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百利天恒等科创板药企在近日举行的世界肺癌大会(WCLC)上均有重要研究入选本年度大会口头报告。 ②从近期披露的半年报业绩看,随着新药产品商业化加速,多家科创板药企正整体步入增收缩亏的良性增长阶段。
《科创板日报》9月10日讯(记者 史士云) 在国创新药的版图中,鲜有产品能如康方生物(09926.HK)的PD-1/VEGF双抗依沃西(研发代号:AK112)一般,成为企业资本市场表现的“晴雨表”:
其每一次重大临床进展的披露,都能即刻拨动资本世界的敏感神经,恰似蝴蝶轻振羽翼进而引发连锁反应,瞬间便在康方生物及其合作伙伴Summit Therapeutics(以下简称“Summit”)所处的美股和A股生物医药板块,掀起阵阵波澜。
也正是依托依沃西这一“核心王牌”,康方生物和Summit顺利搭上了资本快车,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股价已增长数倍。而在这一过程中,OS(总生存期)与PFS(无进展生存期)两项临床指标成为重要推力。
它们不仅拉扯着投资者的决策神经,直接成为左右企业股价走势的核心变量;另一方面,作为衡量创新药临床价值与市场竞争力的核心准绳,更是决定依沃西能否“上岸”海外市场的关键所在。
▌股价上演“冰火两重天”
2022年12月6日,本是个寻常无奇的周二,康方生物在这天宣布将依沃西的部分海外权益授予纳斯达克上市公司Summit。
这笔交易总金额最高达50亿美元,不仅一举刷新当时中国生物医药企业License-out的交易纪录,更让依沃西迅速走到聚光灯下成为行业的“白月光”,市场期待值被拉满,这成为了整个故事的开端。
再后来的行业叙事,便始终以依沃西的临床进展为核心脉络,而康方生物与Summit的股价也因此上演了过山车式的涨跌行情。
目前,依沃西在主攻的肺癌领域,已开展了多项临床研究,主要包括全球III期临床试验HARMONi(对应的国内研究为HARMONi-A),HARMONi-3、以及HARMONi-7(对应的国内研究为HARMONi-2)。
第一次暴击来自于HARMONi-A,这是一项在中国开展的,比较依沃西联合化疗与单独化疗,用于评估EGFR-TKI治疗进展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和安全性的三期临床研究。
2024年5月24日,这是康方生物和Summit都难以忘记的一个“黑色星期五”。当日,ASCO官网披露依沃西HARMONi-A的数据摘要,其7.06个月的PFS(无进展生存期)与50.6%的ORR(客观缓解率),被行业解读为三期数据不及二期(PFS为8.5个月,ORR为68.4%)且逊色于竞品。
两家公司股价当日遭遇大闪崩,即便康方生物高层下场紧急召开投资者说明会,且依沃西同日在国内获批 EGFR-TKI经治非小细胞肺癌的首个适应症,也未能扭转颓势,康方生物和Summit当日收盘价均跌超20%,并直接累及港股创新药板块。
而在仅仅一个周后, HARMONi-2带来了戏剧性的转折。5月31日,康方生物在其官微预披露,依沃西在HARMONi-2头对头临床研究中显现出了超越默沙东的明星产品K药(帕博利珠单抗)的临床疗效,要知道K药在全球的肿瘤创新药领域是公认的 “王炸级”产品,去年更以294.82亿美元的销售战绩问鼎新一代 “药王” 宝座。
依沃西在PFS这一指标上表现出更优异的临床疗效,意味着其有了打败“药王”的潜力,该重磅利好迅速点燃市场情绪,康方生物股价当日大涨37%,Summit股价涨幅更是飙升272%,上演强势反弹行情。
后在2024年9月8日的世界肺癌大会上,康方生物详尽披露了上述临床(依沃西对比K药一线治疗PD-L1阳性晚期NSCLC)的具体研究结果。伴随一系列积极数据的释放,康方生物与Summit的股价在后续交易日再度被带飞。
一边是数据的频繁披露,一边是市场的即时快速反应,这究竟是市场短期情绪驱动下的非理性表现,还是创新药领域投资逻辑发生了转变?
对此,朴拙资本执行合伙人苗天一在接受《科创板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依沃西 “临床数据决定短期股价”的现象颇具典型性,本质是行业估值路径的转变:此前双抗等热门赛道还能靠 “概念炒作”“管线数量” 吸引资本,如今投资者更趋务实,摒弃虚置概念,转而聚焦药物是否能切实解决临床需求,试验数据是否严谨有说服力。
CIC灼识咨询总监卢李康也认为,这种临床数据决定股价短期走向的格局恰恰反映了市场正在从情绪化回归到以临床获益、研发进展等基本面为基础的估值逻辑,其股价由于临床数据带来的波动为合理范围。
▌困在OS里,“黑天鹅”事件不断
在肿瘤疗效评价中,OS向来是业内公认的 “金标准”。尤其是在美国,OS更是一款创新药物跨越“研发-商业化”生死线的关键,它不仅是FDA考量的“核心指标”,同时也会深刻影响上市后临床医生的处方意愿,进而关联药物的商业化前景。
2025年,依沃西却困在了OS里。
今年4月25日晚间,康方首次公布了HARMONi-2的OS中期分析结果,数据显示,在39%数据成熟度下进行的OS期中分析中,依沃西相比K药的死亡风险降低了22.3%,OS的HR为0.777。
若按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在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试验中将HR低于0.8的阈值才具有临床意义的标准来看,0.777的数据表现并不算太差,但市场顾虑其仅39%的数据成熟度,样本量与观察时间不足,随着数据后期成熟度的提高,意味着后期数据存在较大波动风险。
于是,资本市场再次选择用脚投票。由于时间差,暴跌始于Summit,单日股价跌幅36%,康方生物28日开盘后股价收跌11%。
到了5月30日,Summit公布了依沃西单抗首个全球III期临床试验HARMONi研究的顶线结果,在初步分析中显示出OS的积极趋势,但尚未达到统计学显著获益,HR为0.79(p=0.057)。因不及预期再次引发市场对依沃西在美国及Summit其他授权区域上市前景的担忧,导致Summit股价又迎来一轮跌幅超30%的“血洗”,康方生物股价随后也同步下滑。
需要特别提出的是,HARMONi针对的是EGFR-TKI(如奥希替尼)治疗后进展的,EGFR突变晚期或转移性非鳞状NSCLC患者,这在美国是一个相对较小的适应症。有数据显示,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全球范围内EGFR突变率约为10%-15%,但在亚洲人群中可高达30%-50%。
对于HARMONi的研究结果,彼时,Summit“用词巧妙”地表示将适时向美国FDA提出新药上市申请。对此,有不愿具名的二级市场投资人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从通稿原文来看,FDA已明确表示上市的前提是具有统计学显著的OS获益,而依沃西单抗的OS获益并未达到统计学显著,仅表现为获益趋势。因此,推测Summit后续就该适应症提交上市申请的可能性不大。
接二连三被市场的失望情绪反噬,依沃西想要更多好消息来稳固市场信心。
8月26日,康方生物在半年报业绩公告中披露HARMONi-A研究中达到OS临床终点,取得具有统计学显著和临床意义显著的OS获益,不过市场对此反应寡淡。
更多的希望被寄予9月7日,Summit当日在WCLC 2025大会上更新的HARMONi研究数据显示,中位随访时间延长至13.7个月后,西方患者数据成熟度提升,OS的HR缩小至0.78(p=0.0332),与5月公布的数据(HR=0.79,p=0.057)相比,此次更新显示OS获益有所改善,但仍未达到研究预设的统计学显著性阈值(p≤0.0448)。
市场负面观点认为,随访数据的OS仍没有达到统计学的显著值,美国FDA能否批准依沃西上市仍然存在不确定性。9月8日,Summit与康方生物股价“又双叒叕”开启下探模式。
对于是否会使用上述的OS数据与FDA展开讨论,Summit在其日前召开的特别电话会议表示将在未来的几天和几周内最终确定该策略。
▌市场仍在等待,国创新药出海逻辑或生变
毋庸置疑,OS成为了依沃西能否实现海外市场“破冰”的试金石。
今年8月,FDA发布了《癌症临床试验中总生存期评估新指南草案》,该文件首次以系统性框架明确要求:在可行情况下,OS应作为临床试验的主要终点。即便OS未被设为主要终点,药企也必须收集并提交完整的生存数据,为药物安全性与疗效的最终评估提供支撑。
业内认为,若上述草案获得通过,这标志着抗癌药审批逻辑将发生变化,门槛会显著抬高,OS指标权重在审批评估中将变得更为关键。
“OS数据是最具有说服力的临床数据,医生和患者始终关心是否能活得更久、活得更好。该数据影响市场信心恰恰是市场专业性的体现,所以无论多么关注OS都不为过。与此同时,安全性也不能被轻视,OS数据需要放在安全性的背景下进行解读。”卢李康指出。
目前,市场对依沃西能否在美国获批上市,更多的押注于HARMONi-3与HARMONi-7两项研究的OS数据表现。该两项试验均为依沃西与 “药王” K药的头对头研究,能否做出优效结果,这决定着依沃西的潜在免疫治疗基石预期是否能够兑现。
其中,HARMONi-3研究包括美国和欧洲在内的海外临床研究部分由Summit负责推进,康方生物则作为Summit的承接方推进该临床研究中国部分的开展。
业内预计,HARMONi-3与HARMONi-7的最终数据将于2026-2027年陆续公布。在此前康方生物召开的沟通会上,康方生物创始人、董事长夏瑜就表示,从现有数据看,对Summit在HARMONi-7研究上能取得成功非常有信心。
依沃西最终能否通过优效的OS数据叩开美国市场的大门,还有待时间的反馈,但无论最终审批结果如何,依沃西走过的路都将成为中国创新药“出海”的一个重要参考样本。
因有依沃西的示范在前,MNC们曾与国内Biotech掀起 PD-(L) 1/VEGF双抗交易热潮,包括:2023年11月,BioNTech以10.55亿美元总交易额获得普米斯PD-L1/VEGF-A双抗BNT327全球开发权利(该权利现已授权给BMS);2024年11月,礼新医药PD-1/VEGF双抗LM-299的全球权益授权给默沙东;2025年5月,三生制药与辉瑞就其PD-1/VEGF双特异性抗体SSGJ-707达成了一项总额超60亿美元的许可协议。
上述授权协议的达成,本质上都暗含着对 “依沃西式出海路径” 的认可与追随,而在这种效应的带动下,国创新药的出海逻辑也或将生变。
“倘若依沃西未能获得海外监管机构的认可,相关双抗交易势必会受到波及,它们都属同一赛道,市场对其的判断具有关联性。”前述二级市场投资者表示。
苗天一也表示:“国内药企以往‘先拿初步数据试水’的方式已不可行,未来药企出海前,或需提前扩大试验规模、延长随访时间以确保临床数据做得更扎实。此外,海外合作方也会将OS数据作为重要考量,数据不佳的药企或遭拒绝合作,或面临更苛刻的合作条件。”
作为国创新药License-out的标杆,依沃西的每一步动态都在重塑市场对创新药价值的判断标尺,也是折射行业估值逻辑、监管风向与出海路径的“棱镜”,其海外临床价值与商业化潜力能否最终得到验证,市场仍在等待一个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