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
800亿算力芯片龙头停牌!拟并购CPU项目 补齐RISC-V IP完善全栈能力
科创板日报记者 郭辉
2025-08-29 星期五
原创
①芯原股份公告,拟筹划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取得芯来智融全部股权或控股权;
②业内人士表示,RISC-V快速向商业化演进的过程中,开放的生态和收敛的商业竞争相辅相成,两者并不矛盾。
科创板公司面面观
关注

《科创板日报》8月29日讯(记者 郭辉)芯片定制龙头芯原股份,正考虑以并购RISC-V项目,完善其全栈IP能力。

昨日(8月28日)晚间,芯原股份发布公告,拟筹划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芯来智融半导体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下称“芯来智融”)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

公告显示,芯原股份目前持有芯来智融2.99%股权,考虑取得芯来智融全部股权或控股权。芯原股份已与标的公司主要股东胡振波、芯来共创(上海)管理咨询中心(有限合伙)、芯来合创(上海)管理咨询中心(有限合伙)签署了《股权收购意向协议》。

不过关于本次交易的具体交易方式、交易方案、标的估值等内容,暂未确定,同时无法确定本次交易是否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芯来智融相关负责人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目前这还只是一份意向公告,还有不确定性

芯原股份也在公告中称,本次交易事项尚处于筹划阶段。为了保证公平信息披露、维护投资者利益,根据上交所相关规定,芯原股份自2025年8月29日开市起开始停牌,预计停牌时间不超过10个交易日。

此次并购交易的标的公司芯来智融,成立于2018年,专注于RISC-V CPU IP及相应平台方案的研发,是本土RISC-V领域的代表性企业。

据其官网介绍,芯来智融以自研方式,打造了N/U、NX/UX四大通用CPU IP产品线和NS、NA、NI三大专用CPU IP产品线。目前已有超过300家国内外正式授权客户使用了芯来智融的RISC-V CPU IP,遍及AI、汽车电子、5G通信、网络安全、存储、工业控制、MCU、IoT等多个领域。

芯原股份则是国内最重要的RISC-V生态的发展推动方之一。

早在2018年9月,由上海集成电路行业协会推荐芯原股份作为首任理事长单位,牵头成立了中国RISC-V产业联盟(CRVIC),截至2025年6月底,会员单位已达到204家。2024 年,芯原联合达摩院、芯来科技共同发起成立了民办非企业单位——上海开放处理器产业创新中心(SOPIC),该中心专注于推动处理器技术,特别是基于开放指令集架构(如 RISC-V)的研发、生态建设和产业化应用。

在业内看来,此次并购交易若能顺利推行,对行业而言意义重大。

RISC-V CPU创业公司知合计算董事会秘书郭延洋表示,RISC-V快速向商业化演进的过程中,开放的生态和收敛的商业竞争相辅相成,两者并不矛盾

“这将会是一笔双赢的交易,在补齐CPU IP后,芯原股份将形成全栈IP能力。”郭延洋表示,同时这也凸显RISC-V产品和生态能力,对于任何一家志在端层芯片和云测芯片大公司的重要性。

芯来智融创始人为胡振波,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在芯片行业外企工作多年,从事CPU设计工作,也是国内最早一批RISC-V架构的推广者。

2018年,33岁的胡振波,作为国内RISC-V社区技术带头人之一,完成了国内第一颗RISC-V开源处理器核蜂鸟E203的开发,并从大厂辞职后组建了国内第一家商用RISC-V处理器核公司,即芯来智融。

同年,胡振波编写的国内第一本RISC-V处理器设计书籍《手把手教你设计CPU——RISC-V处理器篇》出版。

2018年,胡振波带着这本书,拜访了芯原股份创始人戴伟民。戴伟民也成为芯来智融最早期的伯乐,并在天使轮阶段,投资了这家初出茅庐的IP企业。

IP是半导体产业分工当中的重要一环。对RISC-V来说,IP化是RISC-V产业化落地的关键一步。“只有成熟可靠的商业IP,才能支撑后续芯片设计、生态构建、量产交付。”胡振波在今年7月举行的2025 RISC-V全球峰会演讲当中如是称。

胡振波表示,随着生态软硬件的不断成熟,到2025年,RISC-V在AI计算、汽车电子、高性能通用处理三大核心领域均实现实质性突破,而RISC-V CPU IP也在向着更高性能的场景延伸。基于RISC-V 的Vector Processor Unit (VPU)可以很好的帮助GPU、NPU等加速器,提供更通用的性能。

据SHD Group报告的统计预测,基于RISC-V的SoC芯片从2024到2031年期间的市场渗透率将从5.9%增长到25.7%,到2031年RISC-V出货量将超过200亿颗,预计将在以下六大市场占据显著份额:消费电子(39%)、计算机(33%)、汽车(31%)数据中心(28%)、工业(27%)和网络通信(26%)总体出货量将超过200亿颗。

据财联社创投通显示,芯来智融自2018年到2023年,累计完成6轮融资,资方包括晶晨股份、新微资本、蓝驰创投、小米长江产业基金、中关村集成电路产业基金、电科投资、上海科创基金、中芯熙诚等。

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相关企业家
联系Ta
联系企业家
为保护双方个人信息请联系您的专属助理进行接洽
我再想想
点击复制
复制成功,请去微信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