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小米汽车率先公布7月成绩单——单月交付量超3万辆,今年以来累计销量约19万辆; ②继时隔五月再夺“新汽车”销冠后,鸿蒙智行表示,7月全系交付新车47,752辆。
财联社7月31日讯(记者 刘阳)继比亚迪后,冲刺年销300万辆正成为众多车企的新目标。
7月30日,在中国长安汽车集体成立后的首场沟通会,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华荣重申,全年目标300万辆的计划不变,其中新能源销量100万辆;全年预计营业收入将达到3,550亿元。
同日,吉利汽车集团CEO淦家阅在2025年度中期经营工作大会上宣布,下半年将推出极氪9X、领克10EM-P、吉利银河A7及吉利银河M9等5款全新智能电混产品,还有千里浩瀚智能安全辅助驾驶H9方案、雷神醇氢技术、新一代FlymeAuto智能座舱系统等多项创新科技落地应用。此外,在聚焦“一个吉利”基础上,淦家阅还明确了极氪、领克、吉利银河及中国星四大品牌要全方位协同作战,深化“七纵”技术协同,打造差异化产品矩阵体系,全力冲刺300万辆年度目标。
此前的7月1日,吉利汽车上调全年目标至300万辆,当日股价同步高开5%。
“随着品牌重组带来的经营效率提升,预计2025年及以后,吉利的业绩有望进入加速增长通道。”开源证券分析师张可表示,吉利凭借平台化造车的成本优势,能够平稳应对价格战的冲击;而高阶智驾技术的普及化,进一步强化了其新能源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叠加燃油车业务可能出现的超预期表现,公司交付量的增长动能充足。
冲击年销300万辆目标的不仅是长安、吉利,7月22日,在安徽省科技型外向型企业高质量发展交流推进会上,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介绍,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2,805亿元,同比增长38.3%,“根据奇瑞内部制定的目标,下半年公司要完成的销量目标为200万辆,(全年)营收突破6000亿元,冲刺全球汽车排名前十。”尹同跃表示。而东风汽车集团则在2025年开年之初便明确全年销量目标锁定300万辆,挑战32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目标突破100万辆,海外出口量剑指50万辆。
“在当前的市场竞争环境中,销售体量是衡量企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行业竞争态势愈发激烈,车企在品牌塑造、价格策略、服务质量、技术研发等维度的比拼仍在继续,自主车企突破300万辆,是综合实力的体现,背后是技术迭代的速度、供应链、规模效应、人才、研发体系、成本控制等体系能力,“300万辆的门槛也意味着行业竞争进入更高维度,从‘活下去’到‘如何引领’。”
值得留意的是,提质增效、规模降本成为各家冲刺300万辆背后的主要逻辑。有奇瑞汽车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公司根据战略目标和发展需要,成立了奇瑞品牌国内业务事业群,下设星途事业部、艾虎(艾瑞泽+瑞虎)事业部、风云事业部、QQ事业部四大事业部,奇瑞汽车执行副总裁李学用任事业群总经理,而iCAR、智界和捷途则保持独立运营。“此次调整为内部机构调整,不涉及品牌定位。调整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战略聚焦、资源整合、强化协同、品牌向上。”
“协同整合是当前吉利控股集团的重要战略。”在吉利汽车2025年一季度业绩会上,吉利控股集团CEO李东辉表示,去年吉利汽车在基础技术、产品研发、制造、采购等各领域全面推进协同。“下一步,吉利、极氪双方将把中后台工作极大程度进行协同,力争实现节省几十亿元的目标,达到管理费用与营销费用双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