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上市黄羽鸡养殖企业8月销售收入最高环比增长近50%; ②黄鸡持续升温,下游养殖重回盈利模式,有上市企业人士表示,“现在单鸡可以赚3-4块钱,有望弥补上半年的亏损。”
财联社9月9日讯(记者 张校毓 徐学成)9月8日上午,2025年“活力中国调研行”上海主题采访活动正式启动,财联社记者从上海主题采访情况介绍会上获悉,聚焦主导产业与特色赛道,今年1-8月上海市招商落地外资项目278个,总投资1437亿元。
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陈彦峰在“活力中国调研行”上海主题采访情况介绍会上表示,“五年来,我们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形成了一批标志性、引领性的创新成果,为我国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提供了‘上海经验’。同时,我们深度参与数字经济、绿色贸易等新兴领域的国际规则制定,推动中国规则、中国标准的全球应用,为完善全球经济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亮眼数据背后,上海外资“磁力”正持续加强,高质量发展成果显著。
量增质优 上海稳外资、稳外贸成果显著
财联社记者从介绍会上获悉,“十四五”以来,上海加快构筑产业新优势,培育经济增长新赛道,着力促进工业经济强动能、提质效,产业经济向高质量发展不断迈进。
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蒲亚鹏介绍,“十四五”期间,上海克服外部宏观经济形势不利影响,2024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09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13%;工业投资突破2000亿元,创历史新高;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营收1.82万亿,较2020年增长67%。今年以来,上海顶住“对等关税”压力逆势而上,工业和软信业拉动经济增长贡献突出,1-7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2%,工业投资增长22.5%,软信业增长23.1%。
“上海始终是外商最青睐的投资首选地之一,‘十四五’以来实际使用外资累计超过980亿美元,年均新设外资企业超5700家,占全国外资比例从2020年的14%提高到2024年的15.2%。”上海市商务委员会总经济师罗志松表示。
据罗志松介绍,除了规模体量增加,还有更多外资企业将高端功能、前沿项目和优质资源落地上海,比如高技术制造业吸引外资占制造业比重由37.2%上升至75.4%,全国首家股份制外商投资性公司、外商独资整车制造项目等一批首创项目先后落地。
值得注意的是,陆家嘴金融城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核心承载地,今年1-7月,陆家嘴新增合同外资项目156个,其中新设项目88个,同比增长18.92%;合同外资金额9.23亿美元,同比增长14.37%。1-7月,实到外资6.33亿美元,同比增长44.18%。
据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委员会陆家嘴管理局副局长周海东介绍,陆家嘴以上海1/7的外资企业数量贡献了近1/2的税收和财力,以24%的规上外资企业贡献了陆家嘴44%的总营收,贡献度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和国内同类CBD。
成果背后,是上海在稳外贸、稳外资和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上的持续优化。
陈彦峰表示,全面扩大对外开放是党中央在新形势下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上海始终如一追求的城市品格。“十四五”以来,上海以浦东引领区建设为牵引,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的作用,强化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功能,探索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开展开放型经济新。
罗志松也表示,上海不断巩固中国内地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最为集中城市的领先地位,实施总部增能行动和外资研发中心提升计划,“十四五”以来新增认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279家、外资研发中心142家,累计认定分别达到1050家和623家,其中亚洲区以上总部157家、全球研发中心19家。
双向奔赴 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上海样本”
围绕服务外资外贸企业的思路和举措,周海东则从五个方面展开了介绍:一是聚焦金融核心功能,扩大金融对外开放;二是强化全球资源配置功能,打造双循环战略链接;三是着力建设陆家嘴数智港,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四是加大力度招引新增外资;五是提升总部经济能级。
同日,记者还深入陆家嘴金融城,在采访的四家外资企业中,无一例外都提到了在与上海“双向奔赴”背后的“上海优势”。
达索系统大中华区创新业务管理总监索爱伦在接受财联社等媒体采访时坦言,“我们认为上海有世界一流的营商环境,而且最重要的是上海陆家嘴对我们企业的创新和发展有高度的重视。在我们进入中国的这20年来,不管是出台的一系列政策,还是对企业将来的机会,都给了巨大的帮助。此外,上海还有最好的创新土壤,高端人才云集。综合各方面因素筛选之后,我们觉得上海是我们的首选。”
在德硕管理咨询(上海)有限公司 ABeam Consulting大中华区董事长中野洋辅看来,公司在中国能够取得这么大的发展,跟选址在上海是有很大的关系。“因为上海有非常好的客户群体,以及非常多的优秀人才,是一个很重要的人才高地。”中野洋辅说。
政策进一步助推了这场“双向奔赴”。奋迅·贝克麦坚时联营办公室/奋迅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施淼也表示,奋迅·贝克麦坚时联营办公室是依托于上海自贸区推出的中外律师事务所联营试点政策应运而生的。她表示,这项政策的落地打破了以往的服务贸易壁垒,为中外律所的深度合作创造了条件。
谈及上海创新中心在商业成果转化上的赋能,安永创新中心合伙人田成援引了一家全球领先生物医药企业的例子,“在客户进入中国后,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在国内独有的生态和商业环境中真正践行创新使命,与相关行业一起打造新的数字产品和服务,并构建创新商业场景。而上海创新中心通过为其制定创新战略并启动创新项目试点,在中国建立第一个创新项目组,并与国内的生态系统合作伙伴启动多个潜在的试点合作项目,最终带来了可观的商业价值。”
陈彦峰表示,下一步,上海将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强改革整体谋划、系统集成,先立后破、守正创新,加快打造开放层次更高、营商环境更优、辐射作用更强的改革开放新高地,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更好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