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ST东通连续四年累计虚增收入4.32亿元、利润3.14亿元,证监会拟对其罚款2.29亿元; ②*ST东通涉嫌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深交所将依法启动退市程序; ③今年公司频繁公告称更换年审相关负责人,去年因2022年收入确认不当被北京证监局责令改正。
九月的上海黄浦江畔,2025外滩大会如期而至。这场亚洲顶级金融科技盛会吸引了全球目光,而能源与科技跨界融合的新故事正成为焦点。
在外滩大会上,林洋能源与蚂蚁数字科技签署合作协议,双方拟在无人化智慧场站、虚拟电厂、能源资产数字化与量化交易等领域开展合作。这一合作恰逢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推进“人工智能+”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的政策利好期,为能源行业的智能化转型注入强劲动力。
当30GW新能源场站插上“AI+区块链”的翅膀,有望向能源行业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的经验和模式,推动一个更高效、更清洁、更智能的能源未来加速实现。
政策东风:能源智能化转型的顶层设计落地
2025年9月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人工智能+”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简称《意见》),为能源行业智能化转型提供了清晰的路线图。《意见》明确提出,到2027年,能源与人工智能融合创新体系初步构建,算力与电力协同发展根基不断夯实,人工智能赋能能源核心技术取得显著突破;到2030年,能源领域人工智能专用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形成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能源研发创新平台。
这一政策背景与当前能源行业的深层变革高度契合。随着全球能源结构向可再生能源主导转型,新能源出力的波动性、间歇性特征对电网稳定性构成挑战,而传统能源系统的“源随荷动”模式已难以适应高比例新能源接入的需求。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接近全国总发电量的四成,风电、光伏新增发电量超过全社会用电量增量。但与此同时,全国太阳能弃电率升至6.6%,风电弃电率达5.7%,较2024年同期几乎翻倍,凸显了能源系统灵活调节能力不足的痛点。
《意见》的出台,为解决这一矛盾提供了技术路径。其提出的“人工智能+电网”“人工智能+能源新业态”“人工智能+新能源”三大方向,直指能源系统转型的核心环节:通过AI技术实现电力供需预测、电网智能诊断、虚拟电厂调控、新能源功率预测等场景的智能化升级,构建“源网荷储”一体化协同运行体系。例如,在虚拟电厂领域,《意见》明确要求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灵活性调节资源中的应用,提升负荷侧群控优化和动态响应能力。
政策还特别强调了跨界合作的重要性。《意见》要求,推动协同创新,构建开放协同、共创共享的能源智能化创新生态体系;开展试点示范,鼓励开展能源的跨领域、跨行业典型场景示范。这种政策导向为林洋能源与蚂蚁数科的合作提供了有力支撑,也预示着未来或将会出现更多类似的能源科技跨界合作。
强强联合:林洋能源与蚂蚁数科的“技术+场景”共振
林洋能源与蚂蚁数科的合作是基于双方在能源领域与数字科技领域的深度积累,追求资源优势互补的核心诉求。作为国内知名的智慧能源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林洋能源在新能源领域积累了丰富的运营经验和产业资源。而蚂蚁数科作为蚂蚁集团旗下的科技企业,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领域具有明显优势。
林洋能源近年来通过“光伏+电表+储能”全链条布局,已成为新能源运营领域的“隐形冠军”。 截至2025年6月底,公司签约运维的电站装机量突破20GW,储能系统累计交付及并网超5GWh,储备项目规模达10GWh。这一规模优势,使其携手蚂蚁数科旗下能源科技子公司在能源领域共同探索落地AI技术。
更值得关注的是,林洋能源在能源资产数字化方面已先行一步。2025年7月,公司携手蚂蚁数科、协鑫集团等成立“全球绿色碳链联盟”,建立境内外认证互认的碳足迹核算标准平台,为新能源电站数字化开辟新路径。这一举措,不仅解决了新能源项目跨境融资中的碳核算难题,更为能源资产上链提供了可信基础。
蚂蚁数科作为蚂蚁集团旗下科技板块,在AI大模型、区块链、隐私计算等领域拥有全球前沿的技术能力。据公开信息,蚂蚁数科拥有蚂蚁链(AntChain)、蚁盾(Zoloz)、鲸探(Topnod)等具有代表性的创新技术产品。在能源领域,蚂蚁数科已形成完整的解决方案体系,目前正在追踪约1600万台新能源设备的电力输出和潜在故障情况,这些设备包括中国各类的风力涡轮机和太阳能电池板,相关数据被上传至其区块链平台。
根据合作共识,双方将重点推进三大方向:一是无人化智慧场站,结合林洋能源在新能源场站运营中的海量数据与蚂蚁数科能源科技子公司的AI大模型,双方将在具备自主感知、决策、执行能力的场站智能体应用方向开展合作;二是虚拟电厂,依托林洋能源覆盖全国的储能与新能源项目,以及蚂蚁数科的AI与区块链计算技术,双方将在跨区域、跨主体的虚拟电厂平台方向开展合作;三是能源资产数字化与量化交易,将林洋能源的光伏电站、储能系统等资产上链,可以实现能源资产的数字化确权与交易。
战略转型:深化合作版图形成智慧能源生态
过去,光伏电站依靠政府核定的固定电价和补贴,投资回报清晰稳定;如今,电价随市场需求波动,用电低谷期甚至出现“负电价”。在发电端,各大发电集团加速扩张,跨界资本纷纷涌入,项目拓展难度增大。同时,新能源配储、土地租金等非技术成本抬高,降低了发电项目的收益率水平,给企业带来竞争压力。
为了应对市场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影响,林洋能源以技术创新对冲风险。公司自主设计开发的“林洋光伏运维智慧云平台”,融合AI算法、大数据分析、物联网等前沿科技,已基本实现运维数字化、技术现代化与诊断智能化目标。在电力交易领域,公司自主开发的电力交易辅助决策系统采用云端灵活架构,内置智能预测模块通过深度分析历史数据与实时市场动态,电价预测准确率位居行业前列,应用该系统可提升交易决策效率超40%,节省人工分析时间。
战略转型的核心,在于从传统单一的新能源项目开发,向智慧能源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升级。2025年上半年,公司合作版图持续扩张,已与多家央国企及华为数字能源、TÜV 南德意志集团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签约,凭借卓越的光伏电站设计能力、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和高效的电站运维实力等综合优势,形成涵盖技术、标准、市场的协同网络。
截至2025年6月底,公司持有各类新能源电站超 1.3GW,以“开发+EPC+运维”模式持续推进新能源电站业务。同时,公司签约运维的电站装机量突破20GW,服务区域持续向我国西北部扩展,服务内容涵盖风、光、储电站的智能化运维、检修试验、技改优化、防雷检测及云平台建设等。另外,受托开展绿电交易代理与绿证销售业务,公司代交易的安徽省光伏电站、风电场站结算均价较燃煤标杆电价溢价明显;江苏省电能量场站结算价格维持稳定、绿电场站实现一定溢价。
随着研发创新、对外合作的不断深化,林洋能源的战略转型已初见成效。通过与蚂蚁数科在“AI+区块链”领域的深度合作,公司正加速能源资产数字化、虚拟电厂平台化、场站运营无人化的落地,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和实现“双碳”目标贡献更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