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寒武纪预计2025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0亿元至70亿元,并提示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②公司未有新产品发布计划,网上传播的关于公司新产品情况的信息均为不实信息。
2025年上半年,天津滨海农商银行交出一份稳健的半年答卷。继一季度实现“开门红”后,全行继续保持稳健发展势头,各项经营指标均超序时进度完成。截至6月末,全行资产规模突破3000亿元,达到3057.36亿元,各项存款余额2406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765.38亿元,主要经营指标均呈现稳健增长态势。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全行经营效益实现大幅提升,上半年营收超27亿元,拨备前利润超20亿元,净利润5.41亿元,同比增长18.43%。
在保持规模稳健增长的同时,全行在重点领域精准布局,支农支小工作成效显著,展现出了蓬勃的发展活力与强劲的增长动能。这样的成绩单,充分展现了天津滨海农商银行在复杂经济环境下的发展韧性和经营智慧,通过持续优化业务结构、深耕区域市场、强化风险管控,全行实现了规模、效益、质量的协调发展,为下半年各项工作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业务规模稳健增长,经营效益显著提升
2025年上半年,天津滨海农商银行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负债结构优化,加大贷款精准投放力度,积极落实资本新规要求,提高资本管理水平,实现了规模与效益的同步提升。
截至6月末,全行资产总额达3057.36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81.90亿元,增长6.33%;各项存款余额2406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19.60亿元,增长5.23%;各项贷款余额1765.38亿元,较上年末增加59.31亿元,增长3.48%,业务规模呈现稳健增长态势。在规模稳步扩大的同时,全行经营效益实现大幅提升。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7.30亿元,拨备前利润达20.73亿元,净利润5.41亿元,同比增长18.43%,展现出强劲的盈利能力。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全行流动性指标表现优异,截至6月末流动性比例达96.63%,流动性覆盖率达347.79%,均大幅优于监管要求(25%、100%)。这一优异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对公存款和个人存款的共同发力,尤其是个人柜面存款表现突出,余额达1582.87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43.62亿元,增长9.98%,为业务发展提供了稳定的资金来源。
结构调整持续深化,重点领域精准发力
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金融环境,天津滨海农商银行主动作为,持续深化业务结构调整,在重点领域精准发力,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全行坚守城市型农商行定位,坚持“向下扎根、向内挖潜”的发展策略,通过精细化管理和资源配置优化,在细分市场打造竞争优势,培育可持续增长动能。
2025年上半年,天津滨海农商银行研究制定了服务天津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建设等专项工作方案,持续拓宽合作渠道。先后与滨海新区和北辰区政府、市工信局、滨海新区工商联、经开区市场监管局等建立战略合作,截至2025年6月末,各项贷款余额1765.38亿元,比上年末增加59.31亿元,增长3.48%。
在科技金融领域,天津滨海农商银行努力打造行业标杆,重点支持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其中,对潜在独角兽企业的有力支持,获得了中国人民银行的认可,在一季度金融服务科创企业综合评价中提升至“优秀”等次。这一成绩的取得,彰显了全行在支持科技创新方面的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准。
在支农支小方面,天津滨海农商银行积极探索业务模式创新,拓宽柜台债券业务应用场景。在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市分行指导下,成功落地天津市首笔柜台同业存单质押再贷款业务,为小微企业融资开辟了新渠道。2025年上半年,全行共获得支农支小再贷款资金52.49亿元,有效降低了涉农和小微企业客户的融资成本。截至6月末,新发放普惠小微贷款加权平均利率较上年度下降33BP,切实减轻了小微企业负担。
坚守支农支小定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作为扎根天津的本土金融机构,天津滨海农商银行始终坚守支农支小定位,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提升“三农”金融服务质效。截至2025年6月末,全行涉农贷款余额达122.10亿元,较上年末增加5.65亿元,增速4.85%;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22.3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10亿元,增速5.19%,均超额完成序时任务目标。
为全面强化“三农”金融服务保障,天津滨海农商银行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建设。年初专项研究制定了《2025年“三农”金融发展目标和服务资源配置方案》,明确全年涉农贷款、普惠型涉农贷款增长发展目标。通过单列涉农信贷计划、强化考核激励、设立专项奖励等措施,压实“三农”金融工作责任。2025年上半年,累计为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推荐清单”企业发放涉农贷款3.86亿元,将信贷资金快速送达涉农经营主体。
在支持农业农村绿色发展方面,天津滨海农商银行加大对绿色农业领域的支持力度,截至6月末,全行涉农绿色贷款余额达46.18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1亿元,涵盖绿色有机农业、绿色畜牧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废旧资源再生利用等多个领域。同时,积极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贷款余额达3.37亿元;加强对现代育种、智慧农业、农机设备等农业科技领域的金融供给,上半年累计为科技型企业发放涉农贷款1.39亿元,助力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天津滨海农商银行牢记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的主责主业,立足天津市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导向,聚焦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水平提升,充分发挥涉农区域网点布局及人缘、地缘、亲缘优势,着力构建有力度、有广度、有深度、有温度的“三农”服务品牌。展望未来,天津滨海农商银行将重点围绕三个方面发力:一是助力特色产业升级,为小站稻、蔬菜、畜牧、水产等特色产业链提供全链条金融服务;二是驱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强化对天津市乡村旅游示范片区建设的融资支持;三是带动农民就业增收,大力支持民宿经济、林下经济、农产品加工、新型电商等富民产业发展。
深耕滨海新区主阵地,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
滨海新区作为天津市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是天津滨海农商银行展业的核心区域。近年来,全行坚定将滨海新区作为主阵地,把服务新区高质量发展作为重点工作推进。2025年,天津滨海农商银行与滨海新区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深化合作,助力新区在全市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支撑引领作用。
在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方面,天津滨海农商银行围绕滨海新区打造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主动对接非首都功能疏解项目,深入挖掘“六链五群”的融资需求,落实“京津冀产业链支持计划”,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助力滨海新区优势产业成龙配套。
在支持滨海新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方面,天津滨海农商银行根据新区产业发展布局,制定专项信贷投放计划和服务方案,重点支持绿色石化、汽车、装备制造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及智能科技、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扩能倍增。同时,积极支持东疆租赁创新示范区和“于响”产业金融发展区建设,为新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全方位金融支持。
在服务港产城融合发展方面,天津滨海农商银行结合航运金融特点和市场需求,不断完善产品、营销和渠道建设,为港口基建、国际航运、海洋装备、进出口贸易企业及航运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结算、融资、金融咨询等综合服务,持续提升服务航运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助力滨海新区的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建设。
2025年下半年,天津滨海农商银行将继续坚守“服务‘三农’、服务小微、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市场定位,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不断提升金融服务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