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支持各类境外机构投资者在中国债券市场开展债券回购业务,提高人民币债券的使用效率; ②扩充互换通报价商队伍,优化报价商管理机制,并将每日交易净限额从200亿元提高至450亿元,便利投资者开展利率风险管理。
财联社9月25日讯 (记者 曹韵仪)今日,中国人民银行开展6000亿元MLF操作,期限为1年期。由于本月有3000亿元MLF到期,这意味着9月央行MLF净投放达到3000亿元。
央行连续七个月加量续做MLF符合市场预期,跨季临近,央行公开市场到期额升至高点。多位业内专家对财联社记者表示,9月商业银行同业存单到期量约3.5万亿元,买断式逆回购以及MLF等中长期流动性到期量较8月明显增加,缴税规模环比上升。而9月是政府债券发行高峰期,又是信贷投放大月,对市场流动性形成一定压力。
“近期中长端市场利率普遍上行,银行体系流动性有所收紧。央行通过MLF等政策工具加大资金投放,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保持市场流动性充裕。”有专家表示。
央行连续加量续作MLF 政府债高峰期呵护流动性
9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将以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开展6000亿元MLF操作,期限为1年期。由于本月有3000亿元MLF到期,这意味着9月央行MLF净投放达到3000亿元。
“9月商业银行同业存单到期量约3.5万亿元,买断式逆回购以及MLF等中长期流动性到期量较8月明显增加,缴税规模环比上升。而9月是政府债券发行高峰期,又是信贷投放大月,对市场流动性形成一定压力。”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对财联社记者表示。
“现阶段处于政府债券持续发行高峰期,同时监管层也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央行持续注入中期流动性,体现了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有助于政府债券顺利发行,同时更好满足企业和居民的信贷融资需求。”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叶对财联社记者表示。
此外,今日财政部将招标第一次续发行2025年记账式附息(十五期)国债,为3年期固定利率附息债,竞争性招标面值总额1570亿元。不过,有专家指出,后续看,政府债的发行节奏或相应放缓。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对财联社记者指出,1-8月,新增专项债累计发行3.26万亿元,占全年额度74%;超长期特别国债累计发行规模9960亿元,发行进度已近八成;再融资专项债用于置换隐性债务的规模达1.93万亿元,全年仅剩约700亿元额度,年内发行进度约97%,步入收尾阶段。“但若‘置换隐债专项债’的明年额度提前发行,后续地方债供给还会相应提速。”
临近月底,资金面隔夜利率略紧。截至发稿,隔夜shibor报1.4340%,上涨2.10个基点;7天shibor报1.5900%,上涨12.80个基点;14天shibor报1.6560%,上涨8.90个基点;1月shibor报1.5560%,上涨0.50个基点。
“受反内卷牵动市场预期,以及股市走强等因素影响,近期中长端市场利率普遍上行,银行体系流动性有所收紧。央行通过MLF等政策工具加大资金投放,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保持市场流动性充裕。”王青还指出,央行持续实施中期流动性净投放,也在释放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持续加力的政策信号,显示货币政策延续支持性立场。
四季度货币政策或加力 国债买卖或适时恢复
随着美联储降息,外部掣肘减弱,市场认为货币政策操作空间拓宽,自主性也有望进一步增强,四季度降准的预期增强。
王青指出,三季度以来,受极端天气、稳增长政策节奏、外部波动、房地产市场调整等多重因素影响,消费、投资、工业生产等宏观数据有所下行。往后看,美国高关税政策对全球贸易及我国出口的影响有可能在四季度进一步体现,加之上年同期一揽子增量政策带来高基数效应,四季度加力稳增长、稳就业的必要性上升。
“综合当前经济增长动能变化,物价走势,以及更大力度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要求,预计四季度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会进一步发力,央行有可能实施新一轮降准,并适时恢复国债买卖。”王青指出,在通过这两项政策工具向银行体系注入长期流动性的同时,四季度央行还将综合运用买断式逆回购和MLF操作,持续向市场注入中期流动性。
“三四季度,中国人民银行可能降准0.25到0.5个百分点,适时向市场投放长期流动性,进一步优化流动性期限结构。国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熊园认为,当前经济发展仍面临挑战,表明政策“适时加力”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提升,四季度降息的可能性也在提升。”董希淼预计。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研究院院长盛松成认为,当前仍具备适度降息的条件,但应继续坚持“降准优于降息”的政策取向。降准既能释放长期流动性,又不直接冲击银行净息差;既能支持财政发力,又能避免过度刺激带来的金融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