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伯克希尔Q2营业利润小幅下滑,并警告称,美国政府加征的高额关税可能对其业务造成负面影响; ②伯克希尔现金流仍处于历史高位,连续第11季净卖出股票;
财联社8月2日讯(编辑 潇湘)美国总统特朗普本周五收到了一批不好的经济数据,而他的回应:并不是反思自身的政策是否有何不足或值得商榷之处,而是直接把编制这些数据的负责人给“炒”了……
周五,随着特朗普正式宣布解雇劳工统计局局长埃丽卡·麦肯塔弗,美国舆论也随之陷入了哗然,许多经济学家和市场人士对未来美国经济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产生了强烈担忧……
事情的起因源于周五美国劳工统计局发布的异常低迷的非农就业数据。数据显示,美国7月新增就业岗位仅为7.3万个,远低于市场预期。与此同时,劳工统计局还对5月和6月的非农数据进行了大幅修正——两月合计被下修了25.8万个岗位。劳工统计局在报告中表示,此类修正是“基于企业和政府机构提供的后续报告,以及季节性因素重新计算的结果”。
然而,就业数据的低迷表现,显然触碰到了特朗普的“逆鳞”。特朗普随后发文称,他认为这些数据是“被操纵的”,目的是让他和共和党人颜面扫地。他同时在社交媒体上发帖,指示团队“立即”解雇乔·拜登任命的劳工统计局局长埃里卡·麦肯塔弗,并扬言“像这样重要的数据必须公平准确,不能被操纵用于政治目的。”
随后,美国劳工部当地时间周五晚间确认,劳工统计局局长麦肯塔弗已被解雇,副局长威廉·威亚特罗夫斯基将暂代局长一职,直至找到继任者。
美国舆论痛批特朗普炒人做法
毫无疑问,对于经常吹捧美国经济“火爆”、并声称“其加征关税和减税措施将使美国经济更加强劲”的特朗普来说,周五所公布的非农数据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但很显然的一点是,特朗普不能只在经济数据对其有利于沾沾自喜,而在对其不利于时则痛斥数据造假——这样的“双标”做法,又如何能保证未来的美国数据具有公信力?
要知道,虽然劳工统计局局长一职由总统任命,但劳工统计局本身向来将其工作“独立”且“无党派”奉为圭臬。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表示,这种公正性对于公众和市场对数据的信任至关重要,因为随时都可能有数以万亿计美元的交易,基于这些官方统计部门发布的数字进行。
而在2024年1月,当麦肯塔弗的提名以86票对8票的表决结果获参院投票确认时,当时的参议员、现任副总统万斯其实也投了赞成票……
在周五,随着特朗普解雇麦肯塔弗的命令发布,已迅速招致了包括参议员伊丽莎白·沃伦和舒默在内的众多民主党人的批评。
麦肯塔弗的前任威廉·比奇(William Beach)曾在特朗普第一届政府期间被任命于劳工统计局局长。他也表示,此次解雇“完全站不住脚”,并且开创了一个“危险的先河”。
比奇是倡导组织“劳工统计局之友”(Friends of BLS)的联合主席,该组织周五发表声明称,他们坚定地支持劳工统计局、麦肯塔弗局长以及他们辛勤努力编制出的数据。“将该机构及其员工的工作政治化,不仅对劳工统计局,而且对这个国家依赖了近150年的整个联邦统计系统都是一种极大的损害。”
倾向保守派的美国企业研究所经济政策研究主任Michael Strain也坚定地为麦肯塔弗辩护,称“绝对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她有伪造数据的意图,而且这样做将是“不可能的”。
曾在里根、两位布什总统以及特朗普政府时期担任高级职务的Diana Furchtgott-Roth,则在承认特朗普有权选择自己的政府团队的同时,强调了劳工统计局职员的敬业精神。
Furchtgott-Roth表示,“去年11月1日(周五),也就是选举前的最后一次非农发布。美国劳工统计局宣布(去年10月)仅创造了12,000个工作岗位。如果这些数据被操纵以帮助拜登总统,劳工统计局本应选择一个更高的数字。”
特朗普抨击的数据造假 究竟站不站得住脚?
那么,回过头客观来看,特朗普对美国劳工统计局操纵数据的指责究竟有没有道理呢?非农等经济指标又为何会被经常大幅修正呢?
事实上,财联社早在6月下旬就对美国经济数据的可信度撰文进行过探讨。当时我们曾注意到今年上半年非农数据中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几乎每次非农数据发布后,都会被进一步下修(如下图所示)……按惯例,美国劳工部在非农当天公布最初的当月新增就业数据后,接下来两个月还会对数据先后进行两次修正。
换言之,投资者在今年非农夜看到的非农数字,基本上都“高估”了当月美国就业市场的实际表现!
很显然,美国劳工统计局在诸如非农等指标的初步数据发布时,“不够准确”的客观事实确实是存在的。然而,若要说这是为了刻意“坑害”特朗普,这就有些无稽之谈了——要知道,无论是市场交易员还是普通美国民众,对修正数据的关注度都远不如非农夜当天被放在财经媒体头版头条的非农初步数据。麦肯塔弗若真要“害”特朗普,大可以把那些“丑陋”的数据先摆上桌……
其实,过去几个月坊间对美国经济数据的质疑声,反倒是更多地集中在强劲的数据本身,是否美化了美国经济的实际表现——从而为特朗普政府的政策推行“保驾护航”……
了解了这些,我们再来看第二个问题,这些数据究竟为何会大幅修正呢?
这里面很大一部分锅,或许还得算到特朗普头上……
与其他美国统计部门的同行一样,麦肯塔弗今年其实一直不得不应对紧张的预算和职员流失——这些挑战在特朗普执政前就已存在,但在他第二任期内变得更加严峻。经通胀调整后,自2010年以来,劳工统计局的资金已萎缩约20%,而特朗普的2026财年预算提案将再削减其预算和人员各8%。
美国劳工统计局的人手短缺加剧了数据可用性的减少。每月,劳工统计局的团队通过在美国75个城市地区采集200个商品服务类别的价格报价,来计算消费价格指数(CPI)。6月16日,该机构宣布已暂停了在纽约州布法罗市的数据收集。而此前在四月份,该局已暂停了在内布拉斯加州林肯市和犹他州普罗沃市的CPI数据收集。
此外,数据的修正也指向着另一个问题:调查的低应答率。在统计历月非农数据的第一次调查中,参与回复企业的比例越来越少。近几个月来,初次收集率已多次降至60%以下——远低于疫情前大约70%或更多的正常水平。
BCA Research全球首席策略师Peter Berezin和Pantheon Macroeconomics美国首席经济学家Samuel Tombs就表示,目前的就业数据遗漏了经济中的一大块群体:小企业。由于难以应对关税的影响,这些企业提交的报告较晚。
“当数据存在缺口时,(劳工统计局)会根据过去的趋势放入插值,但如果趋势本身正在走弱,一旦获得之前通过插值得到的数据,通常会发现实际情况比最初估计的更糟糕,”Berezin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些调查问卷的回复率非常低,因此统计机构不得不进行大量数据猜测。而在经济走弱的情况下,通常你会高估而非低估就业人数。”
“缺失的数据越多,数据得到越晚,修正幅度就越大,”通胀洞察公司(Inflation Insights LLC)总裁Omair Sharif表示。
而随着来自白宫的“权力之手”,开始堂而皇之地公然干预美国经济数据的编制,对美国数据的质疑声,显然可能在接下来一段时间进一步高涨。盈透证券首席市场分析师史蒂夫·索斯尼克表示,“我认为,总统仅仅因为不喜欢某个数据就解雇麦肯塔弗,而不先弄清楚原因,这确实是史无前例的。这不是一个好兆头。这让人怀疑此类信息是否可信,以及在未来是否真的不带偏见。因为如果收集数据的人受总统政治意愿的影响,那么这些数据的真实性就会受到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