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跨国车企半年报:净利润全面遭“重创” 福特跌超80%、保时捷降六成
①最新公布的财报数据显示,九家车企的净利润全部出现两位数同比下滑;
                ②业绩数据显示,保时捷上半年营收、净利润双双下滑,其中净利润同比大幅减少66.6%至7.18亿欧元。

财联社8月7日讯(记者 张屹鹏)受关税、在华表现等因素影响,以BBA为代表的跨国车企上半年承压明显。

财联社记者梳理了九家跨国车企2025年上半年业绩表现,尽管多数车企营业收入未出现明显波动,但净利润却集体遭遇“重创”。最新公布的财报数据显示,九家车企的净利润全部出现两位数同比下滑,最小跌幅为通用汽车的20.9%,奔驰、保时捷、Stellantis、福特、雷诺的跌幅均超五成。

分品牌来看,奔驰、宝马、奥迪表现不一。奔驰、宝马上半年营收出现小幅下滑,奥迪虽然实现收入正增长,但净利润仅为13.46亿欧元,同比跌幅近四成。7月底,奥迪下调了全年财务预期,原因是受到美国进口关税提高及持续的重组成本带来的影响,在营收表现低于预期的情况下,奥迪将营业利润率预期从之前的7%至9%下调至5%至7%。

作为净利润下滑最明显的车企,福特汽车表示,关税调整所带来的冲击高于预期。今年4月,由美方挑起的“关税战”对全球汽车产业带来强烈冲击,影响延续至今。

8月7日,丰田汽车预计全年经营利润3.20万亿日元(此前预计3.80万亿日元),市场预估3.8万亿日元。丰田汽车称,美国关税将导致财年营业利润下降1.4万亿日元。此前一日,马自达方面称,受美国关税政策影响,公司今年第二季度经营业绩全面下滑,归母净利润从去年同期盈利498亿日元转为亏损421亿日元。

“虽然很多跨国车企的营收表现低于预期,部分出现了下滑,但依旧在正常范围内。相对而言,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些跨国车企的盈利情况。”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在关税因素影响下,产品终端价格普涨,整车企业供应链成本攀升,且必须面临全球供应链深度重构,这些都是非常大的挑战。

内外部不确定因素的叠加之下,让中国市场对于跨国车企的重要性在快速提升。以保时捷为例,市场消息称,保时捷正在考虑将某些生产步骤从德国转移至美国,以减轻关税冲击。从终端表现来看,保时捷上半年全球交付量为146,391辆,同比下降6%;其中,中国市场交付量21,302辆,同比下降近三成。业绩数据显示,保时捷上半年营收、净利润双双下滑,其中净利润同比大幅减少66.6%至7.18亿欧元。

中国市场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越来越多的新规划、新动作接踵而至。到2027年,大众集团将在中国市场上市超过20款电动化车型。至2030年,将在华提供约30款纯电动车型;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董事会主席康林松表示,奔驰对中国汽车市场长期发展保持乐观态度,继续将中国市场视为增长市场;在中国研发中心完成战略性架构升级后,保时捷全新投建的位于嘉定区江桥镇的上海办公新址将于下半年投入运营。

乘联分会数据显示,2025年1-6月的全球汽车销量增长5%,其中中国汽车市场销量1565万辆、增长11%。今年6月,中国占全球汽车市场份额回升至36%,1-6月为33.8%。“中国汽车市场对世界汽车市场影响力极其巨大。”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

新能源汽车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合作
热门解锁
相关阅读
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