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这家券商刚刚给高铁冠名,这类品牌打法还真不少,还有券商给飞机冠名
①券商冠名并非新鲜事,从珠江游轮到万米高空的飞机,再到纵横全国的高铁都有尝试;
                ②越来越多券商把品牌“搬”上了交通工具。

财联社9月25日讯(记者 林坚)又一家券商冠名的高铁来了!记者获悉,恒泰证券在完成金融街证券更名后,再以一列冠名高铁实现品牌亮相的“首秀”。

可以看到,被冠名的高铁车身上清晰印有“金融街证券”“金托付 融未来”等文字,明确体现出“金融街证券”对该列车的品牌冠名;从内部看,椅背上布置着金融街证券的宣传物料。

每到券商冠名,基本是公司实施品牌化战略的重要节点也是重要举措,正如业内人所言:“券商更名就像换身份,得有响亮的‘自我介绍’”。如今金融街证券借助高铁载体开展品牌传播,也无疑是传递一个信号,新名字、新征程。财联社已在《金融街证券来了,恒泰证券焕新出发,战略新布局正待揭秘》报道中对本次更名有过跟踪。提到更名后,公司也需要采取有效维护和提升品牌形象的行动。

此次更名源于2023年金融街集团成为金融街证券实际控制人,2022年,天风证券作价18亿元向北京华融综合投资有限公司转让持有的金融街证券2.49亿股股份,转让完成后,金融街集团通过直接及间接持有金融街证券29.99%股权。2023年1月30日,证监会批准北京华融综合投资有限公司成为金融街证券的主要股东,金融街集团正式成为金融街证券的实际控制人。

今年9月9日,恒泰证券在香港的上市主体恒投证券发布公告,公司名称由“恒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金融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也相应变更。同天,新更名的金融街证券也发布了《致客户的一封信》,提到了公司更名细节、业务办理或服务升级相关内容。

从游轮到飞机、高铁,券商的冠名小传统

券商冠名并非新鲜事,这场首发仪式背后,正是券商延续十年的小传统,从珠江游轮到万米高空的飞机,再到纵横全国的高铁,可以说,冠名载体从水上飘的、到天上飞的、再到地上跑的,越来越多券商把品牌“搬”上了交通工具。

早在十多年前,就有冠名游轮、飞机等交通工具了,尤其是高铁,是券商普遍热衷的选择。

珠江上的“第一艘”。2014年6月26日,广发证券冠名了珠江游轮并正式启航。游轮命名为“广发证券号”,这是业内首艘以证券公司命名的游轮。
2016年10月18日,由上海华信证券(已退出证券市场)、上海铁路局、太原铁路局联合打造的“上海华信证券”号高铁专列,暨贯通上海-太原-北京,途经江苏、安徽、河南、河北、山西五省两直辖市的高铁金融专线正式开启。
2017年10月,财通证券品牌专列登陆京沪-宁杭甬高铁、宁杭甬-宁安高铁、宁杭甬-沪杭甬高铁,主要面向华东区域,品牌信息深度覆盖北京、上海、杭州、南京四大主要城市,同时深入辐射浙江各地市。
2020年12月9日,首架山东航空“中泰证券”号冠名飞机在山东太古飞机工程有限公司亮相。“中泰证券”号冠名飞机共有三台交付。
2020年9月16日,国元证券高铁冠名列车在上海虹桥站隆重首发。盛装亮相的“国元证券·为您创造美好生活”高铁冠名列车将驰骋长三角,通达全中国。

图为“中泰证券”号冠名飞机。

图为国元证券冠名的高铁列车。

图为财通证券冠名的高铁列车。

有券商负责品牌工作的从业者谈到,这类更名本质上是品牌重塑,需配套系列冠名活动以提升新品牌认知度。恒泰证券更名“金融街证券”后,借助控股股东资源强化区域战略布局,冠名活动也更倾向于与金融街集团协同的项目。

从公司自身发展而言,“金融街证券”这一品牌的启用,意味着公司正式告别过去以区域业务为核心的发展阶段,进入“依托金融街集团资源、立足首都金融核心区、辐射全国”的全新发展阶段。

他还说道,从珠江游轮的“第一单”到现在的高铁成主流,券商的冠名战越打越精准。金融街证券的这列高铁刚出发,说不定未来合并、更名的券商很快就会跟上,毕竟把品牌贴在“流动的风景”上,从来都是触达客户的好办法。

为啥都爱冠名“绑定”交通工具?

从游轮到高铁,券商花真金白银冠名的背后,藏着“品牌传播”和“客户引流”的双重考虑,这也是行业十年热情不减的核心原因。

一是交通工具的天然优势太对券商胃口。冠名高铁、游轮等具备较高的品牌传播价值。

无论是高铁、飞机还是游轮,其本身具备的“高客流量、广覆盖范围、长接触时间”特性,使其成为券商品牌传播的优质载体。从过往案例来看,券商在冠名时均明确提及这一价值。

中泰证券将冠名飞机视为“发展迈向新高度”的标志,本质上是看中飞机乘客群体的高端属性与全国性流动特征,能够快速提升品牌在全国范围内的高端认知。广发证券通过游轮冠名,将品牌传播从传统渠道拓展至“水上场景”,实现传播场景的差异化补充。

而财通、国元、金融街等选择高铁,则是看中高铁“跨区域、高频次、大客流”的优势——以京沪高铁为例,日均客流量超10万人次,能够让品牌信息在短时间内触达海量潜在客户,且高铁乘客多为商务人士、旅游人群等,与券商的目标客户群体高度契合,进一步提升品牌传播的精准度。

二是有助于客户引流。

客户引流或是券商冠名交通工具的另一考量,尤其以高铁为代表的载体,其“场景化触达”特性为客户引流提供了可能。

从场景来看,高铁乘客在行程中拥有较长的碎片化时间,此时列车内部的品牌宣传物料(如椅背广告、小桌板贴、车厢广播等)能够更易吸引乘客关注,相较于传统户外广告或线上广告,高铁内的品牌信息干扰更少,乘客的关注度更高。

对于券商而言,尽管效果有限,但这一场景可成为“潜在客户培育”的重要环节,通过宣传物料传递公司的核心业务,尤其是经纪业务、财富管理等,还有优惠活动,如新客开户福利,引导乘客通过扫码、关注公众号等方式进一步了解公司服务。

券商动态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合作
热门解锁
相关阅读
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