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二季度,长城医药产业精选混合发起规模猛增30倍,专注AI投资的中欧数字经济混合猛增12倍; ②泰康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混合发起在二季度进入开放期,二季度实现规模增长188%; ③近期还有绩优且规模增长较大的基金紧急限购。
财联社8月3日讯(记者 周晓雅)A股3600点得而复失之际,ETF市场继续奔涌向前。
7月数据显示,九成以上非货ETF实现净值的正增长,基金份额持续得到净申购,非货ETF规模连续第7个月增长。
在此增量之下,7月的市场也出现五个值得留意的变化点。
一是相较6月相比,新增了2家千亿级非货ETF管理人——海富通基金和华宝基金,规模增长路径各有特色。
二是在非货ETF近3000亿元的规模增量下,11家ETF管理人单月规模增超百亿元。
三是新成立ETF数量在7月创新高,新成立规模则是创下近3年的新高。
四是港股主题ETF强势揽金,与之对应的是宽基ETF净流出。
五是创新药ETF霸屏涨幅榜,黄金主题表现垫底。
变化一:新增2家千亿级非货ETF管理人
截至今年7月底,有12家ETF管理人的在管ETF规模超千亿元,较6月底新增了2家。
其中,海富通基金在7月中旬率先跻身千亿级非货ETF管理人行列,主要通过债券ETF的贡献。
彼时,海富通基金旗下6只债券ETF合计规模在7月17日达到1010.41亿元,是首家在管债券ETF规模迈过千亿门槛的。
而后,在管债券ETF规模稍有回落,但随着股市走强,股票ETF也迎来规模的增长。截至7月底,海富通基金在管9只非货ETF规模合计为1032.71亿元,稳居千亿关口之上;其中,债券ETF规模达到997.64亿元。
作为首批突破500亿元级别的两只债券ETF之一,海富通短融ETF在7月底规模达到507.78亿元。
华宝基金新晋千亿级非货ETF管理人的时间稍晚,且与海富通基金不同,华宝基金旗下ETF类别均为股票ETF。已成立的37只ETF中,涵盖了A50、A100、A500等宽基指数,医疗、银行、证券、互联网、科技、人工智能等多个行业主题。
截至7月底,华宝基金旗下非货ETF规模合计为1002.79亿元,华宝中证医疗ETF的规模最大,为269.42亿元;另外,华宝中证全指证券ETF也达到246.43亿元。
其他的千亿级非货ETF管理人,也在7月多出现规模的增长。排名第一的华夏基金,最新非货ETF管理规模逼近8000亿元关口,为7903.29亿元。
跟随其后的易方达基金、华泰柏瑞基金、南方基金,规模则依次突破7000亿元、5000亿元、3000亿元关口。嘉实基金、广发基金、富国基金的在管非货ETF规模超过2000亿元。博时基金因规模增长,规模排名在7月提升1个位次。
变化二:11家非货ETF管理人7月增超百亿
整体来看,截至7月底,所有已成立非货ETF规模达到4.44万亿元,较6月底增加了2937.26亿元,规模实现七连涨。
单只产品来看,9只非货ETF规模增长超100亿元,包括华夏、嘉实、富国、鹏华、易方达、招商、南方等7家管理人旗下的科创债ETF。
另外2只则是港股主题ETF。易方达中证香港证券投资主题ETF以131.73亿元的规模增量,领先7月的股票ETF市场,7月底规模达到了228.76亿元,较6月底增长135.77%。
富国中证港股通互联网ETF在7月也实现127.97亿元的规模增长,至月底的607.13亿元。
以管理人的口径来看,11家管理人的非货ETF规模增长超百亿元。规模增量最多的易方达基金在7月旗下非货ETF规模合计增加469亿元;其次是华夏基金,7月增加388.11亿元。
另外,富国基金、博时基金、嘉实基金、广发基金的非货ETF规模也增长超过200亿元。
变化三:单月新发ETF数量创新高
新发基金也成为7月非货ETF增长的重要来源。从新成立基金数量来看,7月的新发ETF数量达到42只,创下历史新高;新发规模则达到428.61亿元,创2022年7月以来的新高。
债券ETF的新成立规模也迎来了峰值,10只债券ET新成立规模合计达到289.88亿元,均为科创债ETF。
而成立以来,科创债ETF也在持续吸金,截至7月底,华夏、嘉实、富国、鹏华等ETF管理人旗下的科创债ETF均在7月吸金超百亿元。
“展望后市,短期来看,经济修复动能偏弱,基本面对债市仍有支撑,‘反内卷’政策偏向供给端,对价格影响待观察,债市调整空间有限。”海富通基金认为,债市经过调整后,当前对降息预期定价较弱,可择机配置。
长期来看,该机构提到,经济因为抢出口而继续维持韧性,但是也降低了政策进一步加码的空间。当前经济仍然处于结构调整期,出口透支下基本面仍然存在一定下行压力,债券收益率向下趋势不变。
变化四:港股主题ETF强势揽金,宽基ETF流出
股票ETF的规模增长则有赖于存量ETF。数据显示,7月吸金较多的非货ETF涵盖了券商、互联网、红利、科技、芯片等。
港股主题ETF成为吸金主力之一。除了前述的易方达中证香港证券投资主题ETF、富国中证港股通互联网ETF,广发中证港股通非银行金融主题ETF也在7月净流入74.68亿元。华夏恒生科技ETF、工银国证港股通科技ETF、华泰柏瑞恒生科技ETF也都在7月吸金超20亿元。
“哑铃策略”的投资热度也在持续。红利主题ETF中,南方标普中国A股大盘红利低波50ETF在7月吸金最多,净流入34.58亿元;其次是华泰柏瑞红利低波ETF,7月吸金27.96亿元。
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净流出最多,达96.68亿元;其次是易方达创业板ETF、嘉实中证A500ETF,均净流出超60亿元。
变化五:创新药领涨、黄金主题垫底
虽然7月最后2个交易日出现行情回调,但整体来看,港股创新药板块的强势表现,使得相关ETF领涨市场。
数据显示,华泰柏瑞恒生创新药ETF在7月以27.74%的净值回报领涨。万家中证港股通创新药ETF、广发中证香港创新药ETF也在7月净值增长超27%。
7月净值回报超过20%的28只产品中,除了国泰中证全指通信设备ETF,均是港股主题ETF,多是创新药产业或医疗保健、生物科技等主题。
黄金股票主题ETF则在7月表现垫底。数据显示,国泰、永赢、工银、平安、华安、华夏等基金管理人旗下的沪深港黄金产业股票ETF7月均亏超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