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
可控核聚变再吸金!这家公司天使轮融5个亿
科创板日报记者 敖瑾
2025-08-01 星期五
原创
①诺瓦聚变宣布完成天使轮融资,规模超5亿元,参与机构包括君联资本、光速光合、高榕创投、明势资本以及临港科创投等。
②在技术路线上,诺瓦聚变选择的是FRC路径,有别于更为主流和成熟的托卡马克路径。
创投
关注

《科创板日报》8月1日讯(记者 敖瑾)核聚变创业潮又迎新入局者。

今日,诺瓦聚变能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诺瓦聚变”)宣布完成天使轮融资,规模超5亿元,参与机构包括君联资本、光速光合、高榕创投、明势资本以及临港科创投等。

《科创板日报》记者翻阅工商信息注意到,君联资本两只在管基金都参与了对诺瓦聚变的投资,其中一只是由社保基金独立出资的中关村自主创新专项基金。

从国内民营核聚变初创项目的公开融资情况来看,诺瓦聚变这笔5亿元规模的天使轮融资,刷新了单笔融资最高记录。此前的最高纪录,是能量奇点在2022年2月完成的天使轮融资,规模近4亿元。

诺瓦聚变的工商登记注册时间是在今年4月。据公司相关负责人对《科创板日报》记者透露,从团队的组建,到接触投资方到近期最终完成天使轮融资交割,前后经历了一年时间。

采用FRC路径

作为一家核聚变领域的创业企业,在技术路线上,诺瓦聚变选择的是FRC(Field-Reversed Configuration,场反位形)路径。

根据最新发布的《2025全球聚变产业报告》,当前核聚变行业的总类技术路径包括磁约束、惯性约束、磁-惯性混合约束以及混合静电约束等几大类;在此基础上,不同企业又发展出更加细分的具体实施方式,包括托卡马克、仿星器(Stellarator)、场反位形(FRC)、Z箍缩、激光驱动惯性聚变、磁化靶聚变等二十多种路径。

其中,磁约束依然是目前全球采用最广的主流路线,尤其以托卡马克和仿星器两种具体实施方式为多家企业所采用,能量奇点采用的即是托卡马克装置;而FRC装置结构紧凑、具备工程灵活性的路径,近年来也逐渐受到了更多关注。

诺瓦聚变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进一步介绍,FRC是一种直线型装置,属于磁-惯性混合约束这一总类路径下的细分,这种装置相比托卡马克的“甜甜圈式”环形结构更为简单,因而更有利于装置模块化、工程简化和成本控制。

全球最早布局FRC路线的企业之一是TAE Technologies。该公司成立于1998年,聚焦基于粒子束加热的FRC聚变方案,目前累计融资超过13亿美元。据上述报告介绍,该公司最新一代实验装置Copernicus已于2024年推进至等离子体中性束注入阶段,旨在验证在超过D-T点火阈值的条件下,FRC架构的聚变可行性。在商业化落地方面,TAE 将目标设定在2030年左右。

但上述相关负责人亦对《科创板日报》记者坦言,尽管FRC路径有着更低的工程试错成本和更灵活的部署方式等优势,但也有功率相对较低的短板。

“目标功率区间是百兆瓦级,可以更直观地理解为,我们的装置给整个上海临港滴水湖供电是没问题的,但要给整个浦东区域实现供电,这个量级就不够了。”

基于此,诺瓦聚变将商业化落地场景设定在AI算力中心、智慧城市供电、海岛/偏远地区供电等中等负荷的用电场景。

核聚变加速产业化

上述《2025全球聚变产业报告》显示,商业化核聚变正从科研探索迈入产业化成长期。当前,全球已有35家公司预计将在2030至2035年之间建成可产生净能量的商业化聚变示范电站,另有28家公司预计将在这一时期内接入电网供电。

其中,美国公司Helion是全球商业化进度最快的核聚变公司之一。最新消息显示,其商用聚变电站已于2025年在华盛顿州启动建设。该项目已与微软签署电力购买协议,计划于2028年起为微软数据中心供电。

资本也在加速涌入这一确定性愈加明晰的赛道。

截至2025年7月的一年内,全球核聚变行业共筹集了26.4亿美元的私募和公共资金,较2024年显著增长。这其中包含了多笔大规模融资交易:如美国Pacific Fusion在2024年11月完成9亿美元A轮融资;上述Helion则于2025年1月完成了4.25亿美元F轮融资;德国Marvel Fusion在近期完成1.13亿欧元B轮融资。

上述诺瓦聚变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国内方面,资本市场对核聚变赛道的认可度也在提升。

“坦率而言,核聚变赛道的项目大多面临难以迅速商业化变现的问题,但长期来看,这个领域有较强的发展确定性。从政策层面讲,核聚变被明确纳入未来能源这一重点支持发展的未来产业方向;同时,近年来,海外核聚变领域接连实现商业化落地节点,这也给了国内资金不少信心。”

他向《科创板日报》记者透露,参与公司本次天使轮融资的其中一家资方机构,就是在海外调研考察了解到核聚变领域的最新发展情况后,在与诺瓦聚变接触仅一个月后便完成了内部的投资流程。

另有接近诺瓦聚变本轮融资的早期基金人士亦对记者表示,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突破,一级市场对核聚变赛道的态度总体变得更加乐观。但其表示,这一领域仍然存在较高的技术门槛,且需要投入的资金量较大,“除非是稀缺团队,有着较好的技术背景和匹配的过往经历,否则也会比较难拿到融资。”

据诺瓦聚变相关负责人介绍,该笔天使轮融资将用于公司首台小型模块化核聚变反应堆的研发与建设,项目短期目标是完成1亿度温度验证实验。其透露,目前公司仍在继续新的融资对接工作,以储备足够资金完成装置建设等更长远的规划。

上述《2025全球聚变产业报告》在对全球53家核聚变企业的调研过程中,还询问了有关实现首座试验堆上线所需剩余资金规模的问题,回收的回答从300万美元到125亿美元不等,中位数为7亿美元。

合计来看,参与调研企业预计还需额外770亿美元才能实现商业化。但报告也指出,这一总额并不等同于整个产业真正所需的总投资额,“因为未来行业势必经历集中与整合,最终仅有部分企业能成长为市场领先者。”

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相关企业家
联系Ta
联系企业家
为保护双方个人信息请联系您的专属助理进行接洽
我再想想
点击复制
复制成功,请去微信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