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鸿鹄志远”大基金共设三期,目前总投资规模925亿元; ②鸿鹄基金一期实现营收12.03亿元,综合收益56.84亿元; ③鸿鹄基金二期新进入股中国石油、中国神华;三期1号建仓中国石化。
财联社9月2日讯(记者 吴雨其)近日,2025排排网全球·首届对冲基金颁奖典礼暨家族办公室颁奖典礼在香港举办,来自中欧瑞博、仁桥资产、东方港湾、方圆基金等机构的多位对冲基金经理围绕A股市场走牛的逻辑、后市配置方向、海外投资新路径进行了深度交流。本次活动由排排网全球主办,排排网集团、私募排排网协办,中信证券基金服务特别支持,吸引了来自中国内地、香港及国际市场的100余位行业精英参会。
A股正处于一个关键转折点上。赚钱效应的扩散正在打破过去数月的观望情绪,越来越多资金开始重新评估中国市场的性价比。港股、美股同步反弹,叠加中国无风险利率下行、政策边际宽松,资产价格修复的窗口似乎已被推开。在这一背景下,市场对“牛市是否成型、机会是否可持续”展开了新一轮讨论。
正如多位管理人所言,当下行情并非突如其来,而是情绪、政策与盈利多重因素共振的结果。如何在这轮慢牛行情中占据有利位置,成为基金经理们共同关注的问题。
“牛市半路已现”,基金大佬集体看多A股后市
中欧瑞博(香港)董事长吴伟志表示,资本市场最大的规律是周期性。当下市场已经从一枝独放向百花齐放发展,香港股市和中国A股的后市,依然值得期待。
在吴伟志看来,股市的赚钱效应已经逐渐形成,逐渐吸引场内的资金转变思维,从熊市思维转向牛市思维,从不敢持仓到敢于持仓,从赚小钱到争取赚大钱。场外人的熊市思维也会转牛市思维,从不关心股市到开始关心股市,到开始少量入市尝试,到有了赚钱的甜头加大入市,这就是一个财富效应的正反馈的过程。现在市场已经形成了很好的正反馈机制,牛市已经在半路上了。
吴伟志强调,不要为了追求完美而错失正确,“已经错过了春播的好时机,在夏天的时候,仓位比追求完美的股票更重要。现在市场的水温已经从0度涨到了40、50度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水温会越来越高。千万不要在水即将沸腾的时候再来。”
仁桥资产(香港)董事薛有为也表示,从A股来看,中国经济扛住了加关税的影响,投资者的信心也在回归。随着无风险利率的快速下降,银行理财等资金会被动参与股票市场,否则无法满足客户的收益率要求。通过观察最近几个月的数据,居民存款正在直接或通过银行理财或者保险间接地进入股市,“所以,我们判断A股市场现在应该仍处于一轮系统性机会的早期阶段。”
薛有为认为,早期阶段的基本特征是,在当牛市氛围渐成一致预期时,市场会展开调整,而随着市场的调整,牛市预期淡化甚至分化时,市场将重回上行趋势。所以,牛市也会有波动,需要保持冷静与克制,波动会成为机会。
从情绪指数来看,排排网数据显示,趋势预期信心指标值为134.26,比上月上涨0.2%。其中58.2%的基金经理持乐观态度,34.3%持中性观点,仅1.6%表示悲观,信心分布仍以积极为主。
板块配置趋于分化,科技与内需成为关注焦点
在具体投资方向上,薛有为提出了三条投资思路:第一个思路是从内需出发,寻找一些能够满足消费者真实需求的、能给大家带来美好生活的公司;第二是依托中国人才科技红利,寻找在科技领域中具有竞争力优势的、完全能够做到国产替代、甚至能够走出国门的优秀科技公司;第三是从制造业的优势出发,寻找一些在海外已经证明自己的公司。
对于港股市场,薛有为表示,分子端的盈利跟随中国经济,分母端估值则更多受到全球流动性的影响。现在和年初相比,可能要花更大的功夫,去挖掘那些有意愿有能力为股东提供稳定高回报的公司。
对于美股,薛有为表示,从美国的通胀数据、经济压力来看,类滞涨有加大的可能性。未来美股可能转型防御或者是必需消费,还有直接受益于降息周期的板块可能有机会。
东方港湾(香港)投资总监黄海平则指出,今年A股、港股的牛市跟保险资金、社保、存款搬家有特别大的关系。他认为,未来十年的主线是人工智能。“我们现在主要聚焦在人工智能领域选股票。投资最后是取决于现金流,背后还是时代大背景下所产生的投资机会。”
A股信心报告中也提到,随着苹果和META的发布会临近,端侧AI、AR眼镜等技术趋势可能接力当前热炒的云端AI,消费电子板块值得关注;而在“反内卷”背景下,一些具备政策边际改善、行业自律迹象明显的板块,也有望获得资金偏好。同时,包括创新药、化工、军工等方向,也在当前阶段被多家机构所提及。
全球配置趋势加速,香港功能再被强化
全球价值链投资有限公司执行董事万成水强调,香港是全球资本投资中国,以及中国产品走向世界的重要枢纽平台。“在逆全球化思潮抬头的背景下,香港作为双向桥梁的作用愈发关键。国内基金管理人将出海首站选在香港非常合适,因其堪称中国资产管理者出海的‘后勤基地’,犹如中国舰队远航的母港。”
他还指出,中国高资产净值人群规模庞大,存在大量未被满足的资产配置需求,他们期望真正实现投资差异化和风险分散的全球配置。“通过港股配置回A股,亦或在美股市场配置中概股,实际上并未真正实现全球配置。”
黄海平也认为,香港以及美国市场,对投资人而言,意义在于“能够在一个行业里找到好的公司”。例如互联网行业,在A股市场可能仅能接触到部分境内企业,而通过港股及美股市场,则可布局全球范围内的头部公司。“同时在A+H两地上市的公司,通常港股比较便宜,这就给投资人提供了一个买到低估值高股息资产的机会。”
方圆基金(香港)首席执行官谭姝玥补充,从监管体系来看,海外监管机构的设置比境内简单很多,一个机构在香港成立资管公司,基本上只面临香港证监会这一个监管机构。境内监管是保姆式的监管,有制度审批和细致规定;而香港证监会的整体监管原则是“原则性监管”,这种方式更高效、便捷、低成本,适合新进入者开展业务。
谭姝玥还提到,境内外债市走势背道而驰,境内利率持续下行带来债市牛市,而亚洲美元债市场则从2021年起经历深度调整,“海外美元债市场在经历了三轮大熊市之后,今年也逐步走入了牛市。”
在资产配置方向上,谭姝玥表示,可转债市场也是比较有机会的,既有机会享受牛市上涨带来的权益收益,同时如果市场有波动,又可以提供较好的债底保护,减少基金回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