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关税预期令医药股承压 凯莱英盘中一度跌超10%
①特朗普政府对进口药品征收高额关税的政策,将如何影响医药企业的全球供应链布局?
                ②美国药企计划投资超过2500亿美元用于本土生产,这一举措是否真的能减少美国对中国和其他国家医药产品的依赖?

财联社8月8日讯(编辑 胡家荣)港股医药板块延续颓势,其中凯莱英跌幅居前,且盘中一度下挫超10%。截至发稿,凯莱英(06821.HK)跌6.44%、泰格医药(03347.HK)跌2.39%、康龙化成(03759.HK)跌1.70%、方达控股(01521.HK)跌1.32%。

注:医药股的表现

医药股的调整直接导火索源于特朗普政府对进口药品的关税威胁。

根据此前报道,特朗普表示,美国计划对进口药品征收的关税最终可能升至250%,这是他迄今为止所威胁征收的最高税率。

他还表示,初期将对药品征收“小额关税”,但在一年,最多一年半内,他将把税率提高至150%,然后再升至250%。

于特朗普多次威胁征收高额关税但随后又改变主意,他是否最终会将药品关税定在250%存在不确定性。早在7月初,特朗普就曾威胁要对药品征收200%的关税。

今年4月,特朗普政府针对药品行业进启动了所谓“232条款调查”,这是一项法律授权,允许商务部长调查进口是否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

特朗普此举的目的是鼓励制药公司将生产业务迁回美国。过去几十年间,美国本土药品生产规模大幅萎缩。

面对特朗普的关税威胁和施压,多家美国医药企业已表态,将在美国本土加大投资,以避免被征收关税——强生将投入550亿美元加强本土生产和研发;礼来公司则表示将斥资270亿美元在美国新建四家制药厂;另外,跨国制药公司阿斯利康称将投资500亿美元扩大药品生产。目前在美药企计划投资总额或超过2500亿美元。

专业人士认为,在复杂的供应链和美国本土的高昂生产成本面前,这两个目标都难以实现,而关税政策本身还让美国医药行业和企业面临更多不确定性。

也有相关专家表示,美国药企的这些举措可能不会减少美国对外国关键医药成分和药品的依赖,也不太可能降低美国消费者的健康成本。

机构看好医药股后续表现

摩根大通在近日的报告中指出,中国创新药爆发的背后,是全球跨国药企对中国生物医药资产质量的高度认可。短短十年间,中国创新药对外授权交易在全球占比突破20%,反映了全球对中国生物技术研发能力的信心转变。

该行还指出,海外公司为中国资产支付的价格往往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这彻底颠覆了"低价竞争"的刻板印象:海外公司为中国肿瘤资产支付的平均首付款高达2.13亿美元,超过全球平均水平的1.95亿美元。

港股盘中异动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合作
热门解锁
相关阅读
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