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债基遭遇机构防御性赎回,原因为何? ②银行理财赎回债基主因风控止损与利润压力,零售端未见大规模赎回; ③业内称,资金转移至固收+等的含权产品。
财联社8月3日讯(记者 闫军)7月中下旬债市极端行情渐退,机构防御性赎回未引发负反馈,市场短期迎来修复。与此同时,A股回暖推动资金风险偏好抬升,“股债跷跷板”效应下,固收+产品以“稳中求进”特质重获资金青睐。
财联社记者统计来看,上半年全市场固收+规模激增2400亿元,景顺长城、中欧等公司单家增量超200亿。单只产品中,也有超百亿增量产品出现,一级债基暂占主导。随着权益市场信心恢复,二级债基与偏债混基金或成下半年主战场。固收+整体规模中,易方达基金旗下产品突破2000亿元,以近1220亿元的差距断崖式领先第二名。
在激烈竞争中,基金公司正通过产品分层设计、精准匹配渠道需求等精细化运营突围,债市短期修复下,亦成为固收+营销的窗口期。
“今年上半年主要增量资金来自机构。但是当前固收+产品已经不是简单的债、股的组合,而是根据不同渠道的客户需求,进行精细化管理。”某头部基金公司人士向财联社记者表示,这就要求基金公司作为产品的供给方,需要有低波、中波、高波不同策略的产品,才能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需求。
有银行人士表示,“固收+”产品销售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已经开始复苏。“我们在去年8月就重点引导有一定风险承受能力的客户增持固收+产品,现在客户体验上挺满意的。”某股份行私行人士表示。
今年上半年固收+规模大增2400亿元
上半年固收+规模增长是资金迁移最好的实证。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市场最新固收+规模达到了1.47万亿元,上半年新增了2405亿元。(固收+规模统计口径为包括一级债基、二级债基、偏债混合型基金和灵活配置型基金。)从增量来看,全市场规模增量前十的公司,增长规模均超过了百亿。
景顺长城基金规模增量最高,为285.96亿元,中欧基金为204.46亿元,这也是全市场仅有的两家规模增长超200亿的基金公司。中银基金、富国基金、兴业基金分别增长176.17亿元、167.19亿元以及144.24亿元。此外,汇添富基金、平安基金、易方达基金、大成基金以及鹏华基金增量均超百亿元。
从单只产品来看,易方达岁丰添利A上半年增持超118.1亿元,中银国有企业债A以112.56亿元的增量紧随其后,景顺长城景泰纯利A增量也超过百亿,达到111.7亿元。
上半年规模增量前三名的固收+产品均为一级债基,也反映了市场一定程度的求稳心态。在业内看来,随着权益市场回暖,风险偏好有望上移,固收+的增量有望从低波扩散到中波和高波产品。届时,权益仓位较高的二级债基、偏债混预计将成为下半年固收+增量角逐的战场。
单个产品增持排在前四至十名的基金分别是华夏稳享增利6个月滚动A、中欧丰利A、大成元辰招利A、永赢稳健增强A、西部利得汇享A、华泰保兴尊合A以及兴业恒悦180天持有A,上半年规模增量均在60亿元以上。
来看固收+大厂座次表,今年上半年,易方达固收+整体规模断崖式领先,突破2000亿元;景顺长城基金以788.62亿元排名第二,富国基金也突破700亿大关,为742.67亿元紧随其后;华夏基金和广发基金在一个梯队,分别为592.09亿元、542.92亿元。
从规模增幅来看,多家公司增幅超50%,中欧基金增幅最高,为74.36%,中银基金增幅63.52%,景顺长城基金增幅56.89%。
固收+运营愈发精细化
“对于固收+产品而言,不同的渠道有不同的要求,已经不是简单债券+股票的简单组合。”某头部基金公司人士向财联社记者表示,当前该公司已经针对银行、电商以及机构资金,涉及了低波、中波以及高波的不同产品。
具体而言,第一层是银行客户相对稳健,偏爱低波固收+,这类产品权益仓位在5%以下,回撤不能超过3%,一般也采用持有期的方式,减少客户非理性赎回行为。
第二层针对电商渠道的客户,固收+产品可以相对中波一些,收益率需要一定的吸引力,客户才能认可,但是回撤同样要控制。
第三层是机构客户,他们相对成熟,可以接受较高波动的固收+产品,以险资、券商自营为主。在机构看来,风险偏好回升的背景下,资金对波动性会脱敏,牛市时基金流向绩优高波产品,熊市时资金偏向选择低波且绩优的产品。
“当前固收+产品同质化也非常严重,渠道希望有可靠的伙伴、可靠的产品一起走下去,对于基金公司而言,提供精准的分层产品、精细化的运营才能更具优势。”上述人士指出。
除了产品类型的更加丰富,团队的精细化运营同样重要。财通资管也表示,公司“固收多策略”近年来更是从过去的息差模式向多元化资产配置转变。比如,加强投研一体化,让固收研究团队发挥更大的“智囊”作用,“研究创造价值”,以固收多策略为抓手,围绕“加项”做文章,进一步丰富可投资产类别,向资产配置要收益;提升在利率债方面的能力,向交易要收益等。
后市债市机会几何?短期或有修复
对于后市债市观点,分析师和基金经理看法有一定的共识:债市短期或有修复。
中泰固收首席分析师吕品在研报中指出,在商品、股市以及政策交易的压制下,前期债市持续走弱。技术面上,已经进入超跌修复区间。会议落地后,政策交易的风险解除,通胀预期短期回调,叠加央行资金面的呵护、保险预定利率下调等短期利好,债市或迎来修复窗口期。
景顺长城基金固定收益部基金经理陈健宾表示,整体对于债市还是中性偏多。
首先,在央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定调之下,可以看到相比一季度,近期资金价格的中枢还是有明显地下降。从近期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来看,对于资金市场或者说债券市场有较为呵护的态度。在央行货币政策定调尚未转向的背景之下,资金价格维持适度宽松,对于债市还是有较强的支撑。同时在经济数据物价数据还没有明显反转之前,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对于投资者来说,首先需要认知到债券本身是到期还本付息的资产,尽管价格是会有一定的波动。所以整体来看,只要不发生信用风险,债券就还是一个到期还本付息的资产,对于闲钱理财比较好的一个选择。
此外,在遇到市场比较大的回撤的时候,陈健宾认为,一方面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去接受市场的波动,另外一方面也需要认识到,从长期来看,这类资产整体还是一个净值曲线向上的资产,毕竟它每年有较稳定的利息。所以,如果一旦发生这种大额回撤,尤其是因赎回带来的一种超调,可能对于投资者都来说,反而或是一个比较好的介入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