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保险会计新准则全面转换倒计时:险企重塑经营账本忙、多家非上市公司系统开发测试已近尾声
①提前实施新准则的非上市险企主要以寿险公司为主;
                ②资产负债项目的合并与重分类对寿险公司的资负匹配提出更高要求;
                ③保险公司长期核心竞争力在于中后台的精细化管理和数字化能力。

财联社9月26日讯(记者 夏淑媛) 保险公司“财务语言”大统一进入倒计时。自2023年起,部分上市险企已率先切换至新保险会计准则,而2026年将是全行业实施的最后期限。

据财联社记者从业内获悉,当前,数百家非上市险企正如火如荼开展新会计准则的转换工作,大部分公司将按规定于2026年正式实施新准则,也有少数非上市险企已在2024年下半年提前开启转换工作。截至目前,提前实施新准则的非上市险企主要以寿险公司为主,部分公司已进入系统开发尾声或测试阶段。

与原准则相比,新会计准则对险企资产端和负债端都有不小的影响。天职国际保险业主管合伙人任明洁表示,行业正经历从实施到分析和管理的探索阶段,保险公司要稳步走好实施前的“最后一公里”,从方案、系统、内控等方面精细打磨,也要做好实施后新征程的规划,从考核、产品、资产负债管理等领域逐项突破。

泰康保险集团董事周国端表示:“会计准则的核心功能是记录企业经营行为和结果,因此面临新准则的变化,保险公司需平衡新短期财务表现与长期战略目标,始终坚持长期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里程碑”最后一公里,多家非上市险企新会计准则切换已处于系统开发尾声

据财政部及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要求,境外上市保险公司需在2023年起执行新保险合同准则(IFRS 17)和新金融工具准则(IFRS 9),二者合称“新会计准则”;非境外上市保险公司需在2026年起执行新会计准则,也可以选择提前执行。

由于会计准则的转换费时费力、工作浩大,从启动到落地通常需要一年甚至更多的时间,这也意味着,非上市险企距离最后的截止日期仅剩一个季度的准备时间。

据财联社记者从业内调研了解到,大部分非上市险企将按规定于2026年正式实施新准则,也有少数非上市险企已在2024年下半年如火如荼开启新旧会计准则转换工作。截至目前,提前实施新准则的非上市险企主要以寿险公司为主,有些公司已进入系统开发尾声或测试阶段。

天职国际保险业主管合伙人任明洁在接受财联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第一梯队上市公司来看,A+H股和H股上市公司按照要求于2023年正式实施新准则,由于是第一批实施的公司,整体系统上线及对外披露压力较大,目前仍在持续积累数据,优化系统和内控。

“公司已经在新会计准则下完整运行两年,目前对于新准则的运行越来越熟悉,正在对新准则下的运营管理、预算考核等进行调整。”一家保险集团财务负责人对财联社记者表示。

据悉,目前提前实施新准则的非上市险企主要以寿险公司为主。

“主要由于近年来利率曲线下行对旧准则下盈利带来较大压力,公司结合自身实施准备情况,内部决策考虑提前实施。”一家银行系险企临时财务负责人表示,2024年提前实施的非上市公司以银邮系公司为主,本身就有以新准则报表集团报送的要求,2025年随着新准则实施准备工作的进一步推进,又有少数寿险公司选择了提前实施。

行业内大部分非上市公司将按规定于2026年正式实施新准则。目前多数保险公司处于系统开发尾声或测试阶段。“财险公司因受新准则影响相对较小,实施难度较低,整体启动时间略晚,进度上也略滞后于保险公司。”一家财险公司财务企划部总经理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风险处置类险企将申请延期执行新准则。“风险处置类公司当前优先任务是化解历史风险、恢复正常经营,因此尚未启动新准则的实施工作。也有部分风险处置类公司正在积极推进新准则实施,旨在保持行业可比性,并尽早研究理解新准则内容,为未来实施做好准备。”任明洁表示。

新准则下险企重塑经营账本,公司长期竞争力看中后台精细化管理能力

与原准则相比,新会计准则变化很大,对险企资产端和负债端都有不小的影响。

就资产端而言,金融资产分类由现行“四分类”改为“三分类”,资产减值计提方式调整为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就负债端来看,调整了合同服务收入的确认标准,修改了通用模型法下合同负债的计量方式,引入了浮动收费法用于计量分红保险,并大幅调整了财务报表的列示和披露。

“IFRS9和IFRS17共同改变了保险公司资产负债表及利润表的结构。”一家中型人身险公司总精算师对记者表示,新准则对保险公司财务结果影响最大的是利率风险、权益资产价格风险和信用风险。

“一方面,资产负债项目的合并与重分类对寿险公司的资产、负债匹配提出更高要求;另一方面,新准则下利润项目的细化与拆解提供更多寿险公司的经营信息。准则的变化使这几类风险对于财务报表整体结构的影响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特别对于负债端的影响程度较现行准则有了很大提升,资产和负债的互动更为直接和即时。资产负债表及利润表结构的变化,使公司在资产负债管理计量、分析、制订策略的基础均发生了重大变化。”上述人士表示。

“新准则对财险的收入和利润影响较小,但有效推动了财报的成本清晰、指标自洽” 天职国际财险精算合伙人蔡多多对财联社记者表示。

据天职国际保险咨询主管合伙人周瑾介绍,从行业调研现状来看,目前行业转型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仍然严峻,尤其中小险企数据治理基础薄弱、量化模型工具欠缺、专业人才队伍不足、跨部门协同效率不高等问题依然制约着风险管理精准化水平的提升,风险管理嵌入业务规划和全面预算等公司核心决策环节相对滞后。

蔡多多建议,企业在新准则技术方案设计中平衡成本与管理需求,借助“1+N 应用一体化财务平台建设,以新准则实施为契机推动业财融合与财务数字化转型。

在中邮人寿审计责任人郭家瑞看来,面对数字化转型浪潮,内部审计需主动顺应科技变革趋势,从夯实数据基础,拓宽审计覆盖范围,强化模型赋能,提升数据分析深度。

保险业动态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合作
热门解锁
相关阅读
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