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
国星宇航“星算”计划梁溪星座发布 总算力20P 太空计算再进一步
科创板日报记者 张洋洋
2025-08-03 星期日
原创
①“星算”计划梁溪星座正式发布,根据规划,梁溪星座将由1轨12颗智算卫星组成,组网后星座总算力将达到20P;
②未来,计算卫星不仅能作为新的算力部署方式,还将支持海量深空探测数据的实时在轨计算与处理。
算力
关注

《科创板日报》8月4日讯(记者 张洋洋)《科创板日报》记者从成都国星宇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国星宇航”)方面了解到,“星算”计划梁溪星座正式发布,根据规划,梁溪星座将由1轨12颗智算卫星组成,组网后星座总算力将达到20P。

此次,国星宇航与与星遥光宇、星河动力、协创数据、中航光电、建信金租等54家单位共同发布了“星算”计划2025合作伙伴名单。

同时,国星宇航“星算”计划还向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下称“空天院”),完成了首个太空计算用户交付。此前,空天院的卫星目标智能检测算法模型已率先在“星算”计划首发星座国星宇航自研AI载荷上成功完成了在轨部署与实时推理任务。

随着太空数据量的持续增长,将数据全部传输至地面处理面临越来越大的传输压力和时效性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计算星座应运而生,它可以作为“太空智能中枢”,满足太空即时计算的需求,让“太空”成为未来算力部署的一个新的重要选择。

今年5月14日,由国星宇航发起的“星算”计划首发星座太空计算星座021任务,成功发射,星座是不同主体投资,由国星宇航研制的一轨12颗计算卫星组成。

据国星宇航执行副总裁赵宏杰介绍,“星算”计划由2800颗计算卫星组网构成未来天基算力网络,该计划是由国星宇航牵头,与首批54家高校、科研院所、上市公司、投资机构等共同发起并投入建设,目标是将算力服务器发射入轨,形成天基智能计算基础设施。

首批十二颗计算卫星已成功入轨,每颗卫星均具备太空计算、太空互联能力,单颗卫星的计算能力从T级提升至P级,首发星座整体在轨计算能力达到5POPS。未来,计算卫星不仅能作为新的算力部署方式,还将支持海量深空探测数据的实时在轨计算与处理,改变科学研究范式,助力科学家探索更多未知。

“星算”计划的首发星座已于5月14日成功发射。02组、03组星座的研制工作也在快速推进,未来将通过更多次的组网发射,持续将算力送入太空。

那么,计算星座通过什么方式实现商业闭环,目前的市场价值及盈利预期如何?

赵宏杰表示,首发星座的建设将构建未来算力网络,凭借太空计算、太空互联能力和自身全覆盖、可持续的特色优势,实现特定场景由“天数地算”向“天数天算”转变,满足日益增长的太空即时计算需求,从而进一步拓展应用场景与市场空间。

“例如,首发星座实现了‘算力上天、在轨组网、模型上天’,能够对海量数据进行实时在轨处理,降低传输成本与延迟,提升效率,并通过卫星灵境引擎,为应急安全、低空经济、游戏文旅等行业提供更高效的卫星三维数字孪生数据和应用服务,并在满足对数据实时性和精准性的需求基础上,继续创造新的应用场景和增值服务空间。”赵宏杰称。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科创板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第五套标准上市并扩大适用范围以及创业板启动第三套标准,支持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更多前沿科技领域企业上市。近期,国内商业航天企业正在密集闯关资本市场,本周,蓝箭航天和屹信航天均启动上市。

国星宇航也在今年初启动了港股IPO。据《科创板日报》记者了解,公司港股上市事宜目前正在持续推进当中。

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相关企业家
联系Ta
联系企业家
为保护双方个人信息请联系您的专属助理进行接洽
我再想想
点击复制
复制成功,请去微信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