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WAIC财经下午茶上,DAOCLOUD 道客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陈齐彦、云从科技高级副总裁兼董事会秘书杨桦、蚂蚁数科金融AI产品总经理曹刚、学而思AI产品负责人李通,就“AI智能体与产业融合”进行了深度对话与精彩分享。
《科创板日报》7月27日讯(记者 李佳怡)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将于7月26日至28日,在上海浦东世博中心、世博展览馆、徐汇西岸等地同步启幕。本届大会汇聚800余家全球企业参展,3000余项前沿展品即将集中发布,覆盖大模型、AI终端、智能机器人等核心领域。
在这场科技盛典中,由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组委会主办、财联社承办,以及东浩兰生协办,以“AI+教育:重塑未来学习新生态”为主题的“链合π圆桌会”正在火热进行中。
从通用医疗模型与AI的融合,到产教结合的场景革新,再到资本视角下的产业重构,AI+教育的每一步探索都在重新定义学习的边界。本场活动汇聚了“AI+教育”领域的企业先锋、学术权威专家以及资深投资人,围绕“AI+教育”的未来发展展开深度交流与互动。
论坛上,学而思学习机AI产品负责人李通、智谱高级副总裁吴玮杰、中国人工智能领军科学家刘志毅与华安证券研究所科技首席分析师金荣,以《如何多方协同共建共护AI +教育学习新场景》为话题展开圆桌讨论,共同探讨构建可持续发展教育生态的可行路径。
AI+教育迎来“啊哈时刻”
“啊哈时刻”指产品或行业找到产品、技术与用户的结合点,即将进入高速发展期。当前,AI+教育赛道正迎来AI加速渗透的“啊哈时刻”,从课内教学、课后学习到个性化练习等多个领域,今年均出现显著变化。
“大模型的出现是教育领域的一次生产力革命。”学而思学习机AI产品负责人李通指出,当前AI技术已实现几大突破,即集成人类文明积累的知识压缩能力、推理能力跃升取代教师教学等等。这些突破使AI得以渗透至解题、讲题、批改等核心教学环节,甚至可模拟真人教师进行深度知识传授与学习规划,使得个性化教育正在逐步实现。
“AI教育的‘啊哈时刻’与四个维度息息相关。”智谱高级副总裁吴玮杰补充道,“一个是跟政策相关,第二跟技术相关,第三跟本身的用户需求相关,第四则是与成本相关。”
在吴玮杰看来,当前用户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较高,技术成熟度也已突破教育场景应用门槛。更重要的是,人工智能的使用成本大幅下降,也使得技术普惠性得到显著提升。
共建共护,如何破解技术落地的多重门槛?
尽管机遇显现,AI教育的规模化商业落地仍需跨越多重门槛,这要求技术方、教育机构与监管层形成协同生态。
吴玮杰指出,当前教育机构对AI存在较多的认知误区。如要求模型准确率达100%,但实际作业批改等场景需串联手写体识别、过程批改、答案校验等多环节,95%单环节准确率相叠加后,整体准确率实际上已不足90%。
“不能将模型作为一个许愿池。”吴玮杰强调,“让模型能力更加精准,这需要模型技术公司与专业教育工作者一同结合、合力实现。”
而在中国人工智能领军科学家刘志毅看来,实现AI目标与价值,确立伦理原则尤为重要。“所有工具性AI都不能侵犯人的尊严,人的价值应作为第一位。”刘志毅强调,“AI的风险边界要通过技术实践把握,同时也要与更广泛跨领域的国际合作共同设定。”
李通接着指出,教育硬件是典型的"长链条产品",需整合硬件供应链、操作系统、软件内容与服务生态。在此情形下,国内成熟的硬件供应链生态,为快速推出高质量学习机提供了支撑,而大模型生态的多样性与快速发展迭代也进一步加速了技术的创新落地。
圆桌讨论最后,三位嘉宾均勾勒了AI+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并进一步展望了其蓝图。
“从学习机厂商视角来看,未来三年每个孩子的书桌将配备能听、能看、懂情感的AI教师。”李通表示,“AI老师在深度掌握学生知识图谱提供个性化方案的同时,也能够通过人机交互的方式与孩子建立真正的情感连接。”
刘志毅则认为,未来三年每个人都将至少拥有一个具身智能的实体伴侣。“具身智能实体无论是何种形态,都将能与人进行深度互动,更好地解决教育中存在的记忆储存、知识储存等问题。”
而吴玮杰的期望中,AI将推动教育向素质教育与个性化教育演变,通过激发孩子好奇心与创造力,实现"聪明的孩子少学几年,需要更多指导的孩子定制化教育"的弹性学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