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港股上市条件更为灵活,流程周期也更短,凭借国际化属性可吸引全球资本的关注,企业上市后通常能获得更高的估值溢价; ②对于一款上市一年多的国创新药而言,其累计三千多万元的销售额,与行业内那些年销售额动辄破亿元的创新产品相比,着实算不上惊艳。。
《科创板日报》9月19日讯(记者 史士云)日前,轩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轩竹生物)通过港交所主板上市聆讯,即将在港股上市,中金公司为其独家保荐人。
轩竹生物曾在2022年9月向科创板递交招股书,计划募资24.7亿元,然而,经两轮问询和暂缓审议后,轩竹生物于2024年5月主动撤回了IPO申请。
轩竹生物的控股股东为港股上市公司四环医药(00460.HK),在科创板上市进程终止后,四环医药启动“H拆H”计划,在2024年11月带着轩竹生物转而冲刺港交所,其后招股书失效,接着又于2025年6月再度递表,重启赴港上市之路。
有二级市场投资人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港股上市条件更为灵活,流程周期也更短,凭借国际化属性可吸引全球资本的关注,企业上市后通常能获得更高的估值溢价。对于有迫切融资需求的企业而言,更符合其高效获取资金支持的核心诉求。
▌已有三款产品获批上市,商业化兑现有待进一步验证
作为一家聚焦消化、肿瘤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等重大疾病领域的 Biotech,轩竹生物目前管线内布局的产品数量已超过10款。其中,有3款产品获批上市,另有1款产品处于NDA(新药上市申请)注册阶段,1款产品进入III期临床试验阶段。此外,还有4款产品处于I期临床试验阶段,5款产品已获得IND(临床试验批准)。
核心产品KBP-3571(安奈拉唑钠)是国内首个自主研发的PPI(质子泵抑制剂),也是轩竹生物首款实现商业化上市的产品,其于2023年获批用于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并于同年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
2023年11月,KBP-3571正式启动上市销售,从上市至今年3月31日,该产品已实现3270万元的销售额。轩竹生物方面表示,该业绩初步成功证明了公司的商业化能力。
但事实上,KBP-3571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自1994年兰索拉唑等药物上市以来,PPI类药物已形成成熟市场。截至目前,国内已有其他6款PPI类仿制药获批上市,其中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埃索美拉唑5款产品被纳入集采及重点监控目录,这也直接导致相关产品价格下行,市场规模也随之收缩,进一步加剧了赛道内的竞争。
以悦康药业(688658.SH)为例,其2023年消化系统类营收大幅下滑62.12%,毛利率减少24.41个百分点,公司明确表示,这主要是由于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同类产品市场价格下降,最终导致销量和价格双降。
为了提升市场竞争力,目前,轩竹生物正在将KBP-3571适应症覆盖范围扩大到反流性食管炎,现已进入III期临床试验,预计将于2026年底前完成该试验。轩竹生物期待随着第二适应症拓展,能与现有市场形成协同效应,进一步释放KBP-3571的商业化潜力。
从市场环境来看,PPI是消化性溃疡和反流性食管炎的主要治疗方法,伴随着这两种疾病发病率的上升,预计到2032年,口服PPI药物市场规模将逐渐增至111亿元。
在肿瘤领域,轩竹生物也有两款产品获批上市:CDK4/6抑制剂XZP-3287(吡罗西尼)获批用于乳腺癌的治疗,AlK抑制剂XZP-3621获批用于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
尽管这两款产品均获批用于大癌种,看似市场潜力无限,但同样面临众多竞品的围猎,包括轩竹生物的产品在内,国内已有8款创新CDK4/6抑制剂获批用于乳腺癌治疗,另有9款创新ALK抑制剂获批用于NSCLC治疗。
目前,轩竹生物已针对XZP-3287与XZP-3621两款产品,分别开展扩展适应症的临床探索工作,并披露正在量身定制详细的销售及营销策略。
▌仍处于亏损阶段,研发团队“大瘦身”
由于已上市产品的商业化潜力还有待进一步释放,迄今为止,轩竹生物仍处于亏损阶段。
2023年-2025年第一季度,其收入分别为2.9万元、3009.4万元、255.9万元人民币,相应的期内亏损分别为3亿元、5.56亿元、6546.10万元,累计亏损超9亿元。
轩竹生物解释称,今年一季度同比增亏,主要归因于收入减少。具体原因是于KBP-3571商业化后的2024年一季度及医药分销商补货时集中初始销售KBP-3571,以及授权引进NG-350A导致研发开支增加。
研发投入方面,在多管线研发开展的情况下,轩竹生物的研发费用高企。剔除资本化研发等成本后,同期研发开支分别约为2.39亿元、1.86亿元、5304.4万元,分别占经营开支总额的70.9%、32.2%及77.6%。截至2025年3月31日,轩竹生物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108.6万元。
在高研发投入的背景下,《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轩竹生物研发人员规模已大幅缩减。据此前资料,截至2022年9月30日,公司研发人员数量达338名,占员工总数的83.46%;而截至今年第一季度,研发人员已降至88人,占比同步回落至51.8%。这意味着,在不足三年的时间里,轩竹生物研发人员数量减少了七成。
截至今年第一季度,轩竹生物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108.6万元。但其在招股书中表示,综合公司包括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商业化产品销售收入等现有财务资源,公司拥有充足营运资金,可覆盖自IPO起未来至少12个月内各类成本(含研发成本、业务开发及市场营销开支、行政及经营成本等)的125%以上。
股权融资方面,自轩竹生物成立起,已完成3轮股权融资,并合计筹资约16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提交招股书前,轩竹生物曾参与B轮融资的13家投资机构股东中,有12家选择行使赎回权退出持股,作为回购义务的承诺方,四环医药按这些股东的原始投资额及8%的年回报率计算,最终以7.55亿元的对价,回购了当初总额6亿元的B轮融资对应股权。而B轮融资后,轩竹生物的投后估值为39亿元。
同时,轩竹生物又引入国投招商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作为股东,该公司又通过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投资基金(有限合伙)和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二期(有限合伙)两个有限合伙企业,持有轩竹生物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已发行股本总额约20.72%的股权,成为其第二大股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