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兼容AI技术发展!2026年有望整体对接落实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
Play
语音播报
00:00
/
00:00
00:00
①昨晚,国家医疗保障局开展第四场“美好生活专场”(体被系统、美容整形、康复、产科、妇科、麻醉)立项指南专场解读直播活动。
                ②来自四川、甘肃等地的医保局工作人员及专家学者对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编制的改革思路等多方面问题进行了解读。

财联社9月26日讯(记者 何凡 张良德)为推动各地对接落地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促进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昨晚,国家医疗保障局开展第四场“美好生活专场”(体被系统、美容整形、康复、产科、妇科、麻醉)立项指南专场解读直播活动。

会上,来自四川、甘肃、广东、河南等地的医保局价格招采处工作人员及专家学者对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编制的改革思路,对行业、患者以及医务人员的影响等多方面问题进行了解读。

综合考量技术价值、群众需求等因素

国家医疗保障局价格招采司医药价格处处长蒋炳镇介绍称,2024年以来,在专家建议稿的基础上,国家医保局加快医疗服务价格立项指南编制工作,目前已印发33批立项指南,整合设立主项目1640项,加收项599项,拓展项156项。下一步国家医保局将加快编制药学、病理、检验、辅助操作、一般治疗等立项指南,指导各地医保部门在2026年整体对接落实立项指南,医保局将密切跟进新项目的落地执行情况,适时推出全国新版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目录。

据悉,2024年11月以来,体被系统、美容整形、康复、产科、妇科、麻醉等医疗服务价格立项指南(试行)均已发布。

医保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指导中心唐菲表示,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的编制需要对技术价值、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医疗技术的不均衡以及可及性等多方面进行考量,既要凸显公立医院的公益性,也要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在妇科、产科、麻醉这三类立项指南的编制过程中,得到了来自卫生健康部门和各地医疗机构专家的共计713条反馈建议,里面包括项目边界的界定,计价单位的优化,同一事项各项目之间关系的把握等一系列具体技术问题,也包括在指南中如何更好地体现技术特色、劳务价值、创新发展、生育政策等导向问题。

具体而言,据四川省医保局价格招采处处长熊文莹介绍,妇科产科类立项指南的亮点在于:其一采用“按组织器官分类、按不同术式立项”的原则,其二单独设立“分娩阵痛、导乐分娩、亲情陪产”项目,其三将内镜手术成本纳入价格构成,其四治疗、手术项目分设“常规”和“复杂”,让立项指南体现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

而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牛晓宇副院长作为深度参与四川省立项指南落地工作的专家,其认为,立项指南制定过程中,一线的医务人员专业意见被倾听转化为确实落地可行的改革成果。同时回归医疗本质,让劳务价值得到体现,而妇科常规治疗费和妇科特殊治疗费差异化的设置,增强了价格政策的科学性,更有助于激励三级机构主动承担疑难危重症救治的任务,此外对于患者而言,这也是看得见感受得到的就医体验的提升。

医务人员劳务价值在解读会中被反复提及,据甘肃省医保局副局长石洋介绍,麻醉类立项指南明确,在经插管或喉罩的全身麻醉等核心项目中,独立设置6周岁及以下儿童和80周岁及以上患者,以及危重患者ASA分级四五级的加收子项,其中80周岁及以上患者与危重患者ASA分级四五级加收项,系全国范围内政策文件首次明确。此外还将原“基础麻醉"项目科学拆分为“吸入麻醉诱导”“静脉麻醉诱导”和“监护麻醉管理"三个精准服务条目等。

适应人工智能技术发展

兼容新技术同样是立项指南编制在落实过程中着重考量的因素。蒋炳镇表示,在统一规范价格项目的同时,国家医保局持续关注临床的技术进步,适当放大价格项目,设置复杂情形等,新的项目更有利于适应临床诊疗情形多样化的收费需求。

广东省医保局价格招采处处长韩惠东强调,在美容整形方面,广东利用大数据,从医保信息系统中调取与项目相关的数据作为映射,映射后,将广东原来执行的205项匹配项目整合为53项,将原美容整形项目规范为101项,同步废止面部磨削术等52项现行美容整形项目等。医疗机构对于美容为目的的手术和治疗,按美容整形类立项指南收费;对恢复器官功能,以疾病治疗为目的的整形项目,可按其他专科立项指南收费。美容类的全部项目均实行市场调节价,由医疗机构自主定价,体被系统全部项目均执行政府指导价,由省医保局确定全省最高限价,各地市确定辖区内公立医疗机构的政府指导价。

“目前医美新技术、新设备日新月异,过去因为在新技术新设备更新迭代以后,往往要重新进行收费项目的申请,过程比较繁杂,也落后于市场。”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副院长王永前指出,随着大众美丽需求的升级,我国美容整形行业快速发展,但也面临项目命名混乱,新技术适配难等问题,此次美容整形类立项指南的亮点之一在于:完善了技术分类,兼容新兴技术,把非手术美容治疗费分为激光、射频、B超等九大类的项目,新技术的迭代无需再次申报,提升了政策的包容性。同时如填充注射费就涵盖了多种的填充材料,新的材料就不需重新收费,避免材料更新导致的名称混乱,将面部精雕、美肤焕颜等抽象概念规范为美容治疗费,激光美容治疗费、射频美容治疗费B超等通俗表述。

另一方面,立项指南充分拥抱当下科技发展,河南省医保局价格招采处二级主任科员陈冉说明,在康复类立项指南落地河南过程中,适应了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在主项目下统一设置拓展项目“人工智能辅助”,两者执行同样价格水平,但不得重复收费,医疗机构可以选择培养医务人员提供康复服务,也可以选择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辅助开展康复检查或者训练,以替代的方式规范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进入临床应用。

对此河南省中医院院长冯晓东补充说明,随着康复机器人、脑机接口等人工智能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以往还需申报新的新增价格才能收费,申请立项程序较多,周期较长。现在立项指南将人工智能辅助治疗作为康复训练扩展项,加快了创新技术和设备的临床转化,有力地推动了科技赋能康复治疗。

财联社记者行业观察 医疗器械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合作
热门解锁
相关阅读
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