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近期压制港股市场的流动性压力是否已经得到根本性缓解? ②港股市场,特别是互联网板块的盈利预期下调是否已接近尾声?
财联社9月5日讯(编辑 胡家荣)港股主板中期业绩披露接近尾声。截至2025年9月1日,已有2244家公司发布中期业绩,披露率达98.6%。
招商证券指出,多个板块呈现结构性亮点:AI及互联网收入增速创三年新高;高端制造盈利加速,扩产意愿强烈;创新药行业景气延续,但需精选个股;新消费板块净利润增长显著,但正处于“被动加库存”阶段。
AI与互联网板块表现出高景气与强扩张态势
2025年上半年,AI及互联网相关公司的收入同比增长11.7%,净利润增长33.9%,增速均创2022以来半年度新高。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达到36.8%和12.0%,盈利指标处于历史较高水平。资本开支占收入比率升至12.3%,自2023年上半年以来持续扩张,显示板块正进行成长性投入。ROE和ROIC分别为13.4%和11.5%,同比、环比均改善。板块整体处于“主动加库存”周期,供需格局健康。
尽管短期受“外卖补贴大战”影响,美团、京东净利润承压,但阿里巴巴云计算净利润大幅增长91.2%,腾讯音乐、网易云音乐等企业盈利翻倍,反映出行业强劲的成长韧性。
新消费板块业绩亮眼但竞争加剧。
上半年新消费板块收入增长49%,净利润增长131%,均创历史新高。泡泡玛特、老铺黄金等企业收入增速超200%,凸显“悦己”型消费渗透率快速提升。板块净利率达17.0%,ROE维持在13.7%的高位,正逐步形成“轻资产、高周转、强现金流”的健康模式。然而存货周转率降至历史较低水平,板块进入“被动加库存”周期,供需格局初显压力,或与新茶饮、连锁门店等赛道竞争加剧有关,后续需密切关注竞争动态。
创新药板块盈利能力显著修复,行业步入兑现期
创新药板块净利润同比大增69%,毛利率触底反弹至66.3%,经营利润率与净利率跃升至16.7%,较2021-2023年行业低谷期显著提升。研发费用率提升至16.9%,销售费用率下降至19.7%,体现从重销售向重研发转型。
截至6月30日,中国创新药BD出海超过50起,合作总金额高达484亿美元。翰森制药创新药收入同比增长22.1%,信达生物产品收入同比增长37.3%并扭亏为盈。ROE和ROIC分别达7.7%和6.7%,经历2022年下半年2.9%的历史低点后开启确定的复苏通道。板块处于"主动加库存"周期,供需格局良好,景气上行趋势有望延续。
高端制造板块经营杠杆效应释放,扩产意愿强烈
板块收入同比增长11.5%,净利润增长29.9%,均创近年新高。比亚迪、联想、小米增速均超20%,地平线机器人(+67%)、黑芝麻智能(+40%)等自动驾驶企业增长强劲。净利率提升至5.8%,ROE和ROIC分别为9.4%和7.6%。资本开支占收入比率(TTM)达10.0%,处于历史高位,扩张持续自2023年。板块处于“主动加库存”周期,存货周转稳定,产能利用率提升。虽然资本开支加大导致自由现金流承压,但权益自由现金流已转正,财务杠杆率下降,显示扩张策略与资产结构匹配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