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三年压降有息负债超400亿 龙湖集团即将跨越偿债高峰
面对行业深度调整,龙湖集团通过提前布局债务优化策略,用三年时间压降有息负债超400亿元,不仅成功穿越周期,也为房企树立了高质量转型的标杆。

面对行业深度调整,龙湖集团通过提前布局债务优化策略,用三年时间压降有息负债超400亿元,不仅成功穿越周期,也为房企树立了高质量转型的标杆。

8月29日,龙湖集团发布的2025年中期业绩报告显示,在行业整体面临挑战的背景下,龙湖集团依然保持营收增长和财务稳健的双重韧性。上半年,龙湖集团实现营业收入587.5亿元,同比增长25.4%;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32.2亿元。尤其令人瞩目的是,其有息负债较2024年底压降65.3亿元,净负债率降至51.2%,三道红线指标继续稳居绿档。

“负债高峰将在今年年底过去。”龙湖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陈序平在业绩会上表示:“到今年底,公司境内信用债余额将仅剩44亿元,并继续保持正向净现金流。”

展望未来,龙湖集团预计到2025年底有息负债余额将减少至1450亿元左右,并计划未来每年净减少不超过100亿元,逐步将总负债规模稳定在1000亿元。

分析人士指出,龙湖集团已经成功构筑了以”低杠杆、强运营、正现金流”为核心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不仅能够帮助公司抵御行业周期波动,更重要的是为房地产行业的高质量转型提供了可行性路径。

提前“踩刹车” 以正向现金流破解负债难题

过去几年,房地产行业经历深度调整,众多房企面临财务安全风险,债务违约现象频发。据中指研究院统计,自2020年起房企出现债务违约,2022年迎来爆发期达到44家,截至目前全国共有77家房企发生债务违约。

在这一行业“缩表”大潮中,龙湖集团提前预判市场变化,主动实施降负债策略。2022年年中,在许多企业尚未出现风险时,龙湖便率先启动债务优化行动。

陈序平回顾道:“我们在那时候就感觉到整个行业的调整不同于过往,这一波调整可能是行业底层经营逻辑重构的调整。因此我们三年前就主动刹车,提出以经营性现金流压降负债,并在2023年进一步以经营性物业贷置换信用债。”

这一决策在当时看来或许过于谨慎,但现在回过头看,却体现了龙湖的战略眼光和风险意识。

相比2022年中2124亿元的有息负债,三年来龙湖已累计压降超400亿元,预计到今年底将再降200亿,实现三年半降债超600亿,且基本全部为信用债,从而平稳度过债务高峰。

截至报告期末,龙湖集团有息负债规模降低至1698亿元。其中经营性物业贷及长租贷占比55%,来自公开市场的直接融资占比13%,其中境内债券占比8%、境外债券占比仅为5%,且2026年底前无境外到期债券。

这一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特别是在当前市场环境下,许多房企仍在为维持债务不违约而苦苦挣扎。龙湖集团能够实现有息负债规模的持续下降,充分证明了公司强大的现金流生成能力和财务管理水平。

在负债规模下降的同时,龙湖的现金流管理同样表现稳健。截至报告期末,龙湖在手现金为446.7亿元。更值得关注的是,在各航道聚焦协同下,全集团含资本性支出的经营性现金流超20亿元净流入。

“房地产在过往高歌猛进的时候,许多房企常提的’经营性现金流为正’是不含资本性开支,本质还是靠负债增加、靠融资驱动增长。而龙湖在这三年已告别这种模式,我们坚持用正向经营现金流还债。”陈序平强调。

而这种“不依赖外部融资,靠内生性现金流支撑”的偿债逻辑,正是龙湖财务安全的核心支撑。

融资成本创3.58%新低 构建长期安全债务体系

龙湖的债务管理成果,不仅体现在规模压降,更在于结构的深度优化。

从融资成本看,截至2025年6月30日,龙湖集团平均融资成本降至3.58%,较2024年全年进一步下降42个基点,创下历史新低。

与此同时,龙湖集团平均合同借贷年期拉长至10.95年,达到历史最长年期,有效减少了短期偿债压力。

在当前融资环境收紧的背景下,能够实现融资成本的进一步下降,充分体现了金融机构对龙湖集团财务稳健性的认可。龙湖集团执行董事兼首席财务官赵轶表示,长期限、低成本的融资结构,能更好匹配公司长期发展节奏,避免短期流动性风险。

从债务结构看,龙湖的两大优化方向尤为突出。一方面,截至上半年,龙湖集团短期债务占比降至15.1%,剔除预售监管资金后的现金覆盖短债倍数仍大于1倍。在外币债务管理方面,上半年,龙湖外币债务占比进一步下降至14.0%,其中100%的外债已做掉期对冲,有效避免了汇率波动带来的汇兑损失。

另一方面,龙湖的有息负债中,来自银行融资的占比高达87%,公开市场直接融资占比仅13%(境内债券8%、境外债券5%)。

“银行融资不仅成本更低,期限也更灵活,87%的占比充分体现了金融机构对龙湖的信任。”赵轶表示,这种以银行贷款为主的融资结构,大幅降低了公开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

值得关注的是,2025年上半年,龙湖集团在经营性物业贷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净增近100亿元。截至报告期末,经营性物业贷及长租贷达到872亿元,为公司债务结构的持续优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到2025年底,公司有息负债余额预计在1450亿左右,其中经营性物业贷和长租贷接近1000亿,年期更长、结构更优。”赵轶称。

花旗、美银等多家境内外机构,均对龙湖稳健的资产负债表、持续优化的债务结构表示认可,维持对龙湖的“买入”评级。

偿债能力强劲 年内已兑付145亿元

稳健的债务结构,最终转化为实打实的兑付能力。2025年以来,龙湖已累计兑付债券本息约145亿元,且年内到期债券已全部偿还完毕,显示出强大的资金实力与履约能力。

具体来看,龙湖的偿债节奏清晰且提前。1月提前回售“22龙湖01”等债券近40亿元;3月兑付“20龙湖04”25亿元;5月兑付“22龙湖03”5.2亿元;7月连续兑付多笔债券及中期票据。8月提前偿还今年12月到期的海外信用贷款,并完成11亿港元首笔偿付;同时新增完成两支中票兑付,合计金额超36亿元。

“今年以来我们已兑付101亿境内信用债和35亿中债增担保债券,年底只剩一笔85亿海外银团,目前已提前偿还10亿,未来几个月会逐步进行分期偿付。”赵轶介绍道,坚守“不展期、不逾期”的财务铁律,是龙湖维护市场信誉的关键。

对于未来债务管理,龙湖集团有着清晰的规划和路径。根据管理层披露,2026年及以后公司债务铺排已经明确,今年境内信用债余额仅44亿,2026年到期36亿,2027年到期8亿;境内中债担保债券余额到年底还剩23亿,全部在2026年到期,将会用抵押物做经营性物业贷进行置换;海外信用贷余额94亿,在2026年及以后分四年陆续到期;海外美元债还有四笔,余额共13亿美金,约95亿人民币,均为2027年及以后到期。

“未来我们的融资和债务管理策略,一是保持负债规模稳步有序下降,坚决不展期不逾期。 第二,进一步优化融资结构,加大长期债务,控制好短期债务,短债占比在15%基础上逐年减少。第三,逐渐减少外币债务,同时保持100%的掉期,为公司穿越周期继续保驾护航。”赵轶称。

龙湖管理层表示,龙湖的基本盘“优化的债务结构+正向经营性现金流”已筑牢,未来龙湖会继续严守财务纪律,同时聚焦核心城市优质项目,在保债务安全、保交楼的前提下,择机获取新土地,实现稳健发展。

在行业整体面临挑战的背景下,龙湖集团通过自身的实践证明了,即使是在市场下行期,通过良好的财务管理、谨慎的经营策略和坚定的执行能力,房企仍然可以实现稳健发展。

行业分析人士指出,在房企普遍面临债务压力的当下,龙湖通过“提前布局、结构优化、按时兑付”,走出了一条可持续的债务管理路径。这种以“财务稳健”为核心的发展模式,不仅帮助龙湖穿越周期,更为房地产行业从“高杠杆扩张”转向“精细化运营”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那就是唯有守住财务安全底线,才能在长期竞争中立足。

公司经营透视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合作
热门解锁
相关阅读
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