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OpenAI推出ChatGPT“学习模式”,该模式主要面向教育领域,核心特点在于对难题进行拆解式解读,清晰呈现解题思路与完整流程,而非简单输出答案。 ②面对AI可能削弱学习能力的普遍忧虑,部分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向记者强调:“应对学生使用AI学习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
《科创板日报》7月31日讯(记者 李佳怡)ChatGPT 上线“学习模式”,一键变专属“AI家教”。
7月30日,OpenAI推出ChatGPT“学习模式”,该模式主要面向教育领域,提供交互式提示、支架式回应、个性化教育、知识点检查四种方法,其核心特点在于对难题进行拆解式解读,清晰呈现解题思路与完整流程,而非简单输出答案。
OpenAI在置顶于X平台的公告上表示,“学习模式”的上线主要源于ChatGPT已成为学生群体的首选工具,该模式旨在帮助学生深化理解、提升学习效果。
目前,ChatGPT “学习模式”已向免费版、Plus、Pro及Team用户开放,并即将于几周内在ChatGPT Edu中推出。
化身“苏格拉底式”导师?记者实测 ChatGPT 互动新形式
OpenAI强调,此次推出的ChatGPT“学习模式”采用苏格拉底式教学法,即并不是一次性将问题答案“喂”给用户,而是通过交互式问答进行分步引导、分步解答,激发用户主动学习的能力。
为验证ChatGPT“学习模式”的实际效果,《科创板日报》记者进行了实测。记者开启该模式后,输入以下请求:“我是硕士研究生,需要围绕‘人工智能发展下的青年就业问题’写一篇论文,主要由你教我,帮我制定一个学习计划,请帮助我全面掌握这方面的知识。”
实测显示,ChatGPT 并未直接输出答案,而是先通过提问确认用户的具体需求与学习基础,如专业方向、研究方向、论文具体要求等背景信息。
随后,ChatGPT 依照记者需求生成了一份结构清晰的4周学习计划。该计划紧密围绕核心主题,采用递进式设计,明确规划了每周的学习任务与写作任务,知识深度层层递进。
做好学习规划后,ChatGPT立即引导记者进入第一周的学习环节。该环节会系统提供每周的学习目标和内容,随后以问答互动形式启发记者阐述对问题的理解,并根据回答补充背景知识及相关理论,引导用户主动思考和学习。
不难看出,ChatGPT“学习模式”的推出,打破了传统“单向输出”的局限,精准切入教育场景,为通用型AIGC开辟了新发展方向,从内容生成逐步向互动式学习伙伴变迁。这一模式能够基于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需求,提供个性化指导和实时反馈,相当于为学生配备24小时在线的“AI家教”。
“学习模式的推出,有助于弥合知识鸿沟。”一位体验用户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特别是当前开放免费使用,或许能推动‘有教无类’成为现实,让资源匮乏地区的学习者也能获得个性化教育的机会。”
激发思考还是催生依赖?技术狂热下的冷思考
ChatGPT、DeepSeek 等AI工具的出现,究竟是助力学生理解复杂知识、深化学习,还是助长学习作弊、形成惰性思维?自AI大模型兴起以来,此类争议便持续引发社会热议。
据英国《卫报》调查披露,2023-2024学年英国高校报告的AI作弊案例已飙升至近7000起,平均每1000名学生中就有5.1起。而与之相比,2022-2023年每1000名学生中仅有1.6起。
一名高中老师也向记者坦言:“现在的学生作文‘AI味’太重了!”
“模板化的表达替代了真情实感,虚假的深度也掩盖了逻辑空洞。长期以往,学生将丧失独立思考能力、解决复杂问题能力。”该老师认为,AI工具的滥用正在削弱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同时其警告道,“当一代人习惯思维捷径,这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也会带来极其不良的影响。”
面对记者对ChatGPT“苏格拉底式”学习模式的阐述,该教师虽认可其相较传统AI的进步性,然而,对其能够激发深度思考仍持审慎态度。
“尽管AI能够与学生进行交互问答,但是AI毕竟不是真人教师。学生被AI追着问,很可能随便糊弄几句应付过去。看着在对话,实际上可能根本没有深度思考。”其向记者表示。
面对AI可能削弱学习能力的普遍忧虑,部分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均呼吁建立AI学习管理制度。多名受访者向记者强调:“应对学生使用AI学习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
“现有学习机的家长监管模式值得借鉴。” 一位家长向记者指出,主流学习机普遍具备后台使用监控、软件权限管理、学习进度追踪等家长监管功能。“如果ChatGPT、DeepSeek等能推出‘教育监护版’或‘青少年模式’,让教师和家长参与设定AI使用边界、开放监管查看模式等,才能进一步保障技术为学生学习赋能。”
AI赋能教育的未来虽充满想象,但同样存在着平衡技术创新与学习本质、市场拓展与风险管控等问题,这已然成为OpenAI、DeepSeek及所有入局者无法回避的长期课题。如何构建健康、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与监管框架,也将决定这场AI赋能教育变革的深度与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