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寒武纪预计2025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0亿元至70亿元,并提示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②公司未有新产品发布计划,网上传播的关于公司新产品情况的信息均为不实信息。
2025 年上半年,白酒行业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面临诸多挑战,行业景气度持续承压,存量竞争格局加速演进,集中与分化趋势愈发显著。然而,山西汾酒(600809.SH)却在这一形势下脱颖而出,以稳健的步伐实现了核心经营指标的增长,展现出强大的韧性与发展潜力。
面对需求低景气下白酒行业收入增速换挡,汾酒在上半年营收和净利润等核心数据仍然做到了“稳健增长”,展现出强劲的韧性与高质量发展态势。公司基本盘保持稳固,为全年“扎根中国酒业第一方阵、保持营收稳健增长”的战略目标筑牢根基。
核心经营指标稳健增长 盈利能力保持良好态势
8 月 28 日晚间,山西汾酒正式发布 2025 年半年报。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39.64 亿元,同比增长 5.35%;归母净利润 85.05 亿元,同比增长 1.13%。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59.80 亿元。在白酒行业存量竞争加剧叠加政策调整的大背景下,山西汾酒能为投资者呈上这样一份正增长的半年度 “成绩单”,实属难能可贵,彰显了其各项经营工作稳中有进、质效双升的良好态势。
中国酒业独立评论人肖竹青认为,山西汾酒 2025 年上半年业绩核心可归纳为 “高质量增长、全国化扩张、结构化提升” 三大关键词。他指出,白酒行业已由高速粗放增长进入 “深度分化期”,山西汾酒上半年仍能实现营收、净利润的双增长,体现了其在行业整体降速背景下的 “发展韧性”。
而从盈利能力的关键指标来看,今年上半年,山西汾酒毛利率为 76.65%,基本与去年同期持平。在行业整体面临成本压力上涨和价格竞争加剧的情况下,能保持如此稳定的毛利率水平,体现了公司强大的成本控制能力和品牌溢价能力。上半年,公司净利率为 35.57%,同比略降 1.47 个百分点,主要是由于公司在市场拓展、研发创新等方面加大了投入力度,从长远来看,这些投入将为公司的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
实际上,对比目前已披露的白酒上市公司半年报来看,汾酒的增长水平在行业处于前列。这得益于省外市场的再次突破。上半年山西汾酒在省内市场销售收入87.32 亿元,同比增长4.04%,省外市场销售收入151.43 亿元,占比63.42%,同比增长 6.15%。上半年,山西汾酒在山西省外市场的增速高于整体营收增速,省外市场占比进一步提高,全国化进程成效显著。正如半年报所总结,今年上半年,公司全面推进全国化 2.0 战略,围绕“一轮红日、五星灿烂、清香天下”的市场布局深耕细作,成效显著,长三角、珠三角等潜力区域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成为公司业绩增长的重要引擎。
“山西汾酒在省外市场的高增长不是简单的招商铺货,而是靠价格管控、利润保障和终端动销三位一体换来的可持续扩张。”中国酒业独立评论人肖竹青在实地调研后发现,山西汾酒通过“200万个付费终端”直供体系,把利润留在渠道,激发了经销商与烟酒行的推销热情,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的高增长正是这一策略的直接结果。
此外,汾酒通过渠道模式改革,成功激发出市场增长新动能。上半年,公司通过 “汾享礼遇” 建立终端多维度激励体系与全流程费用管控机制,充分调动了经销商和终端的积极性,提高了产品的市场覆盖率和动销率。同时,公司还积极推进电商渠道会员精细化运营与数据分析应用,实现了高质量客户沉淀,为全国化战略纵深推进提供全方位保障。而从销售渠道来看,山西汾酒最核心的代理商渠道,在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 225.19 亿元,同比增长 7.17%,该渠道增速高于公司整体营收增速。
聚焦高质量发展 持续打造穿越周期新动能
上半年,山西汾酒通过 “公正立道、科学经营、重点突破、提势增能” 的发展理念,构建了一套从管理优化到市场拓展,从文化深耕到产品创新的系统性发展框架。今年,公司全面启动 “复兴纲领” 第二阶段(2025 - 2030 年),提出全国化 2.0,年轻化 1.0,国际化 1.0 三大重点方向,进一步优化 “一体两翼” 品牌战略,明确青花汾酒系列高端化、竹叶青酒抢占银发市场、杏花村酒全国布局等营销策略。公司通过深化制度改革,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优化绩效考核机制,极大地激发了组织活力,提升了管理效能,为公司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在当前的白酒行业,某种意义上“优质产能即话语权”,汾酒深刻认识到这一点。为此,公司积极加速核心优质的产能布局。公司计划 2025 年新增原酒产能 2 万吨,储酒能力提升至 30 万吨,这一举措将为未来五年的增长奠定坚实基础。
今年上半年,山西汾酒全力推进“2030 技改原酒产储能扩建项目(一期)”,该项目总投资约91亿元,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新增的优质产能不仅能够满足市场不断增长的需求,更重要的是,为产品品质的稳定和提升提供了有力保障。通过扩大优质原酒的生产和储存规模,汾酒能够更好地把控产品质量,确保每一瓶汾酒都具有卓越的品质和独特的风味。
业绩稳健增长的背后,离不开山西汾酒始终将科技创新视为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今年上半年,山西汾酒深入践行“极致酿造”理念,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以科技创新驱动品质革命,在原粮选育、品质提升、酿造微生态研究、生物技术应用、智能装备研发、新产品开发等关键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期间共有 6 项科研成果通过科技成果鉴定,其中5 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填补多项行业技术空白。公司还成功举办“向新求质 复兴领航”2025 年汾酒科技质量大会,进一步明确质量发展战略方向与目标,为持续提升产品品质、强化技术创新优势提供了战略指引与动力支撑。
“一杯汾清酒,半部华夏史”。作为驰名中国的文化名酒与中国酒魂的代表,汾酒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享誉全球。汾酒没有停在历史中“吃老本”,而是持续推动提升汾酒文化深挖与活化水平。今年上半年,公司通过融合文旅赋能,塑造文化复兴新名片,公司坚持以文化为魂构建品牌传播矩阵,依托“CCTV·中国白酒民族匠心品牌”定位,通过“新闻联播+精品栏目”高频亮相央视频道,深化卫视战略合作,独家冠名北京卫视春晚,全方位提升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持续冠名“山西汾酒”CBA 男篮,借助体育IP 传递品牌活力。
今年上半年,山西汾酒共推进30个重点广宣项目,覆盖高铁、机场等高端场景,联合凤凰网打造《醉美中国年》等文化IP,强化品牌曝光与文化内涵。汾酒还借助小红书、视频号等平台,加强“桂花汾酒”等UGC传播,把玻汾做成年轻人追崇的白酒。此外,公司还成功举办了汾酒杏花节,以沉浸式体验让游客在踏青赏花中感受汾酒文化魅力,实现文化输出、品牌塑造与市场推广的多维共赢;深挖活化汾酒文化,开展“杏花村遗址及周边”酒业考古研究,持续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组建“文化汾酒智库”,不断强化文化创意表达,汾酒文化底蕴也愈发深厚。
数字化管理落地 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底盘
近年来,我国白酒总产量呈下降趋势,行业强集中、强分化的发展态势愈发显著,叠加酒类消费进入理性、多样化和个性化时代,如何在存量竞争格局下夯实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护城河”?对此,山西汾酒给出的答案是,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深化绿色集约发展,夯实发展根基。
今年上半年,山西汾酒成功部署全面预算管理系统,通过对预算编制、执行、监控和分析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公司加强对关键人员的专项培训,提高员工的数字化素养和应用能力,推动数字化管理模式在公司内部的全面落地见效。
数字化管理的实施,一方面提高了山西汾酒的运营效率和管理精度,另一方面也为公司的决策提供了更加准确、及时的数据支持,助力公司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把握机遇。公司还稳步推进水源地管网建设与地表水网改造,多措并举提升能源供应稳定性与资源利用效率。
山西汾酒深知,每一粒粮,都关乎酒质。为此,多年来山西汾酒以北纬36度到45度的“黄金种植地理带”为基准,在山西、东北、内蒙、甘肃、河北等地建设了适合高粱、大麦、豌豆种植生产的原粮基地,总规模达到140万亩以上,形成了“土地一备案+五统一”的原粮基地种植管理模式,并千里种粮、运粮,构建起“种、酿、藏”全产业链绿色品质长城,确保了酿酒原料绿色健康。
2025年,汾酒把 “稳健压倒一切” 写进 了营销总纲,主动降速、稳价、稳渠道,用结构优化替代规模冲动,为行业提供了从 “求速” 到 “求质” 的转型范式。而展望 2025 年下半年及未来,山西汾酒将继续坚持高质量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文化赋能为支撑,持续优化产品结构,深化全国化市场布局,积极拓展国际化业务。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汾酒复兴纲领第二阶段的开局之年。有充分理由相信,山西汾酒将继续发挥自身在品牌、品质、文化等方面的优势,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努力实现 “全要素、高质量、又好又快扎根中国酒业第一方阵,并将汾酒打造为全球有影响力的酒类品牌” 的宏伟目标。在行业变革的浪潮中,山西汾酒将继续砥砺前行,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为中国白酒行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