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8月26日,华福证券“百炼成钢”2025年秋季策略会正式拉开帷幕; ②会议为期4天,设有1场主论坛、7场分论坛,以及700家上市公司交流; ③秦泰:预计全年增长目标可以顺利完成。
财联社8月30日讯(记者 林坚)在公募降费改革持续深入的背景下,券商研究业务一度承压,在刚刚全部披露的上市券商2025年半年报中,这一情况有所体现,曾经是券商笔墨较多的业务板块,如今少了些许曝光。研究业务正经历一场静默却深刻的转型,各家机构并未收缩战线,而是以更为务实和多元化的打法,积极应对行业变局。
财联社记者梳理今年上市券商半年报发现,券商正摆脱对传统佣金模式的过度依赖,打造非佣金类增长点,通过智库化、数智化和产业化赋能内部业务与外部战略客户,已成为券商研究业务谋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路径。
过去高度依赖交易佣金的单一商业模式正在被瓦解,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更加多元、更注重深层价值创造的新生态。目前来看,2025年上半年,不少券商在研究业务方面有了新的动态,且部分是创新动作。
打法一:智库化升级,深度绑定战略与经济
降费冲击之下,单纯以机构分仓为导向的卖方研究模式难以为继,向更具深度、更具政策影响力的智库型研究转型,成为头部券商的共同选择。券商研究部门不再仅仅是成本中心,而是成为服务国家战略、赋能区域经济发展、提升公司综合金融品牌价值的关键支点。
这一趋势在多家券商的战略部署中清晰可见。比如银河证券持续打造智库研究,成立了新发展研究院全球南方研究中心,旨在充分发挥研究专业优势,及时解读国家战略政策及趋势,并积极申报监管机构年度重点课题,将研究能力转化为政策影响力。
西南证券推动研究所提档升级为研究院,职能定位从传统的卖方研究机构向“卖方研究+内部赋能+智库建设”三维一体延伸。公司新组建的新发展研究部,利用卖方研究资源开展产业研究服务,积极为地方政府和产业客户提供咨询服务,协同公司打造服务重庆的智库品牌,实现了研究价值对内对外双向输出。
中泰证券则积极探索产学研创新模式,依托与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山东社会科学院、山东财经大学共建的高质量联合研究中心,积极打造山东省重点新型智库。公司聚焦山东省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确定了18项年度课题进行重点研究攻关,使研究业务深度融入地方经济发展。
广发证券的产业研究院同样持续打造产、学、研、投、融生态,聚焦重点赛道深化产业生态圈建设,为各级政府政策制定及产业规划提供多项研究咨询服务。其通过深化与科研院校、政府部门的联系,建立了科研成果转化与产业对接孵化的合作机制,发挥了金融赋能科技向生产力转化的桥梁作用。
南京证券、西部证券等机构也专门成立了产业发展研究中心或类似部门,积极参与相关部门的决策咨询、项目论证和产业研究工作,报送了大量决策参考及研究成果,形成了对地方政府智库体系的有益补充。
打法二:AI重塑研究生产与客户服务全链条
面对降费带来的成本压力,提升人效与研效成为券商的必然选择。人工智能技术不再仅仅是概念,而是在2025年上半年全面渗透到券商研究业务的生产、审核、分发和服务的每一个环节。
招商证券正持续打造“AI研究所”,其运用大模型技术持续提升研报审核质控水平,并迭代智能研究管理平台,系统性提升研究服务的质量和效率。AI的应用从辅助工具升级为核心基础设施。
国金证券与中信建投证券不约而同地在半年报中强调了同一方向:大力深化金融科技赋能,探索AI技术应用。二者均通过数字化平台重构、内容载体创新及数据可视化工具应用,大幅提升研究产品生产效率,全方位优化客户体验。这表明,数字化已从单点尝试迈向系统性的流程再造。
西部证券自主研发的智能决策系统VSignals持续迭代,开发了股票分析清单、财报总结、股票AI复盘、区域经济等特色功能,向多业务线输出研究能力,实现了研究能力的内部协同与价值最大化。
广发证券积极推动研究业务的数智化建设,进一步探索AI智能投研功能应用,并借助广发研究门户网站、小程序等构建多平台、多渠道、多维度的客户服务体系,使研究成果能够更精准、更便捷地触达客户。
申万宏源证券则从内容呈现形式上进行创新,尝试“脱水研报”这一新型发布方式。通过化繁为简,聚焦核心逻辑,进一步扩大研究产品的传播面,提升研究的品牌影响力与客户获得感。
数智化转型的直接成果是分析师人均产出的提升和运营成本的优化。财通证券在报告中指出,其持续健全研究所内控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截至今年上半年,研究所分析师人数同比增长25%。在降费背景下实现团队扩张,背后必然有效率提升作为支撑。
打法三:深化“研究+”对内赋能与对外联动
研究业务能否真正创造价值,其关键考核在于能否深度融入公司的业务生态,实现对内赋能和对外联动的双重目标。“研究+”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成为驱动券商各业务条线发展的核心之一。
国元证券的研究业务打法颇具代表性,公司锚定“产业研究+产业投资+产业投行+综合财富管理”黄金赛道,通过绘制产业地图、深化产研投对接,将研究成果直接转化为业务机会,形成了清晰的闭环。
浙商证券的研究业务转型升级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其研究事业部组织架构改革如期完成,形成了以卖方研究、产业智库、机构销售、研究投顾四大核心功能为支柱的全新业务布局,为一个综合性的研究服务平台奠定了基础。数据显示,其客户数量实现稳步增长,公募及保险客户已达147家,私募及其他客户已达178家,体现了多元化客户服务能力的提升。
长江证券研究所配置了全行业的研究力量,涵盖5大研究领域、34个研究方向,并秉承价值投资理念,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的互动和深入研究。公司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持续提高在能源转型、高端制造和科技创新相关产业链研究的专业化程度,着力做好“五篇大文章”的相关研究工作,同时顺应机构化趋势,建立服务于中长期资金入市的研究框架及客户服务体系。
中泰证券成立了研究业务委员会,不断整合各条线研究资源,探索“研究+”赋能模式,推动“三投联动”(投行、投资、投研)以及研究条线境内外一体化运作,旨在打通内部资源壁垒,形成协同效应。
东方财富证券强调加快证券研究业务发展,并聚焦新质生产力领域,积极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研究力量。华泰证券、西南证券等多家机构均表示,在进一步做好对内研究服务的基础上,积极为政府部门与监管机构提供研究支持,拓展了研究的服务外延。
东吴证券积极拓展海外研究市场,扩大全球覆盖范围;山西证券在卖方研究方面建立了机构客户统一服务机制,并实现了重点公募基金客户的突破。这些举措都显示了券商正以更加开放和主动的姿态,将研究能力转化为市场竞争力和客户黏性。
这场转型远未结束,但方向已经明确。那些能够将智库化的战略高度、数智化的技术效率与产业化的商业深度有机融合的券商,将在新一轮行业洗牌中构建起难以撼动的核心竞争力,或真正实现研究业务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