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今年创新药BD交易的首付款总额远超2024年同期规模; ②“先本土、后海外,先新兴、后成熟”的务实国际化开发路径成为业内共识;
财联社8月21日讯(记者 张良德 实习记者 代嘉然 李婧) 近两年来,国内中药饮片市场蓬勃发展,多家上市企业通过兼并收购、扩大生产规模等方式,加强了在中药饮片赛道的布局。中药饮片施行集采后,该赛道的市场价值和发展前景越发受到医药企业的重视。
亳州云溯科技负责人张红星对财联社记者表示,“中药饮片集采对企业的配送、服务、质量、交互等各方面提出更高要求,具备优势的企业将通过集采逐步锁定市场份额,形成 ‘滚雪球’ 效应,行业资源向头部企业集中。”
上市药企加强中药饮片及产业链上游布局
近日,云南白药(000538.SZ)发布公告,其全资子公司云南白药集团中药资源有限公司(下称“聚药堂”)将以6.6亿元收购安国市聚药堂药业有限公司100%股权,此举引发行业广泛关注。
作为素有 “北方药都” 之称的安国地区头部中药饮片企业,聚药堂在行业内拥有广泛的产业基础。该公司专注于中药饮片、毒性中药饮片、直接口服中药饮片及配方颗粒的生产与销售,其中药饮片年产能达2.5万吨,配方颗粒年产能达1500吨。2024年,聚药堂实现销售收入6.32亿元,净利润6933万元。
对于此次收购,云南白药表示,这是公司拓展中药资源业务的重要战略举措,聚药堂所具备的中药配方颗粒产品线及全品类饮片生产能力,将有效助力公司中药资源业务拓展省外市场,实现全国性布局。同时,此次收购能够补充公司产品管线,进一步提升行业竞争力。值得注意的是,聚药堂成熟的线上销售渠道及庞大的B端客户资源,对云南白药具有显著的战略协同价值。
云南白药并非个例,加大对中药饮片赛道的投入已成为行业趋势。近年来,多家上市药企加码中药饮片业务领域的布局。
其中,江中药业(600750.SH)以8612.38万元收购华润江中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所持有的江西江中中药饮片有限公司51%股权;粤万年青(301111.SZ)也则在收购了广东通仁药业有限公司85%的股权后,对其增资 2280万元;特一药业(002728.SZ)通过募资2.75亿元,专项用于现代中药饮片建设项目;达仁堂 (600329.SH)的亳州产业园项目也已在去年结项,该产业园公司投入1.5亿元建设了中药饮片项目。
财联社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江中药业,工作人员表示,收购该公司旨在布局中药饮片业务和打造上游供应链。同时,利用集采机会进一步扩大客户群体,探索省外的机会。
中药饮片集采引发行业洗牌
上市公司们缘何纷纷加码中药饮片市场? 张红星表示,“中药饮片集采政策推行以来,行业格局正发生着深刻变革。这不仅体现在政策对行业的规范上,更让大型企业或集团企业的发展机会愈发明显,相比中小型企业更具优势。”
公开信息显示,首次全国中药饮片集采共涉及45个品种,吸引了众多企业参与角逐。从入围情况来看,行业头部企业优势显著:华润三九(000999.SZ)成为最大赢家,旗下公司合计有超4600个品规入围;珍宝岛(603567.SH)旗下公司同样表现亮眼,有2300余个品规入围。
与此同时,达仁堂、康美药业(600518.SH)、佐力药业(300181.SZ)等企业也在区域市场展现竞争力,其中达仁堂子公司在天津入围84个品规,佐力药业在浙江入围47个品规,康美药业在广东入围54个品规。
集采评分规则的调整成为推动行业分化的关键,此次全国中药饮片集采大幅提高了价格指标分数及医疗机构认可度指标分值,新增道地药材分、趁鲜切制分等质量相关指标。这一规则对具备更强的成本控制能力、产品质量稳定、品牌声誉更高的大型医药企业更为有利。这意味着行业集中度提升将成为必然趋势。
中国中药材协会中药材种植养殖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曹海禄表示,由国家医保局主导的中药饮片和配方颗粒集采将不可逆且日益深化,在品种规格、医院范围、参与规模上会逐步扩大。
张红星认为,随着行业竞争加剧,未来那些缺乏规模优势、成本控制能力弱、产品质量不稳定的中小饮片公司将逐渐失去市场优势,不得不淡出市场,中药饮片市场份额将向头部企业和区域优势企业大幅集中,这也正是上市公司纷纷加码布局的核心逻辑所在。
加强GAP基地建设 巩固产业链链主地位
对于上市药企而言,布局中药饮片业务已成为构建完善产业链体系的核心战略选择。通过强化对上下游资源的掌控能力,企业得以在中药产业中占据关键 “链主” 地位,而中药材 GAP(良好农业规范)基地的建设,则成为这一战略布局的另一支撑。
张红星对财联社记者表示,GAP基地建设的价值逻辑在近年来发生了根本性转变。“过去GAP基地建设常被视为‘吃力不讨好’的投入——通过认证与未认证的基地产出的饮片在市场上并无价格差异,无法实现优质优价,导致企业投入动力不足。但中药饮片集采政策要求产品全程可追溯,GAP 基地成为重要加分项,真正实现了优质优价,这直接推动企业加快了GAP基地的建设步伐。”
作为中药行业龙头,云南白药的布局颇具代表性。2024年,云南白药申报的GAP基地涵盖重楼、当归、红花等7个品种,总面积达4593亩,占云南省同期GAP种植总面积的48%。此次云南白药在收购安国聚药堂的同时,也对普洱良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普洱良品益康药业有限公司两家种植企业增资,通过整合成功获取优质茯苓与白芨的GAP基地、种源资源、药材储备及饮片加工等全链条业务资源。
其他上市药企也在加速推进中药全产业链的质量建设,GAP基地成为布局重点。
广药集团旗下白云山板蓝根GAP种植基地在新疆的推广面积持续扩大,今年计划发展1.2万亩规模化种植基地,采用“企业+科技+合作社+农户” 的模式运作,预计建成后可年产4000吨板蓝根药材。旗下白云山和黄中药自2003年起持续布局,目前已在安徽阜阳、广东清远、河南南阳、云南文山、黑龙江大庆等地建成多个GAP规范化种植基地。
哈药集团近两年也在加大中药材GAP基地建设力度,2024年在山东平邑县建成大型金银花种植基地,总面积达3703.5亩;今年,子公司位于伊春的5500亩刺五加种植基地成功通过中药材GAP符合性检查,成为黑龙江省乃至全国首批通过刺五加GAP认证的基地之一。
康弘药业(002773.SZ)去年起开始深耕中药材GAP基地建设,通过 “公司自建” 与 “公司+合作社” 相结合的模式,已在新疆、黑龙江、甘肃、四川等地建成6个中药材种植基地。
此外,华润三九、天士力(600535.SZ)、同仁堂(600085.SH)、振东制药(300158.SZ)、以岭药业(002603.SZ)等上市药企也纷纷加大了GAP基地的投入,以此提升强化产业链协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