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财通资管王浩冰:寻求各阶段“最优解”,积小胜为大胜
从TMT研究员成长为全市场选手,财通资管权益公募投资二部负责人王浩冰在过去几年的震荡市中“崭露头角”。随着“风险收益比”投资框架日渐成熟,他对投资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从TMT研究员成长为全市场选手,财通资管权益公募投资二部负责人王浩冰在过去几年的震荡市中“崭露头角”。随着“风险收益比”投资框架日渐成熟,他对投资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在长期视角下,错过某些机会通常不会对业绩造成致命影响;但若频繁受市场干扰导致操作变形,则可能会对长期业绩产生严重拖累。”基于长期从业观察市场起落,王浩冰认识到,历史业绩显著受损的关键,往往在于未能坚守自身的投资框架。

在王浩冰看来,投资本质是应对未来的多种可能性,其结果具有概率性。他所追求的是综合考虑胜率(盈利概率)与赔率(潜在盈亏幅度)后,预期收益为正的投资机会,这就是他将“风险收益比”作为投资决策核心标尺的原因。

王浩冰不是侃侃而谈型的基金经理,但他善用辩证长期的眼光来思考破题。用“风险收益比”构建起明确选股标准,以结果为导向来理解,就是积小胜为大胜,用每一个小阶段的最优解去累积,以实现长期业绩最优的目标。

这套投研框架在于“内核”的稳定性,王浩冰表示,景气度与市场风格确实会因宏观、中观因素在较短时间内发生显著变化,但真正能长期锚定公司价值的核心仍在于其内在价值。因此,坚持以内在价值为基石,进而评估风险收益比,是中长期视角下更为稳健有效的策略。

以“风险收益比”为核心的投资框架,通过自下而上选股与自上而下组合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在严格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寻求超额收益机会。在财通资管平台的支持下,他和团队正不断完善投研体系,力求为投资者创造长期稳定的回报。

风险收益比是投资决策的核心标尺

王浩冰的投资理念的形成,源于长期的投研实践,自然沉淀为以基本面为核心的价值投资框架。“我们的方法论是专业背景、个人价值观与投资本质认知深度融合的必然结果。”他表示,“二级市场的投资本质是对资产的定价行为,我们始终坚持在价格低于内在价值时买入,在价格高于内在价值时卖出。”

在他看来,价值投资不是简单地买低市盈率或低市净率股票,而是基于对公司基本面和中长期趋势的判断,评估其内在价值,再与市场价格比较,寻找真正“便宜”的标的。“一家具备巨大成长空间、强大竞争力的强基本面公司,理应享有更高的估值,此时高估值反而可能是‘便宜'的。”

王浩冰将“风险收益比”作为投资决策的核心标尺。在他看来,投资本质是应对未来的多种可能性,其结果具有概率性。“我们追求的是综合考虑胜率(盈利概率)与赔率(潜在盈亏幅度)后,预期收益为正的投资机会。”

他以一个二元模型举例说明:假设某公司面临一个关键基本面节点,好事件发生概率50%,股价可能上涨50%;坏事件发生概率50%,股价可能下跌10%。此情境下的预期盈亏比约为5:1,即风险收益比较优。他表示在实际的投资中,会比二元模型复杂得多,但评估风险收益比的方式是类似的。

在实际操作中,他和团队通过自下而上方式选股,核心是评估个股的风险收益比。这主要基于两方面:一是对未来多种发展可能性的概率性评估,二是基于此判断基本面与定价的匹配度。

一直以来,王浩冰的管理风格深受专业投资者认可,他在创金合信管理产品期间,旗下在管产品,机构占比要远高于散户占比。产品策略差异化、风格清晰稳定、行业覆盖面广、波动较为可控,也让他管理的产品成为不少机构底仓配置的目标之一。

基于中长期视角的价值发现,自下而上选股

在选股方面,王浩冰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不拘泥于企业的发展阶段或行业属性,而是聚焦于估值与基本面的匹配度。“虽然处于不同成长阶段的企业在估值方法上可能呈现差异,但我们最终考量的仍是其风险收益比。”

他以2021年上半年投资的某矿服公司为例,当时行业处于周期底部复苏阶段,该公司作为行业龙头,竞争优势突出,估值约十余倍,相对于其未来几年的良好成长性具有吸引力。同时,公司还拥有显著的期权价值,为中期业绩提供弹性。“从风险收益比看,在市场整体水位较高时买入,承担风险可能相对较小而向上弹性可观。”

在择时方面,王浩冰基于中长期视角进行判断,即可以相对“左侧”布局。他以航空股布局为例解释道,虽然航空股长期估值偏低,但从中期看,供给端增长明显受限,需求预计逐步复苏,再加上政策可能促使竞争回归良性,行业盈利中枢有望提升。“在当前的周期底部状态,我们认为其市值或存在中期低估。”

自上而下管理组合风险,均衡但不机械

王浩冰管理的基金可以说是比较标准的全市场型产品,投资者一般将其归类为均衡型策略。但他强调,其资产配置并非机械式绝对均衡,而是基于深入研究的主动管理型全市场基金。

在组合管理层面,他采用自上而下方法,持续跟踪并控制整体风险暴露,包括行业风险、风格风险暴露、特定风险因子暴露等。“我们的核心原则是‘合理承担风险',而非机械追求分散化,分散只是执行该原则的自然结果。”

对于回撤控制,作为相对收益产品管理人,他并不进行主动的回撤控制。“回撤发生时,市场整体风险收益比可能改善,或持仓个股因不合理下跌而风险收益比提升,此时我们反而可能增加风险暴露或提高高弹性股票占比。”历史上呈现出的较低回撤或波动特征,主要源于个股选择上精选风险收益比优良的标的,以及组合构建上避免在单一高风险方向过度集中。

在今年4月以来的一波牛市中,王浩冰的换手率不算低,但他与换手率较高的同行存在明显差异。“多数高换手源于频繁进行大比例仓位调整,即因特别看好某一方向而大幅切换配置。我们则较少进行此类激进调仓,更多采取持续、小额度的渐进调整。”

这种操作方式主要基于两点原因:首先,当公司基本面或股价发生边际变化导致其风险收益比改变时,通过逐步小幅调整仓位来反映判断;其次,根据自上而下的判断对组合整体风险暴露进行动态管理时,也会进行小额交易。“这些持续的小幅调整累积起来,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换手率。”

因此,始终围绕风险收益比的动态评估展开,王浩冰的投资操作强调纪律性和系统化的执行。执行卖出决策同样如此,他依然遵循两点核心考量:一是从个股的风险收益比角度看,相较于最初买入时是否明显恶化;二是对行业风险暴露进行评估,如需审慎则采取更为保守的策略。

震荡上行慢牛格局,三类机会并行

对于未来市场,王浩冰持中长期乐观态度。“我们看好国家转型发展前景。在地产等传统领域及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持续下行的背景下,我们相信居民存款向权益市场转移的中长期逻辑将逐步兑现。”

他认为,这一逻辑属于长周期趋势,未必在短期内引发市场快速重新定价。“在监管层的呵护下,市场更可能呈现震荡上行的慢牛格局。在此过程中,获取良好收益的关键在于能否找到具备合理预期收益率的优质资产。”

谈及当前重点关注领域及未来看好的方向,王浩冰表示,组合配置整体较为分散,主要涵盖三类机会:

一是经济敏感型品种,如航空、化工、食品,选择逻辑在于市场对经济增速预期偏低,此类标的可能提供高赔率机会;

二是在任何市场环境下持续挖掘的独立成长性板块与个股,如有色、养殖、电新等;

三是保持关注并适度配置的科技成长类公司,涉及机器人、AI应用、消费电子等领域。

他强调,不会仅因某个领域趋势强劲或正在变化就简单配置。“核心决策依据始终是具体个股是否具备良好的风险收益比。对于趋势向好的个股,我们可能在估值上给予略高的容忍度,但不会无限制地接受任何估值水平。”

团队协作,构建投研一体化平台机制

在监管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当下,投研体系“平台式、一体化、多策略”发展成为主流。作为公募非货管理规模超千亿、位列行业前三的券商资管,财通资管深耕投研一体化平台数年,以“深度研究、价值投资、绝对收益、长线考核”为权益投研方针,构建起权益投资的作战军团。

据介绍,财通资管权益团队现有约40人,其中研究员超20人,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全覆盖的基础上,在科技、制造、医药、消费、周期等领域均配备了较多投研力量,强化对主流赛道的深度覆盖能力。组织架构上,财通资管权益公募投资团队设有公募投资一部、公募投资二部,其中,公募投资一部专注成长投资、二部侧重价值投资;权益研究部则是一个独立的大平台。

王浩冰介绍,在公司权益投资统一价值观引导之下,设置多个投资部门旨在更好地实现多元化投资策略,丰富不同风格的基金产品线,而投资部门之间也保持了频繁、流畅的沟通交流,与研究部门形成紧密的协同体。当前财通资管投研对行业覆盖度已经较为全面,今年以来,旗下科技、制造、医药、消费等多个行业主题产品表现可圈可点。

在财通资管的规划中,公司权益投资的目标是能够打造一支持续创造价值的“长期主义军团”,相信规律、敬畏周期,以“价值共创”的初心和逆向投资的勇气,力求提升投资者的体验感。后续公司仍将持续加大对权益投研的投入,包括优化人才梯队、完善制度机制建设、注重考核的长期性和人性化、扩充产品线等。

“公司对权益投资团队的投入是前瞻且坚定的,不仅在人才引进、系统建设和资源协同上给予了显著支持,更致力于构建一个能够滋养策略创新、深度研究和长期价值生长的土壤。这种全方位的支撑,是持续提升投资业绩的重要根基。”王浩冰表示。

笔名:吾悦

公募基金动态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合作
热门解锁
相关阅读
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