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AI行情短线升温,哪些港股公司看点更多? ②港股互联网或迎新一轮重估,逻辑有哪些?
财联社9月22日讯(编辑 胡家荣)自今年以来,DeepSeek的发布驱动了年内第一轮中国科技资产重估行情,三季度科技股在AI概念催化下出现第二轮上行走势,港股科技类ETF受到投资者较多关注。
港股ETF市场热点:科技类ETF应如何选择
今年初DeepSeek的发布驱动了年内第一轮中国科技资产重估行情,4月关税政策对港股市场造成一定扰动,5~6月的资产重估由金融、消费和医药等板块主导,并推动恒生指数回到24000点。7月以来,港股科技类ETF出现新一轮的快速资金流入,中证港股通互联网、恒生科技等指数呈现震荡上行走势,带动恒生指数于上周四盘中突破27000点。
华泰证券指出,港股市场作为中国新经济企业国际化布局的重要平台,科技含量高,A股相对稀缺的科技龙头企业多在港股上市。因此,港股科技ETF应如何选择是一直以来投资者讨论较多并且近期关注度正在上升的话题。
华泰证券统计了有跟踪ETF的港股科技类指数的近几年业绩表现。今年以来,恒生指数上涨32.33%(截至2025-09-19),表3中指数除国证港股通互联网外普遍跑赢恒生指数。跟踪ETF规模较大的5个指数按今年以来收益率排序为:中证港股通科技(57.10%)、国证港股通科技(54.22%)、中证港股通互联网(54.14%)、恒生互联网科技业(45.70%)、恒生科技(40.87%)。
除境内上市的港股ETF外,投资者还可购买部分香港上市的互联互通ETF,其中与科技相关的ETF有5只,全部跟踪恒生科技指数。
从规模来看,跟踪恒生科技指数和中证港股通互联网指数的ETF总规模超过1000亿元,目前恒生科技仍居首位,但今年以来中证港股通互联网指数的业绩和资金流入均超过恒生科技指数;接下来,跟踪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中证港股通科技指数、恒生互联网科技业指数的ETF总规模均位于350~410亿元之间;其余指数的跟踪ETF总规模均小于100亿元。
综合跟踪ETF总规模、今年以来业绩表现、今年以来资金流入额,目前投资者可重点关注跟踪中证港股通互联网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的ETF。具体列表如下。
ETF资金流向:上周港股科技类ETF净流入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