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通证券表示,散热问题是制约手机性能和用户体验的关键瓶颈,苹果手机2026年有望新增钢铜复合VC方案,VC(Vapor Chamber,均热板)利用相变原理,实现快速均热,是目前高端电子产品重要的散热方案。
特邀行业专家全面解读2025年苹果新手机产品可能带来的新变化,7月31日(周四)18:30,财联社VIP携手蜂网专家为您带来“手机散热”主题的【风口专家会议】。
特邀专家:手机散热行业专家
分享主题:
iPhone将如何“迭代”?
——特邀行业专家全面解读2025年苹果新手机产品可能带来的新变化
分享内容:
1、未来苹果新手机散热方案和价值量变化分析;
2、苹果散热零部件供应商利润情况和市占率分析;
3、其他手机厂商散热方案和供应商份额情况分析;
4、苹果新手机其它可能变化和有望供货厂商分析。
您可以在7月31日(周四)晚上六点半前等待电话外呼接入会议,也可以点击以下链接参会。(会议结束后点击链接可看回放)
PC端点击链接入会☛《iPhone将如何“迭代”?》☚
手机APP端点击链接入会☛《iPhone将如何“迭代”?》☚
微信、海报等点击链接入会☛《iPhone将如何“迭代”?》☚
小贴士:包时段用户可以在新更新的会议纪要文章里直接查看纪要内容。仅单篇解锁该文章的用户,会议纪要会同步更新在该文章内,次交易日午后可以回看该文章查阅纪要。
如您对《风口专家会议》的订阅以及观看流程有疑问,或者有特别想对专家提问的问题,可以添加财联社VIP小助理客服微信(clsvip168),了解详情。
附本次电话会议纪要
苹果手机行业核心逻辑
电话会议纪要
问题一:iPhone16系列以及更早的苹果手机版本,采用的是哪一种散热的方案?大概占整机多少的成本?
专家:从iPhone 16开始,苹果供应链在散热模组方面实现了一次迭代升级。在iPhone 16之前,其散热系统主要依赖金属材料,例如铝框、中框等金属介质来实现散热功能。iPhone 16是首款真正采用石墨烯散热系统的机型。之所以选择石墨烯,是因为相比传统金属材料,石墨烯的导热性能提升了至少5倍以上。
在成本方面,iPhone 16的散热模组整体成本约为2.5美金左右,这一成本在整机中的占比并不算高。但如果将相关介质(如中框、电池盖等)计算在内,成本占比很高。
问题二:今年要上线的17系列,可能会有哪些散热方案的变化?预计成本以及价值量会有多大的变化?
专家:目前,iPhone 17的硬件设计已基本定案,不再处于开发阶段。在散热模组方面,iPhone 17仍将采用石墨烯散热系统,且由原来的单片升级为双片,以提升散热效率。在VC(vapor chamber)均热板设计上,整体变化较小,但中框材料将全面改用铝合金,未来可能会逐步引入导热性能更高的材料,例如碳纤维来替代。与iPhone 16相比,iPhone 17的散热模组成本增加了约50%至60%。具体而言,原先的成本约为2至3美元,现在预计将增至5.2美元左右。
问题三:石墨烯材料与均热板,两者之间有何联系?
专家:散热系统设计并非单纯地采用石墨烯材料,而是采用了一种模组化结构。其散热方案并非单纯使用石墨烯这种复合型材料,而是将石墨烯与传统的均热板技术相结合,形成相互匹配的模组化散热结构。
问题四:iPhone 17是否是沿用了铝合金?
专家:不是沿用,iPhone 16和iPhone 15的机型中采用了两种材料:传统的航空级别铝合金和钛基合金(即钛铝合金)。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钛合金并非纯钛材料,因为纯钛中框的应用预计要到iPhone 18或iPhone 19才会实现技术突破,目前仍处于研发阶段。
此前采用的钛铝合金中,钛含量占90%,铝和碳各占5%。经过iPhone 15和16两代产品的验证,钛铝合金作为手机中框材料,在兼顾结构强度的同时也对散热性能有一定帮助。然而,与铝合金相比,钛合金存在两个明显劣势:一是散热性能相对较差,二是制造成本至少高出5倍。不过钛合金在外观件和结构件上的优势,在材料性能、手机轻薄等方面具有绝对优势。
特别是在明年即将推出的折叠屏手机上,高钛含量的高性能材料将更具应用价值。这类材料不仅强度高,还具有优异的韧性。未来研发的重点在于,如何通过优化铝含量,改进工艺来提升它的散热性能。这将成为包括苹果在内的3C行业需要攻克的重要课题。
问题五:苹果手机比如15和16主要采用了哪些散热部件的供应商?以及iPhone 17中石墨烯、均热板以及铝合金这一些材料又会采用哪一些供应商?
专家:在iPhone 16和17系列中,苹果在石墨烯散热膜领域的核心供应商基本保持不变,仍以原有的一级供应商为主。以中石科技,捷邦科技这两家为主。VC均热板引入瑞声科技和领益智造等,领益智造目前已成功开发出厚度小于0.25mm的超薄VC均热板。
铝合金中框此前供应商是富士康和比亚迪,采用锻铝锻压成型工艺进行深度加工制造。如果说iPhone 18的中框不采用铝合金,可能有两种模式,一个是3D打印锆基材料,还有一个是3D打印钛基材料的这种材料,目前这两种工艺方案尚未最终确定,仍处于验证评估阶段。
问题六:目前苹果还在研究哪一些新型的散热的方案?
专家:目前有研究在均热板上采用液冷模式实现内部循环散热。但需要说明的是,这种技术即使在PC服务器领域也刚刚起步,其成本相比传统使用金属材料火复合材料的散热方案要高出许多,可能要高出3-4倍。就目前技术发展阶段来看,在未来两年内还无法在智能手机上应用这种液冷散热模组。不过从长远来看,这确实代表着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
问题七:液冷的手机散热方案,哪一些供应商比较有潜力?未来可能有比较强的技术储备的?
专家:在散热模组行业,主要厂商如精研科技、富士康、安费诺以及广州产联等,目前都已开始布局相关技术方向。但在服务器领域,结构件供应商中,真正具备液冷板模组研发和生产能力的厂商仍较为稀缺。目前来看,领益智造在液冷技术方面的表现相对突出。
问题八:其他的手机厂商在散热上主要采用的是怎样的一些方案?预计一两年之内是否可能会有比较大的变化?
专家:目前华为和小米主要采用传统的定制版散热方案。在石墨烯散热技术应用方面,vivo和OPPO主要采用单片石墨烯方案。超薄VC均热板技术,目前仅苹果和微软有所尝试。并非将其应用于手机产品,而是用于其他3C设备。现阶段大多数厂商仍主要采用传统的均热板方案。
问题九:为其他手机厂商,比如华为、vivo以及小米这些厂商提供散热方案的企业主要有哪些?哪些有潜力提高市场份额?
专家:在安卓系统手机散热方案中,华为小米的主要是苏州天脉,主要提供均热板的。vivo、OPPO的石墨烯散热方案主要由思泉新材提供。
比较有潜力的供应商,苹果供应链中能提供超薄VC均热板的是领益智造,鸿富瀚同样具备超薄VC均热板生产能力,未来在苹果折叠屏或者散热方面可能会形成一些竞争。
问题十:苹果未来的新手机,比如iPhone18以及之后的系列,还有哪一些可以预见的新变化,哪些厂商可以为这些新变化提供上游的零部件产品?
专家:苹果未来的发展方向,除了提到的超薄VC均热板、液冷模组外,碳纤维材料在背板或中框中的渗透应用可能是比较典型的。常州碳元科技在散热材料领域展现出较强的研发潜力,有望在未来推出创新性解决方案。不过,其他厂商在该领域的技术突破尚不明显。
问题十一:折叠屏手机可能会带来哪一些零部件上的变化?
专家:整体方案与今年iPhone 17系列基本保持一致,没有太大变化。比较值得关注的变化,一是中框部分采用全新的钛合金材料,生产工艺从传统的锻压成型加CNC加工升级为3D打印与粉末冶金相结合的创新工艺。这种新工艺将钛合金中的铝含量提升到10%,在保持原有中框耐磨性和耐腐蚀性的同时,进一步优化了散热性能。
第二是折叠屏的转轴部分,有别于大部分的安卓系统的折叠屏手机,苹果首次采用了锆基液态金属材料,由宜安科技供货,铰链的关键部件则采用了钛铝复合材料,结合了航空级钛合金和铝合金的优点,在确保结构强度的同时提升了散热效率,这种设计主要是为了配合超薄机身的特殊需求。
问题十二:今年据说会发一款很薄的手机,这款薄手机在零部件上是否有比较大的改变?
专家:整体外围结构没有明显变化,还是刚刚介绍的几个件,主要是在散热方面采用超薄VC均热板,就是刚刚提到的领益智造的,目的也是为了明年的折叠屏手机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