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纯碱反内卷另类样本:低成本天然碱持续扩张 高成本产能或有序退出|“反内卷 ”进行时
①供给端新产能不断增加,需求端光伏玻璃减产,纯碱行业面临困境;
                ②业内企业通过加码天然碱、技改等方式,优化产能结构,通过市场方式调整产业格局,后续若能有政策共振,行业有望从内卷走向进化。

财联社8月10日讯(记者 肖良华)7月初,国内光伏玻璃行业突然宣布集体减产30%,行业反内卷动了“真刀实枪”。作为光伏玻璃行业上游的纯碱,至今却依然“静悄悄”,多家头部企业相关负责人对财联社记者表示,无论是行业协会还是公司本身,对反内卷并无任何具体动作。

实际上,当前的纯碱行业,两大支柱下游光伏玻璃和浮法玻璃景气度不高,供给端仍不断有新产能投产,产品价格持续下行,行业内企业尤其是成本较高的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相关上市公司也并非无所作为。中盐化工(600328.SH)大手笔拿下天然碱矿,山东海化(000822.SZ)参股天然碱,双环科技(000707.SZ)对产线进行智能化改造,进一步降低成本。“让市场机制真正发挥作用。当政策引导与市场规律形成合力时,纯碱产业有望实现从‘内卷’到‘进化’的跨越。”有业内人士表示。

产能过剩明显

7月,在“反内卷”政策的影响下,纯碱期现货价格波动加剧。这轮由政策预期主导的市场波动,既让部分企业暂时缓解了经营压力,也暴露了行业供需格局中的深层次问题。

“在期货的带动下,纯碱现货价格一度涨了200元/吨,有厂家趁机将库存转移到期现商手中,但是行业整体供应严重大于需求的格局没有改变,近期多个市场纯碱现货价格又跌回到1200元/吨以下。”沧州纯碱从业人士闫迪对财联社记者表示。

闫迪表示,随着“反内卷”政策的演进,纯碱需求是逐渐走弱的,尤其是近期在光伏玻璃企业持续去产能的背景下,从理论上看,纯碱的刚性需求会明显走弱。

卓创资讯数据显示,截至7月31日,国内纯碱企业库存总量在168.4万吨(含部分厂家外库库存),同比增加79%,下游需求一般,因光伏玻璃产能下滑,重碱需求萎缩,行业整体维持供大于求的局面。

值得注意的是,纯碱行业供过于求的情况仍在加剧。卓创资讯纯碱分析师陈秋莎表示,当前国内纯碱产能4078万吨,需求为3000多万吨,未来仍有许多新增产能,包括博源化工二期280万吨、湖北潜江新材料200万吨,中盐奈曼旗天然碱500万吨及湘衡盐化80万吨。

财联社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三友化工(600409.SH)证券部工作人员表示,目前纯碱的出厂价在1200元/吨左右,处于亏损状态,库存相对合理。

中盐化工证券部工作人员同样表示,公司氨碱法纯碱产能因为原材料优势明显,成本低于行业,因此不会主动去产能,并且公司正进一步向天然碱方向发展。

天然碱持续扩张

“反内卷”背景下,具备成本优势的上市公司底气更为充足。就纯碱行业而言,天然碱法较合成法成本及能耗优势凸显。天然碱法原料来自矿山自采,除需要煤炭作为能源材料外,无需其他原辅材料,工艺流程相对化学合成法更为简单,仅为物理加工过程,能耗更低,成本相较氨碱法、联碱法更低。

卓创资讯纯碱分析师陈秋莎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当前,氨碱成本在1100-1450元/吨,联碱企业纯碱、氯化铵双吨成本在1500-1700元之间,天然碱成本在800-1000元/吨之间,目前高成本氨碱及联碱企业均处于亏损状态,天然碱企业则仍然有盈利。

正因为此,具备天然碱产能的博源化工(000683.SZ)仍在积极扩产,中盐化工、山东海化也纷纷压注天然碱。“公司天然碱成本较低,当前市场价格仍有充足利润,我们正在积极推进二期产能的建设。”博源化工证券部工作人员表示。

6月17日,内蒙古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公示信息显示,中盐碱业以68.0866亿元竞得通辽市奈曼旗大沁他拉天然碱矿。该矿区块面积28.85平方公里,出让期限30年,矿物总量达14.47亿吨。其中可直接利用的天然碱矿物量为5.21亿吨,伴生矿量9.26亿吨。

目前,中盐碱业注册资本4000万元,中石油太湖(北京)投资有限公司(简称“太湖投资”)持有51%股权,中盐化工持有49%股权。后经双方协商,太湖投资拟通过减资方式退出,中盐化工持股比例将增至100%。

中盐化工8月4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天然碱项目正在积极筹划中,以竞拍公告中“两年投产,三年达产”要求为目标组织建设。一期设计产能为500万吨。

8月5日,山东海化公布,为发挥各方资源互补优势,共同开发天然碱矿产,公司与中盐碱业等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并签署合作投资框架协议。根据协议约定,公司拟以自有资金,通过增资挂牌摘牌方式取得中盐碱业29%的股权,投资总额23.2亿元。

山东海化表示,天然碱法制碱工艺能耗低、环保优势明显,符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因此投资开发天然碱矿不仅契合政策要求, 也符合公司持续聚焦主责主业,谋求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求。

从行业发展看,美国经验显示天然碱矿投产后合成碱产能逐渐退出。我国天然碱未来有望占据更多市场份额。

据统计,2024年我国纯碱行业退出产能110万吨、扩产产能60万吨、新增产能230万吨。其中退出产能均为联碱法,而新增产能以天然碱法为主,达到200万吨。

陈秋莎表示,当前天然碱产能占比16%,未来随着天然碱产能的持续投放,天然碱产能占比有望达到30%。

高成本产能或逐渐退出

山东海化表示,在当前反内卷、去产能的政策背景下,落后产能有序退出将是主流趋势,氨碱法制碱工艺因能耗高、成本高、排放高,自身竞争能力不足,未来存在政策性退出的风险。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应急管理部、国务院国资委等五部委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开展石化化工行业老旧装置摸底评估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就老旧生产装置摸底评估事项作出相关规定。

为进一步摸清老旧装置底数,明确工作标准要求,《通知》明确摸底评估对象主要包括截至今年5月30日,石化化工行业主体设备设施达到设计使用年限、或实际投产运行超过20年的生产装置。摸底评估事项包括老旧装置基本情况、安全评估和其他评估等。

山东海化集团期货部负责人王铭之近日公开表示, “20年以上老旧产能淘汰”政策被市场视为促使供给侧收缩的重要举措,不过,目前官方尚未明确具体的实施时间与产能退出标准。

此外,合成碱厂家也在积极进行智能化改造,以加强成本控制。山东海化与双环科技均实行了纯碱生产智能化工厂的改造。三友化工证券部工作人员表示,公司海水综合利用项目预计年底投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纯碱生产成本。

有行业人士表示,随着未来天然碱的不断放量,部分高成本合成碱可能有序退出市场,但从整体供需来看,两者仍会长期共存。“比如合成碱厂家可以调控开工率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

“长期而言,‘反内卷’的核心是回归高质量发展。”该业内人士表示,打铁还需要自身硬,纯碱企业需要在做好内功的基础上,期待与政策的共振。“反内卷的过程也是行业升级和进化的过程。”

财联社记者行业观察 化工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合作
热门解锁
相关阅读
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