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中天服务造假赔款717万元 物业合规警钟长鸣
①8月8日,中天服务因2017年虚增营业收入4393万元,被判向41名投资者赔偿716.98万元;
                ②中天服务已计提629.81万元预计负债,此次判决将新增87.17万元营业外支出;
                ③案件凸显物业行业并购重组中的法律风险,企业需强化尽职调查,避免历史遗留问题引发法律风险。

8月8日,中天服务股份有限公司(002188.SZ,以下简称“中天服务”)发布公告称,公司近日收到湖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民事判决书》,法院一审判决公司需向沈仁飞、蔡洪雄等41名投资者赔偿投资差额、佣金及印花税损失合计716.98万元,案件受理费亦由公司承担。这一判决不仅关乎中天服务自身,更给整个物业行业合规经营敲响了警钟。

此次判决源于投资者因公司证券虚假陈述行为提起的集体诉讼,涉及2017年虚增营业收入4393万元的历史财务造假问题。

公告显示,中天服务此前已在2024年度报告中按涉案金额的40%计提预计负债629.81万元,此次判决生效后,公司将新增2025年营业外支出87.17万元。

值得关注的是,该笔赔偿对当期利润影响有限,但案件折射出的法律风险与行业警示意义不容忽视。2025年一季度,中天服务实现营业收入9615万元,归属母公司净利润954万元,此次赔偿虽未对公司经营造成重大冲击,但投资者保护与合规管理的议题再度被推至台前。

中指研究院华南分院总经理、华南城市研究会副会长张化学分析表示,“本案是《证券法》修订后投资者集体诉讼的典型实践,既体现了司法对中小投资者权益的保护力度,也对上市企业尤其是物业公司的合规经营提出更高要求。”他强调,物业行业在并购重组过程中需强化尽职调查,避免因历史遗留问题引发后续法律风险。

8月12日,关于历史财务造假导致赔偿41名投资者717万元相关问题,中国房地产报记者致电中天服务方面,未得到回复。

历史财务造假埋雷

资料显示,中天服务是一家总部位于浙江省嘉兴市的物业管理公司,成立于2002年,2007年上市,业务覆盖浙江省内多个城市,包括嘉兴、杭州等,并拓展至其他省份。截至2024年末,中天服务的在管面积为1220万平方米。

此次中天服务被判赔偿的虚假陈述案,根源可追溯至2017年。公告虽未详细披露具体造假细节,但根据法院判决书,公司当年虚增营业收入4393万元,导致后续投资者因信息失真遭受损失。时隔多年,这一历史问题仍以集体诉讼形式爆发,反映出部分企业在借壳上市或并购重组过程中对原主体遗留问题的处理存在疏漏。

在一位资深物业分析师看来,“物业行业近年来并购频繁,但部分企业为追求规模扩张,忽视了对标的公司财务、法律风险的深度排查。本案暴露的虚增营业收入问题,恰恰说明并购前的尽职调查未能有效识别风险。”他表示,物业企业通常轻资产运营,财务数据易被操纵,若尽调流于形式,很可能为日后埋下隐患。

值得注意的是,中天服务在2024年财报中已对诉讼计提部分预计负债,但最终判决金额仍超出预期,这反映出企业对投资者索赔风险的预判不足。张化学认为,“随着新《证券法》实施,虚假陈述案件的赔付比例和诉讼规模均呈上升趋势,企业需更审慎评估历史问题的潜在影响。”

此外,本案的集体诉讼模式亦具标志性意义。41名投资者通过法律途径成功维权,彰显了司法对中小投资者的倾斜保护。上述资深物业分析师提醒,物业企业若存在类似历史问题,应主动整改并做好风险预案,避免因诉讼导致商誉与财务双重损失。

上市物业企业合规迫在眉睫

中天服务赔偿案的另一个焦点,在于其作为新《证券法》修订后的典型案例,对行业合规经营提出了更高要求。2020年实施的新《证券法》确立了“明示退出、默示加入”的中国特色集体诉讼制度,该制度允许投资者在未明确退出诉讼的情况下自动参与,仅需对特定案件明确表示不参与即可退出。这一机制降低了中小投资者参与集体诉讼的门槛,强化了维权效率。本案中41名原告的胜诉,正是这一制度效应的体现。

一位金融界分析师称,物业行业因其服务属性与民生紧密相关,上市公司更需注重信息披露的真实性。“过去,部分企业认为财务造假后果仅限行政处罚,但如今投资者民事索赔已成为实质风险。”他举例称,类似中天服务的案件可能导致企业面临“行政处罚+民事赔偿+信用减值”的多重打击,甚至影响再融资能力。

从行业层面看,物业公司上市潮后,监管对其合规要求日益严格。上述金融界分析师强调,借壳上市的物业企业尤需警惕原主体的历史问题。“本案判决金额虽未对中天服务造成致命冲击,但后续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如更多投资者加入索赔,或监管层关注其内控漏洞。”

对于上市物业企业,上述资深物业分析师建议从三方面加强风险防范:“一是完善并购前的财务与法律尽调,特别是对关联交易、收入确认等关键环节。二是建立动态合规审查机制,定期排查潜在信披风险。三是主动与投资者沟通,减少信息不对称引发的误解。”

“未来,随着集体诉讼案例增多,投资者维权意识提升,物业行业的合规成本将显著上升。”张化学强调,唯有将合规置于与规模扩张同等重要的地位,企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天服务一案,无疑为行业敲响了警钟。

物企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合作
热门解锁
相关阅读
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