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当前,关于ESG报告的标准化工作仍处于凝聚共识的关键阶段。 ②上市公司参与披露的自愿性逐步增强,披露内容也更趋丰富、实在。
财联社8月4日讯(记者 彭科峰)今年上半年银行业整体情况如何?虽然上市银行半年报尚未拉开帷幕,但我们可以从近期多家银行的年中会议、机构调研会议等窥见一斑。
连日来,财联社记者围绕银行业的现状,对多家银行内部人士进行了采访。在业内人士看来,尽管半年报还没有正式发布,但依据内部统计数据、会议通报来看,今年上半年的银行业的主要特点,可以用营收利润好于预期、城市更新成银行放贷投放新宠、不良率整体趋稳但对公不良远好于个人信贷等来总结。
焦点一:市场很内卷,但多家银行营收利润好于预期
“尽管目前半年报的数据还在归纳整理,但整体来看我行的营收、利润都要好于预期。尽管营收增速有所放缓,利润指标有所下降。但可以肯定的是,今年上半年经营情况好于年初预期。”某股份行人士向财联社记者表示,上半年该行经营整体平稳。这可能得益于外贸“抢出口”和诸多实体行业的韧性,银行适时加大了信贷投放力度。
某江浙沪上市银行人士也向财联社记者介绍,目前来看,该行上半年营收、利润同比增速应该都维持在5%以上,这对该行来说殊为不易。尤其是作为地方银行,该行的主要客户以制造业、外贸等行业为主,上半年“对等关税风波”一度造成不小扰动,但整体来看,上半年该行的营收、利润等多项关键指标情况整体好于年初预期。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7月31日,已有青岛银行、齐鲁银行、宁波银行、杭州银行及常熟银行5家A股上市城农商行发布业绩快报,上半年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双双正增长,资产质量指标保持稳定。其中。在已披露业绩快报的5家上市银行中,4家归母净利润实现两位数增长,3家同比增速超16%。
此外, 财联社记者独家获悉的某地区性银行近期的会议文件也显示,该行指出,尽管上半年市场“很内卷”,但经过全行上下的共同努力,但该行“(存款)增活期呈现持续显现,营收和盈利比原来预期的要好。”
不过或许是由于内卷,今年上半年一些银行在信贷投放方面相比过去可能有所减速。财联社记者注意到,近期(7月中旬)有地方区域性银行在被机构调研时坦言,截至2025年上半年,该行的信贷投放规模已超过年度目标的50%。
“一般来说,按照行业的普遍规律,尤其是在过去行业扩张期,上半年完成银行信贷投放任务六七成才是正常现象。如果刚刚超过年度目标五成,这对银行来说可能是不太好的现象。”上述江浙沪银行人士坦言,就该行情况而言,全年信贷目标大部分已在上半年完成。
焦点二:城市更新成对公地产信贷投放新方向,有银行表示个人房贷二季度回升
今年上半年,房地产市场整体平稳。从多方信息来看,多家银行在政策的支持下,均有意识加大了对房地产领域的信贷投放。
中国人民银行7月22日公布的《2025年二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2025年二季度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68.56万亿元,同比增长7.1%。2025年二季度末,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13.81万亿元,同比增长0.3%,上半年增加2926亿元。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7.74万亿元,同比下降0.1%。
央行的这一数据,反映在银行层面就是部分收缩个人房贷业务、加大城市更新类对公房地产贷款。 华东地区某上市城商行人士向财联社记者介绍,该行自去年就意识到个人按揭贷领域的新趋势,今年对个人房地产贷款继续保持谨慎态度。同时,紧紧围绕地方政府在城市更新、保障性住房的新政策、新方向,加大了相关领域的对公类地产贷款投放。
不过,近期也有银行透露,二季度该行按揭类贷款有所增长。杭州银行8月份发布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显示,按揭贷款方面,上半年,杭州银行按揭贷款投放逆市维稳,其中二季度投放较一季度实现环比增长,上半年房贷余额增长好于去年同期。
“今年上半年我行的贷款投向还是以对公业务为主流,个人类信贷投放有所减少。在房地产类贷款中,个人按揭贷款基本平稳,但是在对公房地产贷款方面,加大了政府牵头的城市更新类项目的支持。”上述江浙沪银行人士表示,按揭类房贷今年在该行并不受宠,审核也有所趋严。
焦点三:上半年对公不良远远好于个人
在业内关注的银行资产质量方面,依据财联社记者了解的情况来来看,上半年不良率基本维持稳定,没有大幅增加的倾向。
财联社记者也注意到,依据目前的快报信息,5家上市银行不良贷款率均较年初持平或下降。宁波银行、杭州银行不良贷款率为0.76%,与上年末持平,常熟银行不良贷款同样为0.76%,较年初下降0.01个百分点。青岛银行、齐鲁银行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12%、1.09%,比上年末下降0.02个、0.1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上市银行年报尚未公开披露其不良贷款的构成情况,但依据多名股份行、城商行人士向财联社记者指出,今年上半年,对公信贷不良率要显著好于零售、个人类信贷情况。
“也要看到,(上半年,我行)在不良管控、客户经营等方面,仍然面临着较大压力。”上述区域性银行的内部会议文件这样显示。
“从我行的情况来说,今年上半年,对公信贷领域的不良率要远远好于零售、个人类贷款。并且这一指标差距很大。”上述江浙沪银行人士向财联社记者介绍,除了常见的企业资产质量普遍强于个人等因素外,上半年个人贷款不良高发的原因应当和2021年前后的市场情况有关。
“当时正值疫情爆发前后,很多行业都进行了管控,但是银行的信贷指标并没有明显减少。为了完成任务,当时很多银行不得不加大了经营贷、消费贷等个人类贷款的投放。而且,由于当时无法进行线下核实,很多互联网贷款都是联合其他机构在线进行放贷,客观上也降低了银行的风控,导致一些资质不够的人获得了大量贷款。”上述江浙沪银行人士表示,随着个人类贷款3年、5年期大规模迎来到期的节点,导致上半年个贷不良增长明显。“个人受经济周期的影响还是更大。”正因如此,近期各大银行都普遍加大了对个人信贷不良的处置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