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苹果秋季发布会来袭,iPhone 17系列告别“挤牙膏”; ②分析人士认为,iPhone今年Q4在国内市场或将存在个位数下跌,而整体数据则有望迎来个位数上涨; ③果链满负荷备战iPhone17系列。
面对每天上千份上市公司公告该看哪些?重大事项公告动辄几十页几百页重点是啥?公告里一堆专业术语不知道算利好还是利空?请看财联社公司新闻部《速读公告》栏目,我们派驻全国的记者们将于公告当晚为您带来准确、快速、专业的解读。
财联社9月9日讯(记者 刘梦然)永太科技(002326.SZ)自切入锂电池材料领域以来,已明确将补锂剂技术列为关键研发方向之一,以作为其在高端电池材料领域的竞争力,但该技术距离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还有待时日。
今日晚间,公司宣布与合作方共同投资设立合资公司上海永太芯氟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永太芯氟”)。公告显示,本次设立永太芯氟是基于公司业务发展的需要,永太芯氟将作为公司中长时锂电池技术开发项目的产业化载体。其中永太科技认缴出资670万元,持股比例为67%,高悦和王兵杰分别出资200万元和130万元,对应持股比例20%和13%。
今年3月,永太科技宣布与复旦大学签署《技术开发合同》,双方围绕中长时锂电池技术展开合作。根据合同内容,研究目标是通过新材料与新机制的开发,实现锂离子电池循环寿命的大幅提升,突破万次充放电的技术瓶颈。双方约定,研发成果及相关知识产权将由双方共同拥有。
在实现中长时技术方面,锂电池企业普遍通过研发超大容量电芯、提升循环寿命和增强系统集成度等方式来实现。其中,补锂技术被认为是实现更高性能、更长寿命锂电池的重要路径之一。
永太科技与复旦大学合作的中长时锂电池技术开发项目,其中最受关注的,是利用三氟甲基亚磺酸锂作为补锂剂。
根据此前公开报道,今年2月中旬,复旦大学研发团队提出“外部供锂”全新思路。他们利用AI与有机电化学方法设计出锂载体分子三氟甲基亚磺酸锂(CF₃SO₂Li),能够像药物一样“注射”进衰减电池,精准补充缺失的锂离子,使电池恢复容量。
该方法有望为废旧电池再生提供了全新路径。实验结果显示,经过处理的电池可实现数万次循环寿命,显著突破传统500~2000次的限制。
永太科技方面表示,公司在氟精细化工和锂电池材料领域已有完备的产业链布局,合资公司将整合科研与产业化优势,致力于推动该项技术实现商业化应用。
在与复旦大学确定技术合作后,中长时锂电池技术开发项目多次被投资者问及何时实现产业化。电池材料的研发存在周期长、机理复杂、产业化变量多等特点,能否真正实现万次循环并具备经济性,仍需持续验证。
对此,永太科技在7月的投资者互动平台上披露,该项目正有序推进,阶段性成果已在下游验证中符合预期,但相关补锂剂产品尚未形成规模化收入,短期内对公司业绩影响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