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药明康德宣布,2025年第一次回购股份价格上限由90.72元/股,调整为114.15元/股; ②药明康德股价近期持续攀升,本月涨幅已达41.90%,逐渐恢复至3年前的高位; ③近期医药板块持续升温,财联社记者在2月的“医药筑底”系列报道中,对这波行情已作预判。
财联社7月29日讯(编辑 冯轶)今日港股弱势震荡,午后三大指数跌幅收窄。截至收盘,恒生指数、国企指数分别下跌0.15%及0.34%,恒生科技指数收跌0.35%。
【恒指于25500点处反复震荡 创新药概念强者恒强】
盘面上,今日大型科技股午后走强,阿里巴巴小幅转涨,收盘腾讯、京东、美团、快手跌幅在1%以内。
其他方向上,创新药概念全天逆市活跃,药明康德绩后大涨超11%,石药集团、绿叶制药涨超8%。此外,石油、博彩、半导体、地产等板块多数上扬,“反内卷”概念也有所回温。
下跌的板块中,银行股表现低迷,餐饮、机器人等概念普跌。
整体上看,港股短线连续横盘,恒指在25500点附近反复震荡。
今日恒指全天成交2670.10亿港元,虽较前一日小幅回升,但也仅为近期平均水平。资金面主动做多意愿较上周明显下降。
沽空方面,今日总沽空金额为288.22亿港元,相当于恒指成交额的10.79%,沽空力度继续缓慢回升。
小米集团-W、腾讯控股、药明康德沽空金额位居前三,分别为22.09亿港元、9.55亿港元、6.98亿港元。
【场内热点强弱分化 资金偏好强势核心标的】
行情层面,今日场内热点强弱分化,震荡结构下资金明显偏好创新药概念等强势标的,板块轮动仍是短线市场的主基调。今日“反内卷”概念行情经过调整后出现反弹,但持续性尚需观察。
不过,尽管近几日港股连续横盘调整,但港股通南向资金却在逆势加仓。
趋势上,恒指近5月个交易日累涨1.57%,上涨势头减弱,同期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约445.56亿港元,日均流入规模明显强于年内平均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南向资金能够保持日均超百亿流入的窗口期仅有两次,分别是2月DeepSeek概念席卷市场,以及4月关税风险来袭时的抄底加仓。
此外,2025年公募基金二季报披露收官,机构调仓路径也清晰展现。
综合来看,在全球市场波动加剧的背景下,港股市场凭借独特的估值优势和结构性机会,成为公募基金资产配置的重要方向。数据显示,主动偏股型基金对港股的配置比例已攀升至历史峰值,医疗保健与金融板块成为加仓主力,而腾讯控股、小米集团-W等科技龙头则稳居重仓股前列。
有分析认为,这一趋势背后,既反映了机构投资者对港股“高成长+高股息”哑铃策略的认可,也预示着在中国资产价值重估的大背景下,港股市场正迎来新一轮的资金配置热潮。
【A震荡走高继续结构性行情 机构称港股短线超买情绪有所堆积】
A股方面,市场全天震荡走高,创业板指领涨。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额1.8万亿,较上个交易日放量609亿。
但盘面上,今日A股个股跌多涨少,全市场超3000只个股下跌,结构化特性突显,表明当下资金只关注部分热门方向。
中泰国际指出,港股当前整体升势仍较健康,核心驱动逻辑正从前期避险情绪与仓位回补,逐渐有转向基本面改善与政策预期向好的迹象,市场或在逐渐重新定价内部基本面修复的速度和力度。但从技术指标来看,短期市场超买情绪有所堆积。
短线来看,目前港股市场上,短线博弈资与长期配置型资金共存,上涨行情仍主要受流动性及机构投资者偏好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