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将海鲸药业作为新引入的产业投资人,盟科药业正是看重了其业务板块对自身的补位; ② 相比于其他领域,抗菌药赛道新产品的放量较慢,现有政策规定三甲医院只能有50个抗菌药,因此新产品面对的阻力较大。
《科创板日报》9月23日讯(记者 史士云) 今日,盟科药业(688373.SH)高开高走,早盘一度20cm涨停,截至发稿涨18.79%。
9月22日晚间,盟科药业发布2025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预案,发行对象为南京海鲸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鲸药业”),以现金方式认购发行的股票,本次发行的股票数量为163,901,373股,发行价格为6.30元/股,认购金额为10.33亿元(含本数)。
此次发行前,盟科药业无控股股东、实控人。本次非公开发行完成后,海鲸药业将持有公司20%股份。海鲸药业成为公司控股股东,自然人张现涛将成为公司实控人。同时,此次发行后,公司董事会设置9名董事,其中3名独立董事,海鲸药业将向公司董事会提名5名董事,超过董事半数。
据了解,张现涛现直接持有海鲸药业25.01%股权,通过控制广州鲸心、南京基点、新基点间接控制海鲸药业47.84%股权,合计控制海鲸药业72.85%股权,是海鲸药业的实际控制人。
对于此次募集资金的用途,盟科药业方面表示将用于公司研发的持续投入,并作为补充营运资金改善公司财务结构,降低资产负债率、提高流动比率和资产流动性。数据显示,2022年末-2025年上半年,盟科药业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18.91%、28.63%、48.3%和 59.45%。
同时,盟科药业表示,通过向海鲸药业发行A股股份的方式,公司在商业化、药学研究、生产工艺等多领域与其进行战略合作,将有利于公司提升销售收入,降低销售成本。
其中,在产品的商业化合作方面,盟科药业预计,如若双方市场资源整合顺利,2026年-2028年产品销售收入目标将达到2.60亿元、3.88亿元和6.00亿元。
将海鲸药业作为新引入的产业投资人,盟科药业正是看重了其业务板块对自身的补位。资料显示,海鲸药业主要聚焦制剂业务发展,搭建起了制药业务为主、药学研究与CDMO业务为辅的业务格局。
目前,在化学制药业务领域,海鲸药业共拥有制剂药品注册批件40个,原料药生产批件5个,其中25个药品注册批件纳入2024年版医保目录,核心产品包括院内处方维生素D2软胶囊、维生素AD滴剂等,并已在维生素D2处方药领域占据主要市场份额。
尤其是海鲸药业的CDMO业务深得盟科药业的心。目前,盟科药业的全部产品均委托华海药业代工,其生产工艺研发、药学研发等亦主要通过委外方式实施,海鲸药业的CDMO业务刚好补足了其短板。
再反观盟科药业自身,作为一家以治疗感染性疾病为核心的创新药企。在抗感染领域,其拥有1款已上市药物,3款正处于临床试验开发阶段的药物和多款临床前研究药物。
康替唑胺是盟科药业目前唯一实现商业化上市的产品,这是一款具有全球知识产权的噁唑烷酮类抗菌药,属国家1类新药,可用于治疗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在内的革兰阳性菌感染。2021年6月,康替唑胺国内获批上市,并于同年12月进入国家医保目录(乙类)。
不过,康替唑胺虽已上市四年有余,市场放量却始终不温不火。从业绩数据来看,其上市首年为盟科药业贡献了第一笔收入766万元。2022年医保目录正式执行后,市场销售情况有所改善,2022年-2024年,该产品销售额分别达4820.67万元、9077.64万元、1.30亿元,2025年上半年则为6696.98万元,为盟科药业期间营业收入的全部来源。
盟科药业董事长兼总经理袁征宇此前曾表示,相比于其他领域,抗菌药赛道新产品的放量较慢,现有政策规定三甲医院只能有50个抗菌药,因此新产品面对的阻力较大。
与此同时,康替唑胺在国内市场还面临着激烈的竞品压力。据统计,截至2024年年底,国内已获批的多重耐药性革兰阳性菌感染治疗用抗菌药物已达9款,其中更包含辉瑞的利奈唑胺、默沙东的特地唑胺这类同为噁唑烷酮类的成熟竞品,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竞争。
为了提升产品的患者覆盖范围,盟科药业正在推进康替唑胺在儿童用药领域的适应症拓展,2023年4月,其启动了一项口服康替唑胺片治疗6至17周岁复杂性皮肤和软组织感染治疗的Ⅱ期临床试验。
另据盟科药业2024年年报披露,目前医院是其产品最核心的销售渠道,占比约68%;药店渠道作为补充,占比约32%。在现有渠道格局基础上,公司已开始着手探索代理销售模式,以进一步拓展市场。
目前,盟科药业还在同步推进康替唑胺前药MRX-4、抗耐药革兰阴性菌新药MRX-8、抗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新药MRX-5的临床试验。其中,MRX-4提交的新药上市申请已获得国家药监局受理。
由于仅有一款商业化产品,产品销售收入远未能覆盖其他费用支出,截至目前,盟科药业尚未实现盈利。2022年-2025年上半年,其净亏损分别为2.20亿元、4.21亿元、4.41亿元、1.39亿元。同期研发支出则分别为1.50亿元、3.45亿元、3.69亿元、1.1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