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中基协披露2025上半年公募基金销售保有百强榜,股票型指数基金增速14.57%领跑; ②券商占百强榜57席,非货基等增速亮眼,银行正奋力追赶指数产品; ③券商分类评价新规引导行业重保有,部分券商增量达标将获加分。
财联社9月15日讯(记者 赵昕睿)进入下半年,券商高管人事变动的密集态势未现放缓,除了 80 后高管晋升比例进一步提升外,跨领域金融人才的流动也在不断加剧。
据不完全统计,6月以来,正/副董事长、总经理/总裁、副总经理/总裁的变动人数分别达到12位6位与17位。与以往更倾向于选拔证券行业经验深厚的高管,或通过市场化招聘补充核心岗位不同,当前券商高管人事变动正朝着3种趋势推进,且相关案例也更为集中。一是同一股东或集团旗下兄弟公司间的人员流动成为重要路径;二是内部培养与提拔仍是核心选任方式;三是“研而优则仕” 的晋升路径日益凸显。
深入分析可见,这三大选聘趋势背后,折射出券商高管画像的共同转变:以往传统单一业务背景的高管模式,正逐步被具备跨金融业务领域经验的复合型人才取代。而这种转变并非偶然,本质上与券商自身业务战略规划调整及行业发展模式变革深度绑定。复合型人才的引入,也成为券商应对行业竞争、拓展业务边界的重要支撑。
董事长变动依旧密集,6月以来11家有所调整
6月至今,至少已有11家券商董事长出现调整。
在此次券商组织架构调整过程中,董事长“一肩挑”变动较为多见。例如,五矿证券新任董事长郑宇履新后,同时兼任公司总经理;而财通证券在迎来浙江担保集团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应朝晖担任总经理后,公司董事长章启诚结束了近一年代行总经理的工作历程。
从履新者年龄结构来看,80 后董事长的案例样本在此次调整中进一步扩充。7月1日,粤开证券公告,将由现任广州开发区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郭川舟担任公司董事长,出生于 1986年的郭川舟也因此成为目前上市券商中最年轻的董事长。
无独有偶,五矿证券新任董事长郑宇同样是80后。7月31日,郑宇从先前代行董事长职务转为正式履新,出生于1982年,成为券商行业80后掌舵人的又一典型案例。
除常规调整外,券商掌舵人个别升迁案例因鲜见而备受关注,金融专业人才向地方政府输送情况正呈现增加趋势。
今年4月,就有中国邮政集团总会计师、中邮证券董事长郭成林出任贵州省副省长的案例出现,而这一任命是由贵州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布,成为券商高管向地方政府流动的重要案例。下半年7月,第一创业证券董事长吴礼顺履新北京市国资委主任一事,再度将券商“一把手”的职务升迁推向公众视野。
总经理/总裁市场化选聘仍属少数
在近期券商行业高管密集调整的大背景下,总经理 / 总裁变动则相对稳定。据不完全统计,6月至今,共6家券商涉及总经理/总裁职位调整,变动频率显著低于其他高管层级。
这一期间,仅2位总经理/总裁辞任。7月19日,长城证券发布公告称,公司总裁、财务负责人李翔因个人原因辞去相关职务,暂由公司副总裁、董事会秘书周钟山代行总裁职责;8月1日,信达证券也宣布人事变动,总经理祝瑞敏因工作调整卸任公司董事及总经理职务,暂由副总经理、财务总监兼董事会秘书张毅代行。
相比之下,总经理 / 总裁的履新案例更为集中。整体来看,在当前券商内部委派为主流的背景下,市场化选聘仍属 “少数派”,仅国盛证券一家启动了总经理职位的公开招聘。这场历时两个多月的市场化选拔,最终在 8 月 27 日尘埃落定,财达证券原副总经理赵景亮被确定为拟聘任人选。
值得关注的是,赵景亮兼具银行、基金、券商等跨领域从业经验,上任后如何推动“新国盛”在各项业务领域的突破,已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事实上,国盛证券的市场化选才并非首次,此前公司曾公开招聘国盛期货总经理、首席信息官、华南分公司总经理及国盛弘远总经理等岗位,“市场化”显然已成为公司人才选拔体系中的重要标签,与行业内普遍的内部委派或提拔模式形成鲜明对比。
其余 3 家券商的总经理 / 总裁履新,则清晰呈现了当前行业内两种主流的高管选任路径。
第一种路径是同一股东或集团旗下兄弟公司间的人员流动,财通证券与招商证券的人事调整是典型案例。
6月3日,招商证券公告聘任招商银行原执行董事、副行长朱江涛为公司总经理。作为同属招商局集团旗下的 “兄弟企业”,招商证券与招商银行在历史沿革、业务合作及高管交流上向来联系紧密,招商证券早期管理层便多有招行背景,此次人事调动进一步延续了这一传统。
8月7日,财通证券也确定了新任总经理人选,由浙江担保集团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应朝晖出任。从股权架构来看,财通证券与浙江担保集团均为浙江省属国有金融机构,同属浙江省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参股企业,实际控制人均为浙江省财政厅,此次跨公司任职也体现了省属国企体系内的人才统筹调配逻辑。
第二种主流路径则是内部提拔,中金公司的人事变动颇具代表性。8 月 29 日,中金公司公告聘任王曙光为公司总裁。公开履历显示,王曙光自 1998 年便加入中金公司,在公司内部历经多岗位历练,从业务部门负责人逐步晋升至核心管理层,此次升任总裁属于典型的内部培养与提拔,也反映出头部券商对内部核心人才的认可与重用。
副总经理/总裁变动中,国联民生、信达证券案例引关注
与正/副董事长、总经理/总裁相比,副总经理/总裁调整频率加剧,6月至今,已有17位副总经理/总裁发生职务变动,选任模式方面以公司内部提拔为主,而国联民生证券在合并背景下的集中人事安排,以及信达证券“研而优则仕”的晋升案例,尤为值得关注。
作为行业内近期整合的代表性券商,国联民生证券的副总经理 / 副总裁变动呈现 “批量调整” 特征,且与公司业务整合进程深度绑定。6月6日,国联民生证券宣布,由汪锦岭担任执行副总裁,王卫、任凯锋、杨海三人担任副总裁;8月8日,又迎来新一波的高管任命,由现任党委书记顾伟正式出任董事长,同时,马群星因工作调整不再担任公司副总裁,熊雷鸣担任执行总裁,郑亮、胡又文担任副总裁。从行业视角来看,国联民生证券的这一系列人事任命,正是业务整合的重要举措。
除了合并背景下的集中调整,信达证券的副总经理晋升案例则凸显了当前券商高管选拔的另一重要趋势,“研而优则仕”正加速成为行业主流晋升路径之一。7月1日,信达证券发布公告,由研究开发中心总经理程远出任公司副总经理。
这一任命引发业界高度关注,核心原因在于程远的多重 “标签”,作为“85后”少壮派高管,他不仅是 “研而优则仕” 路径的典型代表,更具备稀缺的买方与卖方复合从业背景,为行业高管选拔提供了 “研究驱动管理” 的新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