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没有涨价、更多创新!iPhone17系列告别“挤牙膏” 果链迎来新行情?
Play
语音播报
00:00
/
00:00
00:00
①苹果秋季发布会来袭,iPhone 17系列告别“挤牙膏”;
                ②分析人士认为,iPhone今年Q4在国内市场或将存在个位数下跌,而整体数据则有望迎来个位数上涨;
                ③果链满负荷备战iPhone17系列。

财联社9月19日讯(记者 王碧微)北京时间9月10日凌晨1点,一年一度的“科技春晚”——苹果秋季发布会如约而至。本次发布会,苹果发布了包括新款iPhone Air在内的4款手机、Airpods Pro 3以及3款Apple Watch。

本次,最受关注的手机部分迎来近年来的最大变革。具体包括:史上最“薄”iPhone——iPhone Air面市,苹果长期以来的手机矩阵被改变;iPhone Air可使用eSIM功能,成为目前中国大陆地区唯一支持eSIM的iPhone;iPhone17系列的屏幕、处理器等升级。最值得关注的是,与前期市场预期的不同,iPhone17系列的起售价并未增长。有分析人士评论,“他们正在利用自身规模,努力把价格维持在现有水平。”

对于iPhone17系列的销售情况,分析人士预计今年Q4国内市场或将存在个位数下跌,而整体数据则有望迎来个位数上涨。供应链方面,Counterpoint高级分析师Ivan Lam告诉财联社记者,零部件的供应比例没有太大变化,但苹果计划将印度作为其美国市场的主要生产基地。国内的果链厂商则在日前迎来了备战高峰期,多家头部果链厂商告诉财联社记者公司处于“满产”状态。

Iphone17系列:告别“挤牙膏”,但销售预期存分歧

苹果中国官网显示,iPhone 17国行版的起售价为5999元人民币,iPhone Air为7999元,iPhone Pro为8999元,Pro Max为9999元。其中,iPhone 17标准版相对前作“加量不加价”,在取消128G版本的情况下,256G内存产品与iPhone16标准版128G产品售价相当。

在发布会之前,一众分析人士都认为,由于关税、物料涨价等因素冲击,iPhone 17系列难逃涨价命运。

对于此次定价,IDC设备与消费者研究部门负责人汤姆·梅内利点评称,“他们(苹果)正在利用自身规模,努力把价格维持在现有水平。我认为,苹果和大多数科技厂商一样,非常清楚地认识到,关税将会影响消费者今年下半年的消费能力,尤其是美国。所以,他们会坚持价格不变,尽量让人们能够在今年底之前以去年的同样价格完成升级。”

相较于去年,本届秋季发布会带来较多创新,主要围绕配置升级、iPhone Air两个方向展开。

配置升级方面,iPhone17标准版和Pro版本的芯片分别升级到了A19、A19 Pro,均采用3nm工艺。据了解,A19系列芯片性能升级很大,官方表示,A19 Pro芯片持续性能相比前作最高可提升40%。

iPhone17标准版屏幕扩大至6.3英寸,用上了苹果此前只用于Pro系列的最高120Hz的ProMotion自适应高刷;此外,摄像、散热、续航等方面均有一定程度升级。

iPhone Air则可以说是苹果近年来对iPhone系列的最大创新。

与市场预期一致,今年的iPhone Air取代了往年的Plus机型,该机型机身厚度只有5.64毫米,重量约165克,搭载A19 Pro处理器,采用6.5英寸ProMotion屏幕。

值得关注的是,市场较受关注的eSIM也并未缺席。据了解,iPhone Air仅可通过eSIM激活,且中国联通是中国大陆地区唯一受支持的iPhone eSIM运营商。

不过,在智能手机市场未见明显好转的情况下,市场对iPhone 17的销售预期复杂且分化。

集邦咨询预估,2025年iPhone 17系列整体出货量有望较iPhone 16系列在2024年的出货量增长3.5%,其中Pro系列依然是市场销售主力。

不过,该机构也告诉财联社记者,全球经济表现疲弱及高端机型潜在的涨价可能性,将成为销售的主要挑战。

Counterpoint高级分析师Ivan Lam则对iPhone 17在中国市场的短期表现持相对谨慎的态度。

他对财联社记者表示,预计今年第四季度,iPhone 17系列在中国的销量同比可能会有个位数下跌。销量承压的核心因素一是iPhone 16的降价已提前释放部分换机需求;二是华为、小米等国产品牌将在同期发布旗舰机型,市场竞争加剧会稀释苹果的需求。

尽管短期预期存在分歧,但市场对于苹果更长远的创新周期仍抱有期待,其中,将于2026年推出的折叠屏iPhone被普遍视为苹果继AI功能后的又一个重要创新点。

天风国际证券分析师郭明錤预测,苹果计划于2026年推出其首款可折叠iPhone,预计当年出货量将达到800万至1000万台,并有望在2027年增长至2500万台。他还指出,立讯精密有望成为这款折叠屏iPhone的侧边按键式Touch ID模块供应商。

集邦咨询告诉财联社记者,iPhone 17 Air系列及未来折叠系列的出现,可视为苹果扩大产品线差异化的一项策略,用以吸引更多消费者。苹果后续产品的发布节奏或将调整为上半年推出一款次旗舰机,下半年则推出Air、Pro、Pro Max和折叠机,形成更丰富、区隔明确的产品矩阵。

果链满产备战,业绩分化下寻觅“后苹果时代”

刚刚发布的iPhone 17系列对供应链带来的最核心变化,体现在生产地的调整上。

Ivan Lam告诉财联社记者,今年显示面板等其他零部件的供应比例不会有太大变化。不过,为应对美国的关税政策,苹果计划将印度作为其美国市场的主要生产基地,一个标志性的变化是,iPhone 17的四款机型将首次同步在印度启动NPI(新产品导入)。而面向中国、日本、欧洲等主要市场的订单,仍将以中国大陆的供应链为核心出货地。

苹果年度新品发布后,其庞大的供应链体系将迎来一年中运转速度的顶点。

财联社记者近期走访与采访发现,从一线普工的招聘,到上市公司的产能规划,整个链条已全面进入为iPhone 17系列冲刺的满负荷状态。

深圳龙华汽车站的多位招工中介在9月初告诉记者,目前富士康、立讯精密(002475.SZ)、蓝思科技(300433.SZ)等果链厂商仍在大规模招聘工人。“你现在报名,不需要体检,等会儿就带着行李去富士康面试,面试过了下午就可以进厂,不过要做好加班的准备。”一位人力中介说。

生产一线的繁忙,得到了多家苹果核心供应商的印证。

鹏鼎控股(002938.SZ)相关人士告诉财联社记者,目前公司“各个产线都在生产,基本都是满产的”。

领益智造(002600.SZ)方面也向财联社记者表示,“目前正值旺季,正全力生产中。”

蓝思科技在最新的投资者调研活动中称,“今年新机的规模量产工作已在6月开始,公司已达满产状态,正在紧锣密鼓地按照客户的生产规划和订单指引快速推进。今年客户推出新的款式和外观,市场热度较高,消费者对新机充满期待。公司作为外观件和结构件的核心供应商,今明两年产品的单机价值量增长弹性最大,市场份额同步提升,对业绩会有更好的促进。”

立讯精密日前也在其半年度业绩会上表示,预计三四季度市场需求平稳略增,客户销售策略成熟,公司对下半年业务充满信心。

今年上半年,苹果稳定的订单为果链龙头企业带来了整体稳健的业绩表现,但细观各家财报,已能发现其中分化明显。

立讯精密与蓝思科技均实现了营收与利润同步增长。其中,立讯精密上半年营收1245.03亿元,同比增长20.18%;归母净利润为66.44亿元,同比增长23.13%;蓝思科技上半年营收329.60亿元,同比增长14.18%;归母净利润11.43亿元,同比增长32.68%。

与前两家相比,歌尔股份(002241.SZ)的业绩结构则呈现一定差异,其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实现了15.65%的增长,但营业收入同比下降7.02%,主要原因系其智能声学整机业务收入下降34.92%。

值得关注的是,歌尔股份是三家中唯一实现三大主营业务毛利率同比上涨的企业,而立讯精密和蓝思科技的消费电子业务毛利率均微幅下降,降幅分别为0.39%和0.11%。

在稳固消费电子基本盘的同时,龙头企业们正在加速向消费电子以外的新兴领域拓展,以寻找新的增长引擎。

汽车业务是各方角力的核心战场之一,立讯精密的汽车业务正处于高速发展期,上半年实现了82.07%的增长,公司此前还斥资41亿元收购线束企业Leoni AG及其子公司,进一步加码该领域。蓝思科技的智能汽车与座舱业务上半年则实现了16.45%的增长,并已与超过30家国内外汽车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人工智能与虚拟现实赛道也已成为长线布局的方向,蓝思科技的智能头显业务上半年同比增长14.74%,并已实现对国内头部AI眼镜整机客户的规模化量产交付。歌尔股份则通过投资与合作,在AR和AI产业链上下游持续落子。

此外,AI服务器、机器人等也被视为重要的增量市场,民生证券在近期发布的一份研报中指出,立讯精密的一体化解决方案提升了其在头部AI服务器客户中的份额,带动公司通信业务实现了近50%的增长。蓝思科技则通过入股北京中科慧灵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积极布局机器人产业。

苹果产业链 消费电子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合作
热门解锁
相关阅读
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