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随着市场暖意渐显,CRO行业看似迎来 “回暖”,实则难掩经营隐忧,特别是过去两年,CRO行业普遍面临激烈的价格竞争。 ②当前部分客户除对价格保持敏感外,对服务质量的关注度已显著提升。
《科创板日报》9月16日讯(记者 史士云)近日,一则1.59亿元索赔的合同纠纷,将CRO公司美迪西(688202.SH)推至风口浪尖,也让一度困于“价格战”的CRO行业,再度重回市场的关注视野。
日前,美迪西发布公告称,其旗下全资子公司美迪西普亚医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迪西普亚")被鸿绪生物医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鸿绪生物")起诉,涉诉金额达1.59亿元,目前该案件已立案。
上述诉讼要追溯至2020年12月,鸿绪生物与美迪西普亚签署的一份技术服务合同。彼时,鸿绪生物委托美迪西普亚对其I类生物技术药(多肽)进行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以支持中美双报。
合同约定,美迪西普亚应在8个月时间内完成分析检测、安全性评价、翻译和SEND(非临床数据交换标准)转化四个试验项目,并提供中文和英文两个版本的试验报告。2023年12月14日,该项目已获得国家药监局的临床试验批件(受理号CXHL2301060)。
然而起诉方鸿绪生物认为,美迪西普亚在履行《技术服务合同》时存在违约,因此要求解除合同并赔偿相关损失,涉及总金额达1.59亿元。不过,鸿绪生物并未明确提及美迪西普亚具体的违约情形。
外界分析,鸿绪生物起诉或源于两点:一是合同约定非临床安评8个月完成,实际直至第三年才达成IND;二是2023年虽获批件,却又在2025年遭遇国家药监局暗含 “申报资料真实性存疑” 意味的有因检查(最终未查见真实性问题)。
在今日举办的业绩说明会上,《科创板日报》记者以投资者身份向美迪西董事、副总经理兼首席商务官蔡金娜提问,询问上述事件对公司带来的潜在影响,截至发稿,尚未得到相关回复。
虽然截至目前,尚未有更多关于该事件的定论,但却给行业提了个醒,随着市场暖意渐显,CRO行业看似迎来 “回暖”,实则难掩经营隐忧。
▌行业竞争逻辑从以价换转向质量风控
从2015年开始,得益于临床数据自查核查、药品审评优化、一致性评价、MAH制度及创新药优先审评等政策的密集出台,强力撬动了医药企业的研发需求,再加上一级市场热钱的大量注入,共同助推 了CRO行业步入蓬勃发展的黄金阶段。
彼时,CRO行业作为创新药时代“最稳妥”的卖水人生意,市场规模亦同步加速扩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中国临床试验阶段 CRO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3亿美元增长至2019年的37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9.89%,后续更一路快速攀升至数百亿美元的规模。
可以说,那一时期的CRO行业,是一个“家家扩规模、户户建高楼”的集体扩张阶段,这也为行业后续的过剩发展埋下了“隐患”。
时至2023年,宏观环境的突变、资本市场的降温、存量市场的消耗殆尽,再叠加地缘政治因素导致海外项目出现波动,多重压力交织之下,直接引发了CRO行业的整体下行。
以美迪西为例,2023年-2024年,其营收分别下降17.68%、24.01%,净利润则由盈转亏,连续两年出现亏损。同期,毛利率也出现不同幅度的下滑。
美迪西在2023年年报问询函回复中透露了一组关键数据:当年,其主营业务之一药物发现与药学研究客单价从146.17万元降至92.37万元,降幅36.81%;临床前研究业务客单价从141.01万元降至107.75万元,降幅23.59%,而同期两项业务客户数量分别增长35.98%、3.97%。数据背后,CRO行业“卷价格、压规模”的竞争态势已然显现。
《科创板日报》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泰格医药证券事务部,其工作人员表示:“过去两年,CRO行业普遍面临激烈的价格竞争,行业整体竞争程度较高。泰格医药在此期间也采取了价格竞争策略,受价格战影响,公司近两年来毛利率出现大幅下滑,相关信息已在公司定期报公告如实披露。”
昭衍新药投资关系部工作人员则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当前行业整体订单价格未发生显著变动,市场竞争仍处于较为激烈的状态。不过,订单数量确实实现了一定幅度的增长。从当前情况来看,尽管市场需求有所提升,但行业整体产能仍处于过剩阶段,在此背景下,企业确实难以推动订单价格上行。
在行业竞争激烈程度不断加剧的背景下,CRO企业该如何穿越行业发展周期,推动竞争逻辑从单纯的规模扩张与价格厮杀,逐步转向质量、服务与风险管理能力的综合较量。
对此,昭衍新药工作人员表示:“当前部分客户除对价格保持敏感外,对服务质量的关注度已显著提升。核心原因在于,客户一旦投入研发成本,若后续因服务质量问题导致订单推进受阻或实验数据异常,已投入的成本不仅难以收回,还可能延误整体研发周期。也正因此,越来越多客户在合作选择中,会将合作方的实验质量控制能力与整体服务品质,作为重要考量因素。”
因此不难判断,CRO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终究要落脚于服务质量与效率,在行业发展新阶段,推动业务规模扩张的同时,有效把控质量风险,实现两者的动态平衡,已成为所有CRO企业接下来要面临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