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4000+基金经理群像重塑:投资年限低于3年近1500名,老将与新秀交织投资江湖
①基金经理总数已突破4000人;
                ②年内新任基金经理达362人,年轻化加速;
                ③年内收益领先者为新、中生代。

财联社9月24日讯(记者 吴雨其)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中,公募基金经理这一群体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人才更替和规模扩容。

截至9月24日,公募基金经理的数量已突破4000名,达到历史新高。与之相对的,是经验结构的明显变化:投资年限在3年以内的“新面孔”多达1491人,占比超过三分之一,而任职超过12年的资深老将,仅有224人。与此同时,年内新晋上任的基金经理已达362人,刷新了近年纪录。

行业正在变得年轻,节奏也在变得更快。在主动权益产品频繁发行、投资风格不断切换的背景下,越来越多“80后”“90后”基金经理被推上舞台,直接参与市场定价。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已经在今年的业绩榜单中脱颖而出,开始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基金经理的群像正在重塑,也许比行情本身变化得更快。

新生代接棒,基金经理规模突破4000人

基金经理人数达到4073人,标志着行业规模与投研队伍扩张的同步提速。但比起总量增长,更值得关注的是“结构的变迁”与“节奏的变化”。

投资年限在三年以内的基金经理高达1491人,占比达到36.61%。这也意味着基金行业正处于高速新陈代谢的阶段。与此同时,只有488人拥有十年以上投资经验,而在12年以上的老将群体中,人数仅有224人,占比不足6%。与过去“经验是核心资产”的传统印象不同,如今市场上正在形成一种更强调认知弹性与实时反馈的管理人画像。

年内新增的362位基金经理,部分也以“独立管理人”身份亮相,而非传统意义上的基金经理助理或联管。如万家基金的李自龙,从基金经理投资年限看尚不足一年,但目前在管基金数量已达6只,其中5只是其独立管理。

新晋基金经理中不少人在研究岗位积累三五年经验后,便被迅速推向核心位置,独立操盘一只主动权益产品。这种快速晋升的路径背后,并非盲目追求年轻化,而是投研平台本身的垂直协作、策略归因与内部评价机制愈发成熟,能够为年轻管理人提供更明确的支持框架。

在管理结构方面,不少头部基金公司更重视候选人在选股框架搭建、风控体系理解、行业线穿透力等维度的表现。一位资深FOF基金经理表示:“过去我们挑选基金经理更多看投资时间,现在则更多看他在行业研究中的独立性,以及能否把研究逻辑应用到实际组合中。年限是考虑条件之一,但不是决定性因素。”

这使得越来越多年轻基金经理得以脱颖而出。他们对于宏观环境和政策节奏的敏感性往往较强,能够更快反映到仓位调节与行业轮动策略中。在成长风格占据主导的年份中,这种灵活性转化为实打实的业绩;而在震荡市中,他们也正在不断补足自己的风险控制维度,逐步形成更完整的投资风格。

当然,这种“快节奏”的成长模式并非没有挑战。

一方面,年轻基金经理在行业认知深度、持仓稳定性、回撤管理等方面仍存在积累期;另一方面,在持有人结构趋于机构化、长期化的大背景下,基金公司也需在业绩压力与风控稳定之间找到平衡点。但不可否认,这批年轻管理人已在实战中积累起了第一批认可者,也逐步打破了新手不稳的刻板标签。

年内“最赚钱”的基金经理,多在新中生代

如果说新生代基金经理为公募行业注入了活力,那么2025年以来的业绩表现则进一步印证了一个趋势:主动权益基金的“赚钱高手”,已经不再是昔日“十年老将”的专属标签。

Wind数据显示,年内主动权益基金收益排行榜来看,共有45只基金今年以来净值增长率超过100%,在这类基金中背后管理人则大多处在5年以下投资周期的阶段,数量占到了三分之二,还有6只产品为5-10年的中生代基金经理所管理。这批新、中生代基金经理既有一定的市场经验,又未被既定风格所固化,因而在面对新题材、新风口、新估值体系时,反应更快,执行更坚决。

例如,永赢科技智选,由任桀管理,该产品年内实现202.47%的年内收益,成为年度黑马之一。这只产品围绕算力进行布局,在今年上半年AI行情起飞之际迅速完成调仓换股,并在市场反复震荡中维持了较高的仓位与集中度。值得一提的是,任桀的投资年限还不足一年。

这样的操作风格,既需要果断决策力,也离不开与市场同步的节奏感,而这些,恰恰是这一代基金经理的优势所在。

不仅如此,这类新、中生代基金经理大多成长于后“结构牛”时期,对行业趋势性更换、估值系统切换等问题有着更为敏感的应对机制。在他们的投资体系中,基本面研究仍然占据核心,但对行业催化剂与政策红利的捕捉能力同样不容小觑。

与老一代以精选赛道、持有为王为核心的策略相比,他们更偏好波段切换、快节奏博弈的操作节奏,这种“介于老派与量化之间”的风格,正在悄然主导主动权益产品的主舞台。

当然,这一趋势也并非绝对。年内收益表现靠前的队伍中,仍可见数位有着十年以上投资经验的老将坐镇,他们依然能在风格转向、行业轮动中游刃有余。如陈鹏管理的安信洞见成长、赵蓓的工银新经济、武阳的易方达先锋成长、易方达远见成长等,年内基金净值增长率均超100%,这些基金经理投资年限都在10年以上。

一位不具名的业内人士透露:“我们在挑选合作基金经理时,已经不再单纯依赖投资年限或老东家的光环,而是更看重其在过往市场变化中的反应能力和真实决策过程。

公募基金动态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合作
热门解锁
相关阅读
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