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8月2日讯(记者 付静)近几年AI智算热度居高不下,刚刚落下帷幕的年度产业盛会WAIC2025上,华为首次线下展出的昇腾384超节点真机引发热议,目前也有众多厂商布局超节点,有从业者预计超节点有望成明年智算中心主流产品。
“在我们眼里智算中心本来就应该用超级计算机,这是不得不的选择,超节点就属于超级计算机。两年前我们说大模型应该用超算架构,今天验证了。”A股首家算力服务公司并行科技(839493.BJ)董事长陈健在接受财联社记者专访时表示。
并行科技董事长陈健
据悉,并行科技以超算起家,与包括多家国家级超算中心在内的各类超算中心及电信运营商具备合作关系,并多次支持国家重大项目。公司自2007年成立以来积累的行业know-how使其在智算时代成为少数实现盈利的A股算力服务公司。
在WAIC 2025现场,上海世博展览馆H3馆内“顶流”宇树科技、智元机器人可谓抢尽了风头,在一众具身智能机器人展台旁,陈健告诉财联社记者,“今年参展的厂商更多了,具身智能产品更多了,大模型企业增长不明显,但是,说要做大模型的依然多。我们的整体判断是未来算力需求还是很火爆。”
不过与其他业内人士相比,已见证过算力市场十余年起伏变化的陈健,对当下的产业状况更多了一份冷静,他直言:“国内算力市场存在严重的错配问题。今年上半年算力的成交价格大幅度下滑,目前市场已经供过于求,跨界做算力的玩不下去。有算力不代表能卖出去,只有能被用户用起来的算力才是有效算力。”
专访中,陈健不止一次向财联社记者提到,算力行业必须以用户为中心,他将“具备用户视角”归纳为公司穿越周期的一大核心能力。他表示,并行科技要维持健康盈利,耐心等待市场发生新的变化。
“算力行业的本质是服务业”
陈健告诉记者,“对于科学计算来说,大多是64位浮点数计算,工程计算大多是32位浮点数,现在的人工智能是16位浮点数、8位浮点数。实际上在我们看来,业务模式是一样的,只是针对的应用、行业不同,浮点数不同。换句话说,现在大热的算力服务,对我们来说18年前就开始做了,底层都是超级计算机。”
陈健介绍,过去并行科技一直在超算赛道,而阿里、百度、腾讯、字节等云厂商近两年因为人工智能的需求大爆发切换了赛道,也按照超算的逻辑去做人工智能。
当前,并行科技的算力服务主要是将超算、智算算力资源和相关IT服务以云计算的方式提供给最终用户。随着人工智能及大语言模型的高速发展,传统超算正加速迈向与AI、大数据紧密融合,这一趋势为深耕超算赛道的并行科技带来机遇。
反映在财务数据上,直至2023年11月登陆北交所时,并行科技还处于亏损状态,去年一季度,公司开始扭亏,去年全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14.98%。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4.58亿元,同比增长69.27%;归母净利润507.86万元,同比增长20.05%。
上半年,并行科技算力服务收入同比增长70.51%,其中智算云收入同比增长175.11%。“因为我们的服务质量很好,所以用户大概率会优先选我们。同时,我们的规模效应也比较好,通过算网模式让算力尽可能地实现高利用率。”陈健如此分析。
他介绍,并行科技在超算行业市场占有率第一(大于20%),智算业务过去三年几乎每年都有三倍增长,在这背后,“超算到人工智能算力,其实技术上的变化很小,基本上一脉相承。但我们站在用户的视角,知道用户在关心什么、想要什么。”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陈健曾在公开场合不止一次提到:算力行业的本质不是资源业,是服务业。他还多次强调,算力服务不应仅停留在硬件资源的提供层面,而应聚焦于用户业务需求,提供端到端的解决方案。
基于用户视角做算力服务及算网服务,他将公司与用户的关系总结为三句话:完成任务,最快地完成任务,最低成本完成任务。
“算力租赁和算力服务有本质区别。”陈健解释道,算力租赁是将算力资源整体打包出租,用户需自行完成部署和管理,而算力服务则要求服务商深入用户业务流程,提供从任务调度、资源分配到性能优化的全流程支持,让用户只需关注自身业务,无需操心底层算力细节。
在陈健看来,未来算力服务将朝着“算网一体化”方向发展,即通过算网服务,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无缝获取所需算力,就像使用电网和通信网络一样便捷。并行科技正致力于构建这样的算网服务体系,通过全国范围内的算力资源整合与调度,为用户提供高性价比、高性能、高稳定性的算力服务。
例如,大模型企业的需求往往是“千卡跑三个月”的周期性任务,对算力的总显存、带宽和存储空间有较高要求。并行科技通过对全国多个智算中心的实时监控和调度,能够快速分析用户任务特征,并在1小时内完成算力资源匹配,确保任务在最短时间内以最低成本完成。
供过于求,算力行业进入洗牌阶段
本轮人工智能热潮开启以来,算力成为市场关注焦点,但算力需求一直在快速变化。
财联社记者获悉,目前算力市场已经供过于求,大量中低端算力处于闲置状态(部分高端算力仍稀缺),整体而言存在严重的错配。
陈健表示,“这个世界上长期供不应求的生意应该是不存在的,过去10多年算力市场供需关系反复多次逆转,供大于求/供不应求多次发生。2023年实际上是大模型爆火的一年,一卡难求,去年供需两旺。”
记者注意到,在A股市场涌现出的一批算力租赁跨界玩家中,部分企业已出现一些负面信号,导致投资者担心算力过热风险。
陈健介绍,这其中不乏建好的算力没人买、3年/5年期大单终止、算力快速迭代背景下上一代算力被迫“退役”等情况,现在已经进入洗牌阶段,“算力事实上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
在他看来,算力生意最可怕的是空置,而不是价格低。为此,并行科技采取了一种“弹性供给”策略,即忙时借卡、闲时退租。
公司最新披露的调研纪要显示,其自有GPU算力资源基本趋于饱和状态,今年上半年利用率在85%-90%区间。
据悉,并行科技主要通过直接采购模式和共建集群模式获取算力资源。今年以来,并行科技已四次发布资产购买公告,主要是对外采购AI算力服务器、存储和交换机设备,合计总额预计不超4.69亿元。采购量持续增长的背后,并行科技的渠道议价能力亦在提升。
陈健向财联社记者透露,近期公司拟采购的某款热门推理GPU就有十家单位来竞价,质量、供货期、售后、价格是并行科技在竞价过程中重点关注的。
专访中,陈健亦对需求端的变化做出展望:
其一,虽有大量玩家已退出基座大模型的训练竞赛,但剩下的玩家“都在用万卡做生意”,因而基座大模型所需卡的数量实际上将增长;其二,中小模型训练目前供远大于求,“只有性价比最高的优质算力才能有业务”;其三,目前大模型应用越来越多,对推理算力的需求也在大幅增长。
当前,并行科技已成为智算时代少数实现盈利的A股算力服务公司。“我们的三费连续三年几乎没有明显增长,接下来还需更快速地扩大业务,只要有营业额,毛利总是有的。”谈及后续经营表现,陈健对财联社记者如此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