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科技创新公司债处于“顶流位置”,2024年发行超6000亿元,同比高增68%,目前累计发行量已达1.14万亿。 ②科创债基金的推出将填补公募行业在“科技金融”债券基金领域的空白。 ③城投企业通过科创债融资加快产业化转型也逐步受到市场关注。
财联社8月8日讯(编辑张良 实习生田泽慧)随着大规模债务置换加速推进,城投也在加快市场化转型,城投债融资继续呈现收缩态势。
财联社据相关渠道统计,7月城投债净融资-418亿元,连续第5个月为负,但融资缺口环比有所收窄。此外,机构统计市场情况还显示,7 月城投债市场呈现“融资旺盛、审批提速与终止上升”并存的特征。
财联社据第三方平台“城投之家”与东方金诚数据统计,7月城投债融资规模持续收缩,当月发行量2644亿元,环比、同比分别减少16.0%和20.2%;净融资连续第5个月为负,融资缺口环比收窄274亿元至-418亿元,同比走阔527亿元。
2025年以来,城投债共计发行31,136.10亿元,总偿还额累计32,612.05亿元,净融资-1,475.97亿元。城投债发行量同比下降16.9%至2.05万亿元,净融资缺口同比扩大1572亿元至-3289亿元。
分主体评级来看,1-7月累计,AAA级、AA+级和AA级城投债发行量同比分别下降26.2%、14.9%和12.1%,净融资均累计为负。
终止项目规模方面,7月,城投公司债终止审查规模为126.01亿元,较上月明显上升,与2024年6月相比,同比下降74.68%。当月共有20家城投企业的公司债项目被终止审查,较上月增加4家,计划发行额合计176.41亿元,环比增加100.39亿元。1-7月累计,城投企业被终止审查公司债项目合计66个,计划发行总额744.30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790.21亿元。
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执行总监冯琳对财联社表示,今年以来,中央继续完善和落实一揽子化债方案,大规模债务置换加速推进,监管新规强化审核标准,倒逼城投加快市场化转型。在此背景下,7月城投债融资环境继续保持严格基调。
冯琳表示,预计城投债供给将持续收缩。从近期政策来看,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积极稳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严禁新增隐性债务,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地方融资平台出清;8月1日,财政部通报6起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责典型案例。这表明监管层对化债政策基调不变、力度不减,城投融资仍受到严格监管的同时,城投平台也将加速市场化转型。
国金证券固收团队在研报中分析,7 月城投债市场呈现“融资旺盛、审批提速与终止上升”并存的特征,反映了当前政策引导与风险防控平衡下的市场分化格局。在化债的背景下,城投融资环境呈现出的这种“融资总量宽松与结构收紧”状态不难理解:一方面,注册与审批的宽松信号,显示出政策对于城投合理融资需求的支持,为城投化解存量债务、接续项目提供了窗口;另一方面,终止项目持续上升反映出弱资质主体的融资渠道仍受限制。
此外,国金证券还表示,市场资源将向财政稳健的区域与转型成效显著的主体集中,信用分层趋势持续深化,这种分化既是政策稳步推进的结果,也是城投平台市场化转型过程中的必然阵痛。
评级机构中证鹏元表示,2025年上半年,城投债市场在“防风险”与“促发展”再平衡的政策基调下运行。“99号文”明确了城投平台退出标准和时间表,加速平台转型进入深水区。地方AMC新规切断了城投非标腾挪通道,特殊再融资债券发行已接近尾声,而新增专项债发行显著提速。整体来看,城投债券融资环境持续收紧,境内发债审核更加严格,境外融资也逐步纳入了统一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