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上线,招商证券打造“首家概念”,核心四问:如何交出这份答卷
①恒生UF3.0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在招商证券全面上线,覆盖零售、机构、自营等全业务场景;
                ②这是证券业首家以云原生架构为核心、超千万级客户规模上线的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
                ③未来3年到5年证券行业有望完成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变革。

财联社9月17日讯(记者 林坚)又一家券商在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的布局上有了实质进展。

招商证券近日官宣,已和恒生电子近期共同完成并上线了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UF3.0,并顺利完成千万级客户的全业务切换,覆盖零售、机构、自营等全业务场景。这是证券业首家以云原生架构为核心、超千万级客户规模上线的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创造了新一代架构全面解耦、系统弹性扩展、业务设计模型化、业务连续性7×24保障等多项突破。

就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UF3.0的上线,财联社记者邀请招商证券总裁助理、首席数字官胡滔,招商证券金融科技中心总经理邓曙光,以及恒生电子高级副总裁张国强进行了深度访谈。

胡滔以“翻过三座高山”来形容本次顺利上线,这三座高山分别是分布式、云原生与全国产化。这一系统的上线,顺利通过万亿元交易量的市场考验,彻底改变传统系统“白天盯盘、夜间应急扩容”的被动局面。

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作为券商业务发展的“中枢神经”,与交易速度、风险控制、自主安全均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尤其是在大行情下,核心交易系统的容量、性能、可靠性和扩展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正如胡滔谈到的,招商证券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以云原生理念为基础,不仅锻造了一个支撑公司面向未来业务发展的新基建平台,也为行业提供了一套可参考的建设体系。对于券商来说,它是重要的基础设施与基石。

张国强在访谈中提到,招商证券新一代核心交易系统的落地,充分验证了云原生架构在核心业务系统上的可行性和先进性。此前,云原生架构很少被用于核心系统,尤其是数据规模大的核心系统。本次UF3.0在招商证券成功承载了千万级规模的客户量,让系统的架构设计得到了充分验证。

他还说到,除了技术上的突破,本次项目更创造了证券行业甲、乙方协作的新范式。在项目中,恒生电子与招商证券打破了传统甲乙方泾渭分明的界限,实现了效能、测试、运维等平台的打通,双方真正形成一体化团队。这种协作,为UF3.0的顺利上线提供了强大的保障,也为后续行业大型项目创造了新的合作范式。只有不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只有开放合作共享共赢,才能在未来竞争中占据先机。

一问:如何定义“新一代”的优势?

随着全国产化要求提升,同时也基于交易对系统提出的更高要求,服务券商交易等的新基建平台建设已是迫在眉睫。

该项目启动之初,招商证券便携手恒生确立了“以客户为中心”、“支撑财富业务转型”、“建设领先的业务平台和技术架构”三大核心目标,旨在助力招商证券打造“中国领先的投资银行”。

“高韧性、高弹性、高敏捷性、全国产化、全场景产品矩阵、体系化服务能力”是胡滔对这套云原生系统的六大总结,要从根本上解决传统集中式架构的痛点。

所谓高韧性,是面对交易洪峰系统三大黄金指标能够保持稳定,能有效解决单点硬件故障带来的不可靠性;高弹性则是指硬件及微服务能快速扩容,实现微服务T+0,硬件T+1快速扩容,这也是从集中式到分布式的重大突破;高敏捷性则包括让交易、账户、清算等财富管理能力的快速跃升,实现业务快速迭代。

以财富管理转型为例,这是新一代核心交易最关键的业务领域。传统财富管理以公募基金(日度净值变更)为主,客户持仓管理相对静态。随着投资者对股票、ETF、指数基金等场内产品配置需求增加,市场对“实时估值、千人千面配置”的需求日益迫切,且需应对资讯驱动、风控驱动的实时交易需求,这些均对系统敏捷迭代能力提出高要求。

胡滔认为,云原生系统是财富管理业务的核心底层基础设施。相较于银行(侧重场外业务),券商在财富管理领域虽面临更大挑战,但帮客户盈利的机会更多:云原生系统可支撑场内产品整合、APP智能陪伴服务,助力引导客户规避“追涨杀跌”等人性弱点,为个性化、实时化财富管理提供可能。

“过去财富管理是‘每天一次’的静态仓位管理,未来基于云原生架构,客户持有的指数基金、场内基金等可实现‘实时动态’管理,这将彻底改变财富管理的服务模式。”胡滔说。截至目前,在证券业内,招商证券实现了“千万级客户全业务全系统上线+老系统下线”。

二问:“新一代”曾有哪些考验?

“新系统自上线到目前已经近两个月,运行平稳。”对于最被关心的运营稳定问题,胡滔先给出答案。

招商证券的UF3.0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已经历了大行情的考验,包括实现批量客户、特定账户快速迁移,支持7X24银证转账业务、夜市委托,从容应对交易波峰带来的财富管理业务需求。

“7月21日是全面上线的第一个交易日,通过开盘前的‘双十一’考验(9:15-9:25;9:25-9:35)是当时的重要考验点,结果是顺利通过。”邓曙光饶有兴致回忆这个细节。

“面对大考的通过,非常激动,也非常平静。”胡滔则这般描述,“项目交付后,从2024年底开始,经历了从单客户,到上千客户,上万客户,几十万客户,直至上百万客户,半年多十个批次的灰度、平稳的逐步上线,7月21日只是最后一批500万客户上线,结果已可预知”,因此,大家的心情非常平静;而2000多个日夜的鏖战,将证券行业过去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变为现实,这个时刻不可能不激动,“相当于七年时间造了一座摩天楼。”

三问:“新一代”曾面对哪些压力?

对于这一次历时七年的系统建设的感受,胡滔的定义是,这其实始于一场“无行业先例”的技术探索,此前云原生仅应用于证券行业非核心或小规模场景,千万级客户核心交易场景的实践尚属空白。

四重跨栏也增加了项目的难度,邓曙光对此有着详细介绍。

一是“跨代跃迁”,需从2.0集中式直接跳到4.0云原生,相当于“从蛇口直接建成深圳”,必须提前完成技术规划与基础搭建;二是“历史包袱”,上一代系统运行近20年,积累大量技术债,且涉及两家供应商切换,数据表定义、数据字典差异巨大;三是“规模承压”,日常需支撑百万级客户交易;四是“生态协同”,项目需联动十几个部门,数十个团队,跨部门协作效率直接决定成败。

长达七年的周期中,也有其他券商的项目中途介入,对整体进程造成影响,最后双方按照“云原生系统若不能承载千万级客户则不算成功”的标准,坚定项目推动,才实现了技术情怀与产品完美的双向奔赴。

“因为相信,所以看见,这是当时大家的信条,云原生是技术代际跃迁的方向,没有明确的‘不可用’理由,就该闯一闯。”胡滔回忆称。

项目周期中,招商证券团队与恒生电子开启“无休模式”——核心成员几乎没有完整周末与假期,所有工作围绕“风险可控”展开。正式迁移前,系统已在千万级客户规模下试运行近一个月,并在上线前的周末完成1:1全量极限压测,性能完全达标。

结果是不辱使命。邓曙光说,新系统一期于2020年10月上线,构建统一柜面系统,实现账户统一并大幅提升柜面业务办理效率;二期于2021年2月上线,完成两融、期权及理财交易功能核心交易系统升级;如今三期实现集中交易与股转系统上线,标志着核心交易系统建设达成关键里程碑。

“每一件绝世无双的好作品,都是以无比寂寞的勤奋为前提-一要么是血,要么是汗,要么是大把曼妙的青春时光。”胡滔引用吴晓波的这段话来形容这七年投入,双方近200名年轻人携手完成奔赴、达成使命,成功打造出一支兼具远见、担当与韧性的队伍,在队伍建设的征程上又迈出了坚实一步。

四问:如何理解“AI证券公司”

2025年以来,AI大模型加速在证券领域部署和渗透,人工智能正在引发证券行业底层技术架构的革新。在核心系统稳定运行的基础上,招商证券提出“AI证券”公司的全新理念,同时将技术能力延伸至AI应用与财富管理领域,推动业务场景深度变革,这一度引发证券行业的集体关注。

胡滔认为,当前证券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招商证券将“互联网原生、云原生、AI原生”视为驱动行业技术变革的三大核心,并强调“技术是双刃剑,解锁新质生产力需配套管理升维、组织文化进化、人才能力提升”:

互联网原生:从“工具”到“生态”,重塑客户体验。招商证券APP历经多轮迭代,2021年搭建营销/内容/数据中台、实现微服务解耦,2024年建成“平台+生态”型APP,目前用户停留时长居行业第一(数据源自易观)。组织架构也从“按技术栈分组”转为“按业务线分组”,文化从“功能优先”转向“客户为中心”;

云原生:即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的实践,实现“稳敏双态”重构;

AI原生:从“+AI”到“AI原生”,打造“AI证券”公司。2023年Chat GPT月活破亿后,招商证券成立AI特战队,目前已升级为公司战略。

胡滔预判,未来AI将推动证券行业组织从“金字塔型”转向“钻石型”,执行层工作由AI替代,需要更多解决问题的系统性人才,同时将涌现AI伦理师、算力调优岗等新职业。不过她也表示,大模型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核心挑战是“平衡创造力与幻觉率”。测试中,AI模型的幻觉率曾达14.7%,若直接应用于投研、交易场景,可能引发风险。对此,招商证券采取了三大措施:

构建自主AI平台:整合供应商数据及员工“思维链(COT)数据”(如整理5万余个研究员分析框架),为大模型提供高质量训练数据,降低幻觉率;

人工校验机制:AI输出成果需经人工校验,若错误率超阈值,则复盘思维链缺失或模型训练问题,持续迭代;

差异化客户服务:对投研人员、投资经理等专家型用户(具备强思辨能力),开放更多大模型结果,助力其扩充思维、寻找新量化因子(已显现年化收益提升潜力);对普通投资人,提供格式化输出,避免“直接采用”风险。

“监管合规是AI应用的前提。”胡滔强调,控制幻觉风险、审计与熔断机制,将监管红线变成护城河,在保障高安全的前提下推动AI服务迭代,同时推动组织文化与人才能力升维,每一项都必不可少。

券商动态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合作
热门解锁
相关阅读
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