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924新政这一年(市场篇):赚钱效应激活,这一年A股究竟有何不同
Play
语音播报
00:00
/
00:00
00:00
①924新政以来已近一年时间,最强稳市组合拳持续显效;
                ②一年来,A股市场被激活,十大关键维度实现历史性突破。

开栏语:2024年9月24日,在最强稳市组合拳的推动下,A股市场迎来重要转折点。在政策引导、制度完善与资金推动下,步入稳健向上的“慢牛”轨道,资本市场注入活力,重拾信心。财联社推出“924新政这一年”系列题报道,从政策演进、资金动向、行业变革、产品创新等维度,深入回看新生态,擘画A股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财联社9月22日讯(记者 王晨)2024年9月24日,是一个载入A股史册的日子,一年时间将近,给A股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当天,央行、证监会、金融监管总局联合推出一揽子金融政策,旨在通过“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提振市场信心、激活资本市场。

政策发布后,A股应声大涨,上证指数单日飙升4.15%,创业板指更是暴涨5.54%。随后几个交易日,市场情绪持续高涨,上证指数接连突破3000点、3300点大关,甚至在国庆节后首个交易日出现开盘即涨超10%的罕见场面。

狂欢仅仅是序幕。真正令人瞩目的,是政策发布一年以来,A股市场经历的不仅是一场“行情反转”,更是一次深刻的“生态重塑”,2025年8月18日,A股市场总市值历史性地突破100万亿大关,与此同时,A股年化波动率15.9%,相较于 “十三五” 期间下降了2.8个百分点,市场稳定性显著增强。从指数的全面飘红到资金的持续入场,从长期资金的加大配置到优质企业的崛起,市场在多个维度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这期间有DeepSeek的横空出世,显示了中国在AI领域的强大技术实力,从上游的算力芯片制造,到下游的智能应用场景拓展,诸多企业迎来发展新契机,相关概念板块在A股市场掀起投资热潮;更有有机器人行业的蓬勃发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成为市场资金追捧的热点;有创新医药的厚积薄发给A股注入活力,一扫过去数年的阴霾,一跃成为资本市场表现最亮眼的板块之一。

从宏观的指数表现,到微观的企业成长;从新兴技术领域的突破,到传统优势行业的转型升级,这一年,A股市场发生了太多故事。站在一周年的节点上,我们有必要复盘这场波澜壮阔的市场变革,探寻那些推动市场前行的力量,为未来提供宝贵经验。

变化一:指数“牛熊换挡”,成长赛道领涨全局

从一年周期来看,A股主要指数已实现从“下跌阴霾”到“全面飘红”的根本性转变。

据统计数据显示,在924新政实施前一年,A股核心指数普遍承压,国外投资者甚至以ABC(Anything But China)定义中国股市。而新政实施后的一年间,各指数迎来爆发式增长:创业板50以116.14%的涨幅领跑,科创50紧随其后,涨幅达111.91%,创业板指涨幅也突破100%,达101.96%。即便是此前表现相对稳健的大盘价值指数,也实现了17.19%的正增长,市场赚钱效应全面激活。

从市值维度看,中小盘成长股成为本轮行情的“绝对主角”。小盘成长指数在924后一年涨幅达70.86%,远超大盘成长指数56.54%的涨幅;中盘成长指数涨幅也达48.41%。这一现象背后,既反映出政策对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支持力度,也体现出市场资金对高成长赛道的信心。

变化二:成交量“量级跃升”,市场获利迸发新高度

指数的强势表现,离不开市场资金面的支撑。924新政实施一年来,A股市场成交量呈现“量级跃升”。

数据显示,924前一年,A股累计成交额为188.47万亿元,平均单日成交额7853亿元,单日成交额最大值为1.36万亿元;而924后一年,累计成交额飙升至405.63万亿元,较此前增长115.22%,平均单日成交额达1.68万亿元,增幅113.44%,单日成交额最大值更是突破3.47万亿元,增幅高达155.75%。

成交量的大幅增长,不仅体现在成交额上,成交量和市值换手率同样表现亮眼。924后一年,A股累计成交量达31.71万亿股,较此前增长83.02%,平均单日成交量1310.44亿股,增幅81.51%;平均单日市值换手率从2.36%提升至4.11%,增幅74.15%,单日市值换手率最大值更是从4.18%翻倍至8.58%。

市场成交量的“量级跃升”,是投资者信心恢复、市场活力全面激活的直接体现。无论是个人投资者还是机构投资者,都积极参与到市场交易中,为A股市场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流动性支撑。

变化三:开户热潮持续,投资者“跑步入场”

随着A股市场行情的回暖,投资者入市热情也空前高涨,新开户数据呈现出爆发式增长。

统计显示,2023年9月至2024年8月(924前一年),A股累计新开户1662.85万户,其中个人投资者1655.09万户,机构投资者7.76万户;而2024年9月至2025年8月(924后一年),A股累计新开户数量激增至3057.33万户,较此前增长83.86%,其中个人投资者新开户3047.98万户,机构投资者新开户9.35万户。

从单月数据来看,2024年10月(新政后的首个完整月)成为开户热潮的“峰值”,当月A股新开户684.68万户,其中个人投资者新开户683.97万户,这一数据不仅远超新政前的单月平均水平,也创下了近五年以来的单月开户新高。

此后,尽管开户数量有所回落,但整体仍保持在较高水平,2025年3月、8月等多个月份的新开户数量均超过260万户,显示出投资者对A股市场长期发展的信心。

新投资者的大量涌入,不仅壮大了A股市场的投资者队伍,也为市场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增量资金,进一步增强了市场的活力和韧性。

变化四:融资余额攀升,杠杆资金积极入场

在市场整体向好的背景下,杠杆资金也积极入场,A股融资余额呈现出稳步攀升的态势,成为推动市场上涨的重要力量之一。

截至2025年9月18日,A股融资余额达到23857.6亿元,融资余额占流通市值的比例为2.52%。从924前后一年的数据对比来看,日均融资余额从14893.39亿元增至18644.80亿元,增幅为25.19%;融资余额最大值从15999.04亿元飙升至23885.22亿元,增幅高达49.29%。

在融资交易方面,日均融资买入额从625.05亿元增至1621.81亿元,增幅达159.47%;日均融资净买入额也实现了由负转正的转变,从924前一年的-6.67亿元(净流出)转变为42.52亿元(净流入),实现了从资金净流出到持续净流入的根本性转变。

值得注意的是,924新政实施后,融资余额破2万亿的交易日个数达到29个,而在此之前,这一数据为0,充分体现杠杆资金对A股市场的乐观预期。

变化五:南向资金“狂买”,港股火热

除了A股市场,南向资金也开启“扫货模式”,净买入规模大幅攀升,资金南下趋势愈发明显,内地投资者对港股市场的配置需求持续增强。

截至2025年9月18日,南向资金当年累计净买入11097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4483.49亿港元增长148%,更是超过了去年全年8078.69亿港元的净买入规模,达到去年全年的137%。从开通以来累计数据来看,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已达47976.84亿港元,充分体现了境外投资者对中国资本市场的长期看好。

从交易活跃度来看,924后一年,南向资金期间合计买卖总额达26.76万亿港元,较此前的7.77万亿港元增长244.41%;日均买卖总额从336.39亿港元提升至1134.01亿港元,增幅237.11%;单日买卖总额最大值从819.02亿港元飙升至2802.82亿港元,增幅242.22%。

南向资金的持续涌入,不仅为港股市场带来了充足的流动性,也成为稳定港股市场的“定海神针”,进一步深化了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推动两地市场协同发展。

变化六:外资“加码”A股,持股规模创新高

924以来,境外机构投资者也在持续“加码”A股市场,外资持股规模和交易活跃度均实现显著提升。

从交易数据来看,924后一年,陆股通成交总额达49.29万亿元,较924前一年的27.06万亿元增长82.13%;日均成交额从1171.53亿元提升至2097.35亿元,增幅79.03%;单日成交额最大值从1890.14亿元增长至5101.01亿元,增幅169.87%,外资交易活跃度大幅提升。

从持股规模来看,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境内人民币金融资产中的股票规模持续增长。2024年9月(新政实施当月),境外机构和个人持股规模达31347.18亿元,此后虽有波动,但整体保持在2.8万亿元以上的高位,2025年6月持股规模达30707.13亿元,较2024年8月的24771.58亿元增长23.96%。外资的持续流入,体现了国际资本市场对中国经济长期发展前景的信心。

变化七:险资“加仓”,长期资金入市步伐加快

作为A股市场重要的长期机构投资者,保险资金在924新政实施后也加快了入市步伐,股票投资规模和占比均实现稳步提升。

从人身险公司来看,2024年9月(新政实施当月),人身险公司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中股票投资规模为21838亿元,占资金运用余额比例为7.55%;而到2025年6月,这两项数据分别提升至28730.92亿元和8.81%,股票投资规模增长31.56%,占比提升1.26个百分点。

从财产险公司来看,2024年9月,财产险公司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中股票投资规模为1506亿元,占资金运用余额比例为7.05%;2025年6月,股票投资规模增长至1955.02亿元,占比提升至8.33%,股票投资规模增长29.82%,占比提升1.28个百分点。

保险资金作为典型的长期资金,具有投资周期长、风险承受能力强的特点,险资加大对A股市场的投资力度,不仅为市场带来了稳定的增量资金,也有助于缓解市场短期波动,提升市场的稳定性和韧性,为A股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变化八:基金“扩容”,权益投资成主流

公募基金作为连接普通投资者与资本市场的重要桥梁,在924新政实施后也迎来了快速发展期,产品数量、规模以及权益类基金占比均实现显著增长。

截至2025年9月19日,全市场基金总数达13240只,较去年9月底的12169只增长8.79%;基金份额达31.26万亿份,较去年9月底的29.29万亿份增长6.73%;基金资产净值达34.74万亿元,较去年9月底的31.46万亿元增长10.43%,基金行业整体实现稳步发展。

在权益类基金方面,增长态势更为迅猛。2024年10月至2025年9月(924后一年),新发股票型基金总数达787只,发行份额4600亿份,平均发行份额78.30亿份;而2023年10月至2024年9月(924前一年),新发股票型基金总数仅为436只,发行份额1429亿份,平均发行份额38.65亿份。相比之下,924后一年新发股票型基金数量增长79.91%,发行份额增长221.89%,平均发行份额增长102.61%。

从单月新发股票型基金数据来看,2024年10月(新政后的首个完整月)新发股票型基金51只,发行份额860.72亿份,平均发行份额16.88亿份,创下近三年以来的单月新发规模新高。此后,尽管单月新发规模有所波动,但整体仍保持在较高水平,2025年8月新发股票型基金96只,发行份额571.64亿份,平均发行份额6.15亿份。投资者对权益类基金的认可度持续提升,权益投资逐渐成为市场主流。

变化九:优质企业“崛起”,引领A股价值重估

924新政实施后,一批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上市公司脱颖而出,成为推动A股价值重估的“中坚力量”。

从流通市值变动来看,924行情以来,共有近40家上市公司市值增长超千亿工业富联、宁德时代、农业银行等一批龙头企业表现尤为突出。其中,工业富联流通市值增长9408.97亿元,股价涨幅达260.21%,2025年9月19日流通市值达1.31万亿元;宁德时代流通市值增长7949.43亿元,股价涨幅101.40%,市值突破1.62万亿元;农业银行流通市值增长6480.66亿元,股价涨幅50.41%,市值达2.12万亿元,成为银行业市值增长的代表。

从行业分布来看,半导体、硬件设备、电气设备等高新技术产业成为“牛股摇篮”。寒武纪-U在924后一年涨幅达534.61%,海光信息涨幅212.86%,中际旭创涨幅288.61%,新易盛涨幅416.52%,胜宏科技更是以1076.53%的涨幅领跑全市场。

这些企业的崛起,不仅反映出中国在高端制造、新能源、半导体等领域的竞争力提升,也体现出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企业的高度认可。

值得注意的是,传统行业龙头也在本轮行情中实现价值回归。贵州茅台、工商银行、中国平安等大盘蓝筹股,924后一年股价涨幅分别达20.50%、31.16%、30.69%,流通市值均实现显著增长,显示出市场对业绩稳定、分红率高的优质企业的青睐。

变化十:上市公司炒股、理财更多见,闲置资金“活起来”

随着市场环境改善,上市公司资金运用策略也出现新变化。924新政实施后一年,上市公司在理财与证券投资方面的投入显著增加。

数据显示,上市公司银行理财认购金额从1073.89亿元增至1094.60亿元,增幅1.93%;证券公司理财认购金额从692.91亿元增至756.75亿元,增幅9.21%;基金专户认购金额从24.39亿元增至39.67亿元,增幅高达62.65%,显示出上市公司对多元化理财方式的探索。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开始利用闲置资金进行证券投资,实现资金的保值增值。据记者统计,924新政以来,至少有75家上市公司发布公告,明确表示将使用闲置资金或自有资金参与证券投资,这一现象反映出上市公司对当前市场环境的信心。

相关话题:924新政这一年

924新政这一年 券商动态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合作
热门解锁
相关阅读
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