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二期建设有序推进 今年我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或超7800亿元
①据中国航天工业质量协会统计,2024年我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约7133.2亿元,预计2025年我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约7810.4亿元;
                ②目前我国商业航天产业仍处于快速扩张的建设初期,卫星平台及载荷制造、火箭发射环节仍有待突破,产能具有稀缺性。

财联社9月6日讯(编辑 魏齐)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是我国首个开工建设的商业航天发射场,二期项目位于海南省文昌市东郊镇,主要建设三号、四号发射工位,加注库区、火箭厂房、卫星厂房、测控站等,占地面积共1100余亩。二期项目于2025年1月正式开工,目前正在进行三号、四号发射工位导流槽开挖,以及加注库区土建配套项目等施工,各项建设有序推进。二期项目建成后,将提升海南商业航天发射能力,推动“航天+”产业高质量发展。

我国现有五大航天发射场,分别是酒泉卫星发射场、太原卫星发射场、西昌卫星发射场、文昌卫星发射场和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其中,前四个发射场为“军建军管军用”模式,而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是我国的首个、唯一一个商业航天发射场,建设运营均由海南国际商业航天发射有限公司负责,目前已完成一期项目建设并成功发射四次。

据中国航天工业质量协会统计,2023年我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6582.2亿元,2024年我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约7133.2亿元,其中,导航与位置服务5815亿元,卫星遥感产业170.3亿元,卫星通信888.5亿元,商业航天设备59.7亿元,发射规模199.7亿元;预计2025年我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约7810.4亿元。

商业航天政策支持深化,产业战略地位显著抬升。2015年被称为“中国商业航天元年”,当年发布的《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商业航天的发展。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商业航天列为战略新兴产业;2024年商业航天首次作为“新增长引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表述由“快速发展”变为“安全健康发展”。

十四五期间,商业航天一级市场投融资持续升温,自2021年初至2025年5月,该领域总融资金额超500亿人民币。2025年6月,证监会在《关于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的意见》中明确表示“支持人工智能、商业航天等更多前沿科技领域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为商业航天领域国内专精特新企业上市清扫障碍。

近一个月3家商业航天民企启动IPO,蓝箭航天7月29日在北京证监局启动辅导备案,拟在科创板上市。屹信航8月1日在江苏证监局完成上市辅导备案。中科宇航8月12日在广东证监局完成辅导备案登记,拟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

商业航天产业链涵盖多个环节,可分为上中下游。产业链上游为卫星制造,包括卫星平台、卫星有效载荷和卫星整星制造;产业链中游包括卫星发射服务与地面设备制造,卫星发射服务包括发射场搭建、运载火箭制造和卫星在轨交付,地面设备包括地面站和终端设备;产业链下游为卫星的应用及服务,包括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和卫星遥感等。

财通证券研报认为,低轨互联网卫星下游运营应用的潜在市场空间广阔,但目前我国商业航天产业仍处于快速扩张的建设初期,卫星平台及载荷制造、火箭发射环节仍有待突破,产能具有稀缺性。随国内可回收火箭迎来密集首发,重要低轨卫星互联网组网加速,产业多环节有望迎来积极变化,建议关注以下产业链环节及相关标的:1)卫星制造:上海瀚讯、*ST铖昌、西测测试、陕西华达、天银机电、臻镭科技、雷电微力、佳缘科技、复旦微电、中国卫星;2)火箭发射:航天动力、斯瑞新材、超捷股份、高华科技、泰胜风能;3)地面终端:海格通信、国博电子、盟升电子、长江通信、华力创通;4)卫星运营:中国卫通。

商业航天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合作
热门解锁
相关阅读
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