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激光雷达双雄有望“会师”港交所 禾赛科技CFO樊鹏:消费场景机器人应用是“0到1”阶段
①《科创板日报》记者了解到,禾赛科技并非通过“科企专线”完成回港上市。
                ②在樊鹏看来,目前两种路线的争论,更多在于“视觉方案上加一套激光雷达是否划算,硬件和软件的额外投入能否带来相应的安全价值和经济效益”。

《科创板日报》9月1日讯(记者 曾乐 王楚凡) “中国激光雷达第一股”禾赛科技回港上市在即。

8月31日,据港交所披露,激光雷达行业头部企业禾赛科技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拟在港交所主板上市。这也意味着,禾赛科技或即将在港完成双重上市。

此前,另一家激光雷达企业RoboSense速腾聚创已于2024年1月在香港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其也是目前港股唯一的激光雷达上市公司。

如若禾赛科技回港进展顺利,港交所有望齐聚国内两家头部激光雷达企业;禾赛科技亦或将为近年来沉寂的中概股回港“破冰”。

另据《科创板日报》记者了解到,禾赛科技并非通过“科企专线”完成回港上市。

对于公司评估二次上市的战略价值,禾赛科技相关人士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我们选择回港上市,核心是提高公司股票交易的稳定性与安全性,为股东创造最大价值和保障他们的利益,这是我们的首要战略考量。禾赛业务正处于全球快速增长阶段,此次上市将助力我们抓住市场机遇,加速发展。香港市场既有国际化的视野,又深度理解中国科技企业的业务模式和潜力。我们相信在这里能获得更合理的估值,更好地向全球市场展现禾赛的价值,支持我们的国际化战略。”

▍今年上半年扭亏为盈

禾赛科技作为激光雷达行业头部企业,专注于设计、开发、制造及销售先进的激光雷达产品。其产品应用于配备高级驾驶辅助系统的乘用车和商用车、机器人领域等。

聆讯资料显示,2022年至2024年各期期末,禾赛科技净收入分别为12.03亿元、18.77亿元、20.77亿元。

从其最新业绩表现来看,今年上半年,禾赛科技实现营业收入12.32亿元,同比增长50.58%;净利润2654万元,上年同期为-1.79亿元,同比扭亏为盈。同时,其获得丰田汽车旗下合资品牌的新定点车型,计划于2026年量产,正式进入日系车供应链。

日前,在禾赛科技披露2025年第二季度财务数据后,禾赛科技CFO樊鹏接受了《科创板日报》记者的专访。

彼时,对于公司今年二季度业绩变化的原因,樊鹏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解释称,最直接的原因在于产品规模的提升,“今年在车端的客户中,理想、小米等对公司收入的贡献较大;非车端方面,机器人领域产品交付量突出,所对应的收入贡献较大。”

交付量方面,今年上半年,禾赛激光雷达总交付量为547,913台,同比增长276.2%,超越其2024全年。其中,该公司ADAS交付量为449,651台,同比增长237.5%;在机器人领域交付量为98,262台,同比增长692.9%。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禾赛科技今年在车端应用的产品型号发生较大变化,新产品的规模化效应较为明显。过去两年,该公司以AT128产品为主导,且售价较高;而今年,其主力车规产品线之一的ATX系列,售价降至200美元级别,并打入10万元级车型平台,覆盖零跑B10/C10等走量车型。

“ATX产品价格大幅下降,源于全方位的成本控制。一方面,该产品被重新设计,核心零部件与老产品差异较大,尤其是自研芯片比例大幅提高,且芯片集成化程度提升,这明显降低了产品的设计成本;另一方面,规模效应也起到重要作用,今年车载雷达交付量大幅增长,供应商报价更优惠,同时设备折旧、人工费用等制造费用因规模扩大而摊薄。”樊鹏表示。

对于ATX产品后续是否会降价,樊鹏称,该产品价格可能遵循行业规律,进行每年小幅下降,但不会出现相较于前一款产品下降50%的情况。“我们现在单条产线的产能已是年产50万台,再通过提升规模化从而快速降本的难度较大。基于现有技术条件下,并不是说200美金的价格没有下降的空间,而是很难出现一个大幅下降的空间。”

在樊鹏看来,“当激光雷达的售价已到200美金左右时,车价已不构成应用激光雷达的主要障碍。10万元以下车型中,关键安全部件成本不低,激光雷达亦能应用。目前阻碍其进入更低价位车型的,更多是低价位车型的目标人群对智驾需求还不够强烈,以及这些车企的智驾储备尚未真正爆发。”

今年6月,备受关注的强制性国家标准《轻型汽车自动紧急制动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完成起草,进入公开征求意见阶段,该标准将替代现行国标GB/T 39901-2021,征求意见截止日期为2025年6月30日。

对比现行标准,该标准由推荐性转为强制性,且适用范围有所扩大,标准要求“M1和N1类汽车应装备自动紧急制动系统”(小K注:M1类主要指轿车、SUV、MPV等乘用车;N1类主要指轻型载货汽车),即从M1类乘用车扩展至N1类载货汽车。这也意味着,强制性国标实施后,所有的乘用车必须安装自动紧急制动系统(下称“AEBS”)。

樊鹏认为,国家AEBS功能的强制标准推出,或将在一定程度上倒逼低价位车型大规模发展相关智驾功能,应用相关激光雷达产品。

回看禾赛科技,其最早于2017年实现出货。彼时,其产品价格约为二三十万人民币一台。发展至今,该公司已实现99.5%的降本,把一台产品价格做到约200美元。

对此,樊鹏表示主要在于三大原因:一是对乘用车大规模上量激光雷达技术路线的判断正确;二是坚持自产自建工厂,避免依赖第三方生产影响反应速度,无法快速将小的调整应用至生产的风险;三是对自研芯片的投入。

▍“机器人市场对激光雷达的需求可能更大”

当前,激光雷达作为机器人移动的传感器,正迎来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产品方面,JT系列迷你型超半球3D激光雷达,是禾赛科技专为机器人领域设计的平台化产品,基于其第四代自研芯片架构所打造。

今年上半年,禾赛科技在机器人领域交付量为98,262台,同比增长692.9%。分季度来看,其Q1在机器人领域交付量为49,731台,同比增长649.1%;其Q2在机器人领域交付量为48,531台,同比增长743.6%。

对此,樊鹏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消费场景机器人(不含Robotaxi)的激光雷达应用从去年下半年,甚至是年底才起步,相当于是“从0到1”的阶段。

据其介绍,目前禾赛科技在机器人领域的主要客户,包括MOVA割草机器人等。此外,还涉及具身智能、农业机器人、庭院机器人以及Robotaxi等领域。

谈及公司机器人领域激光雷达产品毛利率,樊鹏并未给出明确的数据。但其表示,“机器人领域毛利率比乘用车领域高,且不止高一两个百分点”。

在樊鹏看来,割草机器人市场未来几年将成为禾赛重要的贡献收入板块,“它是机器人领域发展中最易商业化、技术上最易实现的早期应用场景”。

除割草机器人市场外,禾赛科技正与维他动力、星动纪元等具身智能公司合作。

今年8月,禾赛科技宣布与清华系具身智能企业星动纪元宣布达成合作,双方将以协同感知技术为核心,共同探索服务领域机器人的新场景、新应用与新体验,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

同月,禾赛科技宣布与消费级具身智能公司维他动力达成深度合作。禾赛科技表示,此次合作旨在推动机器人感知系统实现突破性进展,双方将通过激光雷达与AI的深度协同,打造行业首个智能伴随机器人。

“我们坚信,激光雷达是所有机器人的必备传感器。”据樊鹏透露,该公司有一个专门的团队在跟踪机器人的各类应用场景,“最终归结到商业决策的角度,我们会优先重视那些应用前景更广阔、规模化更明显的领域。”

今年3月,樊鹏曾表示,机器人板块正成为禾赛的营收增长点,2024年的收入贡献约为35%到40%。“从长远来看,机器人市场对激光雷达的需求,可能会比车端的需求更大。”

在机器人领域,禾赛科技是百度Apollo Go、滴滴自动驾驶、小马智行和文远知行等头部Robotaxi企业下一代车队的激光雷达供应商,并推动其加速布局海外市场。

樊鹏介绍,禾赛科技从创立之初的使命便是“赋能机器人,让人类生活更高效舒适(Empower Robotics, Elevate Lives)”。

“无人驾驶车辆只是机器人的其中一个应用领域,我们从公司第一天起就在赋能机器人。大家理解的狭义人形机器人,是机器人发展的长远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激光雷达都有用武之地。”樊鹏如是说。

▍谈二次上市 称“希望更好保障融资稳定性”

2023年2月9日,禾赛科技在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上市,并成为“中国激光雷达第一股”。

谈及公司上市后的变化,樊鹏说道,“公司上市前,我们更侧重技术创新、获取客户以及开拓市场份额。公司上市后,投资人变得更多元化。出于对投资人负责,我们更注重优化公司价值,尤其重视盈利。”

而禾赛科技在美股上市后,陷入一些“漩涡”之中。

今年3月,美国沽空机构Blue Orca Capital指控禾赛科技财务造假,引发股价震荡。禾赛对此回应称:“公司对做空报告指控表示强烈反对,并认为该报告内容毫无依据。”

更早前,2024年1月,美国国防部将禾赛列入“中国军方企业名单”。对此,禾赛于同年5月向华盛顿联邦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美国防部撤销这一决定;同年8月,美国防部将禾赛从“中国军方企业名单”中移除,但禾赛方面称尚未得到美国防部正式通知;同年10月,美国防部再次将禾赛列入这一名单。

对此,彼时,樊鹏在专访中坦言:“就禾赛本身而言,公司被美国国防部列入所谓的‘中国军方企业名单’,尽管这对我们的业务实质上并不构成影响,但这已较为明显地使很多海外投资人在投资禾赛时多了些顾虑,影响投资人对投资禾赛的信心。”

“基于这样的背景,禾赛通过寻求一个独立于美股之外的上市地位,能够让更多投资人放心,从而保障公司股票交易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在上述专访中,对于公司评估二次上市的战略价值,樊鹏如是说。

谈及公司当前估值,在樊鹏看来,抛开上市地风险,从基本面看,禾赛具有两大特点:一是较为明确的增长前景。中国乘用车激光雷达渗透率目前并不高,海外市场、机器人市场等能让其产品销量持续增长;二是公司业务确定性高。其作为硬件销售商,目前行业竞争格局清晰,且该公司已盈利,“下限很高,上限也很高”。

对于并购,樊鹏表示,公司暂无相关计划,“行业已到整合期,但未必需要通过并购的方式去实现。”

关于公司后续海外收入占比是否会明显提升,樊鹏表示肯定,“目前乘用车领域海外收入贡献低,主要来自技术开发费。未来迈过量产门槛后相关占比会提升,但形成有意义的销售贡献还需一段时间。”

当前,激光雷达在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提升,但纯视觉方案在市场中仍存在一定争议。

樊鹏认为,技术路线之争并非“激光雷达方案”与“纯视觉方案”的竞争,而是“激光雷达+视觉方案”与“纯视觉方案”的竞争。

“‘激光雷达+视觉方案’从技术上来说应该是优于‘纯视觉方案’的,因为毕竟多了一组数据的输入。”在樊鹏看来,目前两种路线的争论,更多在于“视觉方案上加一套激光雷达是否划算,硬件和软件的额外投入能否带来相应的安全价值和经济效益”。

激光雷达 港股IPO动态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合作
热门解锁
相关阅读
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