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飞凯材料:技术突破引领国产替代,多维优势穿越产业周期 ——对话飞凯材料董事长张金山博士
在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重塑与国内显示技术快速升级的双重驱动下,中国新材料企业正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作为国内显示材料与半导体材料领域的企业,飞凯材料凭借技术创新、高效运营与深度客户绑定,在国产替代浪潮中脱颖而出。

在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重塑与国内显示技术快速升级的双重驱动下,中国新材料企业正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作为国内显示材料与半导体材料领域的企业,飞凯材料凭借技术创新、高效运营与深度客户绑定,在国产替代浪潮中脱颖而出。

从紫外固化材料到半导体封装材料,从屏幕显示材料到有机合成材料,飞凯材料二十多年来坚守为中国高科技制造提供优质材料的使命,用技术创新与生态协同构筑起穿越周期的核心竞争力。

业绩增长背后的运营密码:产品优化与成本管控双轮驱动

2025年上半年,飞凯材料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实现营业收入14.62亿元,同比增长3.8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17亿元,同比激增80.45%。这份业绩的背后,是公司在产品优化、管理升级与业务整合上的系统性发力。

在产品结构优化方面,公司持续推动业务聚焦与升级,主动剥离不具竞争力、盈利能力弱的产品线,集中资源布局高附加值材料领域,为业绩的可持续增长夯实了基础。

与此同时,精细化成本管控成为推动利润大幅提升的又一关键因素。通过持续优化管理流程、提升运营效率,公司成本费用率实现显著下降:2025年上半年,管理费用同比减少6.74%,财务费用同比减少19.43%,精细化管理成效显著。

此外,公司依托垂直整合的生产基地布局,不断提升运营效率。飞凯上海总部侧重研发与非危化品生产,安庆基地承担危化品生产,南京与苏州基地聚焦液晶及高端车载显示产品,加上新建的苏州凯芯半导体材料生产基地,形成了覆盖长三角的产业集群。这种布局不仅分散了供应风险,更实现了原材料就近调配、工艺参数协同优化,使产品交付周期、单位能耗都实现了下降。

在应对行业波动方面,飞凯材料的逆周期投入策略成效显著。当半导体行业处于调整期时,公司反而加大对先进封装材料的研发投入;在大尺寸显示面板产能过剩时,提前布局车载等中小尺寸显示高附加值细分市场。这种战略定力,使得公司在2025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激增,显著跑赢行业增速。

半导体材料:技术攻坚打破 “卡脖子”制约,国产替代提速

在半导体产业进入材料创新驱动发展的新阶段背景下,飞凯材料凭借持续的技术深耕和系统化布局,正不断释放新的增长动能。受益于下游需求的回暖和国产替代进程的加速,2025年上半年,公司湿电子化学品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近30%;EMC环氧塑封料产品也正从中低端应用向先进封装领域加速切换,高毛利产品占比持续提升,业务结构持续优化。此外,公司自主研发的厚膜负性光刻胶成功适配2.5D/3D先进封装工艺,临时键合材料形成热解键+机械解键为主、激光解键为辅的多技术路径产品体系。

在关键材料领域,飞凯材料同样实现了国产化突破。公司发布的Ultra Low Alpha Microball产品,最小直径可低至50μm,填补了国内行业空白,直击先进封装用基板的“卡脖子”难题,并成功入选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

除了技术层面的突破,飞凯材料还通过“技术+服务”双轮驱动战略,持续巩固与核心客户的合作深度,提供从材料选型到应用调试的全流程技术支持,实时解决制程中的痛点问题,有效提升了客户满意度与合作粘性,进一步强化了公司在产业链中的战略地位。

显示材料:收购整合完善布局,深度协同绑定头部客户

在显示材料领域,飞凯材料持续通过技术积累与战略布局强化核心竞争力。2017年,飞凯材料收购江苏和成显示科技有限公司,进一步完善了其在屏幕显示领域的产品布局,为显示业务的稳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后,显示业务不断壮大,根据2025年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显示业务占公司营业收入的48%。

今年6月,飞凯材料完成对JNC株式会社显示液晶专利的全面收购,通过整合JNC的专利组合和客户资源,公司快速弥补了中小尺寸液晶材料的产能缺口,形成大尺寸巩固份额、中小尺寸突破增量的双轨格局。目前,和成显示作为控股子公司,已成功切入头部面板厂商的中小尺寸供应链,为车载显示提供高可靠性材料解决方案。飞凯材料通过此次收购进一步巩固了在全球显示材料市场的地位。

张金山博士表示,我们不仅是材料供应商,更是客户的技术合作伙伴。这种理念推动公司与客户共同开展前沿技术研发,公司与多位头部面板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深度参与客户新产品开发过程,提供从材料选型到工艺优化的全周期支持。这种“嵌入式协同”的合作模式,使公司产品与客户生产线深度绑定,形成稳定延续的合作关系。

紫外固化材料:技术领先破局出口限制,拓展高附加值应用

在多元化产品矩阵中,飞凯材料的周期应对策略清晰可见。公司起家于光纤光缆涂料业务,是国内首家实现该类产品国产化的企业,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目前仍处于优势地位,是公司重要的营业收入来源。此外,飞凯材料积极拓展汽车内外饰涂料领域,凭借成熟的涂布和固化技术,为汽车轻量化、个性化和高附加值产品提供可靠材料支持。

在紫外固化材料领域,飞凯材料持续保持技术领先,同时将研发能力延伸至相关前沿化学品原材料。其自主开发的新一代TMO光引发剂,凭借自主知识产权和优异性能,已在国内外多个国家和地区获得授权,并以领头注册人身份获得欧盟REACH注册认证,可销往对化学品管制极为严格的欧洲地区。

在传统光引发剂TPO因存在生殖毒性在2023年6月被欧盟列入高度关注物质候选清单,极大限制相关产品出口的情况下,飞凯材料TMO的出现或有望为公司开辟新的增长空间。张金山博士提到:“目前TMO产品已呈现出供不应求态势,公司已经在做一些投资的布局,会加大产能满足市场不断增长的需要。”

在三大事业部的技术突破和市场拓展基础上,飞凯材料的多产品矩阵协同优势也日益显现,为公司穿越行业周期提供了坚实支撑。公司2025年推出的高导热环氧塑封料,热导率较传统产品大幅提升,助力解决5G设备散热难题;半导体剥离液作为芯片制造的清洁大师,能实现制程残留物的高效去除。这些产品与光刻胶、液晶材料形成互补,使公司在半导体、显示、通信等多领域形成协同优势。据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数据,2025年全球半导体材料市场规模将达747亿美元,增速超16%,飞凯材料通过多产品线布局,充分享受行业增长红利。

核心竞争优势不断强化:高研发投入与开放文化筑牢技术壁垒

飞凯材料的核心竞争力源于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我们的研发投入占比始终保持在6%-7%,飞凯材料董事长张金山博士在访谈中特别强调飞凯材料的研发,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超9000万元,近600人的研发团队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超50%,这样的投入强度在材料行业并不常见。公司获批设立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配备了先进的研发设施,能够同时开展从新材料创制到试生产的全链条创新研究。2025半年度财报显示,公司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为6.21%,持续的高投入为技术突破提供了坚实基础。

此外,正如张金山博士所说:“飞凯有一种鼓励开放的企业文化,员工在这里可以自由发挥,心情愉快地工作和学习。我们没有特别严格的等级制度,大家都非常认可这种轻松、自由的氛围。”

正是研发实力和企业文化的双重支撑,使公司在专利布局上持续取得突破。截至2025年6月底,公司及子公司累计获得专利758项,其中境外专利202项。

未来规划:内外兼修,迈向全球高科技材料供应商

在国家双循环战略引导下,公司一方面深化国内产业链合作,加入龙头企业牵头的产业联盟,构建自主可控的国内供应链;另一方面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推动国产材料走向全球。这种内外兼修的市场策略,将使公司充分受益于全球高科技制造产业的快速发展与新兴投资机遇。

“为中国高科技制造提供优质材料”,是飞凯材料过去20余年的核心战略;而面向未来,张金山博士明确表示:“今后 20 年,我们不仅要继续服务中国高科技制造,更要布局全球,为全世界的高科技制造提供优质材料。”

公司经营透视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合作
热门解锁
相关阅读
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