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本届 WAIC,多款具身智能厂商集中展示了产品的多场景验证能力; ②当下,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正沿着“好用、管用”的核心导向,在商业化落地的赛道上加速奔跑。
《科创板日报》7月27日讯(记者 李明明)具身智能机器人再次成为WAIC的一大亮点。
在超过7万平方米展馆内,超150台人形机器人同台“出道”,这是国内人形机器人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亮相。
如果说,去年WAIC18台人形机器人列队迎宾的“十八罗汉”阵列还带着几分初见的新奇与规整,那么今年的机器人展台已悄然换了模样——昔日的静态陈列升级成了“十八般才艺”的动态大秀。那些单纯靠造型“撑场面”的机器人少了踪影,几乎每家主流厂商都把镜头对准了机器人在真实场景里“实打实干活儿”的硬实力,从花架子到真本事,这场转变让科技的温度与力量愈发清晰。
从“秀肌肉”转向“真干活”
本届 WAIC,多款具身智能厂商集中展示了产品的多场景验证能力。
比如,银河通用展示了机器人产业应用的核心优势与多元落地场景,涵盖零售、工业、物流和城市服务等多维领域领域。
其中在商业零售领域,银河通用在自主展区搭建了 1:1 还原的真实商超场景,由银河通用机器人Galbot 进行全天候值守,为与会嘉宾、观众进行展示。
在工业领域的汽车零件 SPS 分拣工作中,Galbot不仅能精准识别和抓取目标工件,还能分辨近似零件,避免误抓,在深筐作业时实现自主避障,完成智能化操作。
《科创板日报》记者在现场注意到,面对人为“捣乱”——如调换工件筐位置或故意弄乱工件,Galbot 依然能够快速定位正确工件,实现灵活应对和自我校正。据了解,Galbot 已与国际知名汽车企业达成合作,助力汽车制造工厂实现高效稳定的自动化分拣。
银河通用展示的机器狗也是“捡垃圾”的一把好手。观众可以在展区内随意投掷水瓶等物品,物品的位置和姿态完全随机,机器狗能够自主精准识别目标物,并迅速将其抓起。
银河通用相关负责人对《科创板日报》记者介绍,Galbot 之所以能在如此复杂环境中完成稳定作业,核心在于其背后的端到端具身大模型——GroceryVLA。该模型突破传统“视觉+轨迹规划”分离设计,能够在几乎无空隙、货架紧密且SKU众多的真实场景中自主识别商品并稳定抓取,无需路径规划即可灵活高效操作,标志着端到端大模型驱动的闭环控制已具备商用能力。
星动纪元则带来了 “具身智能家族”,并将其物流仓储商业服务等落地应用场景复现,模拟展示智能分拣、扫码、服务等“真干活”具身能力。
其推出的超拟人服务机器人星动Q5,在操作与移动能力上,它展现出服务场景的精准适配性,即便在狭小空间也能灵活穿梭,轻松应对餐厅、办公、零售门店等场景的动线需求。
《科创板日报》记者还看到,在热闹的现场演示区,一场关于精细动作的“硬核秀”正精彩上演!展位的操作人员稳稳坐在操控台前,通过远程遥操作指令,星动XHAND1(星动纪元自研仿人五指灵巧手)仿佛被注入了灵动的“灵魂”,一连串高难度动作行云流水般完成,它能小心翼翼地捏住轻薄如纸的快递面单,指尖力道拿捏得恰到好处,既不会把面单捏皱,更不会让它从指缝滑落;接着又精准拿起扫码枪,稳稳对准商品条码“滴”一声完成识别,动作利落得像熟练的仓库管理员;就连用镊子夹取比指甲盖还小的标签,它也能眼“准”手稳,一下就精准夹起贴到指定位置。最让人惊喜的是,演示的尾声,它还化身“临时按摩师”,用灵活的机械指关节轻轻为现场来宾按揉肩膀。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人形此次带来了多个工业场景具身智能体协作展示。据介绍,其是业内首个实现了公开真机演示的多具身智能体协作应用。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北京人形在WAIC展区呈现了一条完整的工业场景任务链:在通用具身智能平台“慧思开物”的统一指挥下,各智能体机器人自主相互通报进展、沟通工作,电控柜操作区模拟精细操作,灯泡质检线完成工业检测,物品封装区执行封装作业,机器人穿梭于三个场景之间,完成搬运工作。
北京人形相关负责人梁祎晗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系统通过分布式具身智能体架构,在四个机器人本体上部署了“电工大师”“搬运工”“质检员”“封装助手”四个任务执行智能体,同时在云端部署了任务调度智能体,负责接受指令和整体任务调度,将子任务分发给四个机器人协同完成,现场多个智能体共同构建起一个高效的“任务执行网络”。而操作员只需在“慧思开物”App上发送“开始”指令,观众便能在大屏幕上见证从任务下发到多个机器人协同完成全链路操作的全过程,直观感受到智能机器人在各类复杂场景的落地应用。
此外,在本次WAIC上,人形机器人品牌灵宝CASBOT携全尺寸双足人形机器人CASBOT 02与轮式具身智能机器人CASBOT W1亮相。
只见CASBOT 02 与 W1 两款机器人各司其职:一台静立展区中央,友好互动;一台则行于侧翼,精准执行任务操作。
CASBOT W1为可多级升降的轮式具身智能机器人,在现场,接收到CASBOT 02的指令后,CASBOT W1流畅地穿过熙攘的人群,稳稳地抓起娃娃,并将其摆在指定位置。
据灵宝CASBOT透露,聚焦智慧零售、分拣物流等作业场景。CASBOT W1能够完成物料搬运、物品分拣、货架整理等多种操作任务,为仓储、商超、工厂自动化等跨场景任务带来了落地应用解决方案。CASBOT W1的商业化进程较快,结合人形上半身能力与轮式底盘高效移动性,其切入工厂内部的包装、质检等垂直任务环节。
而CASBOT 02则和观众玩起了“猜拳”游戏。不仅能及时“出拳”,迅速判断结果,还能精准感知观众情绪,在猜拳胜利后还不忘鼓励观众,输了也会满脸写着不服气的表情,邀请观众“再来一次”。 让观众笑着表示“这是情绪价值给的最到位的机器人。”
未来,CASBOT 02将在商场、展厅担任“数字导购员”,通过个性化记忆学习为顾客推荐商品;在文娱领域,它将以“剧情式互动”身份参与沉浸式演出,成为故事的“动态参与者”。
此外,云深处本次把机器狗的作用展示的淋漓尽致,除了展现自家机器狗轻松跨越高台的越野能力,也通过布景展现复合型机器狗在安防、巡检等方面的实际应用。
2025年下半年行业将转向实际商业落地
与单纯追求视觉表现力和冲击力不同,《科创板日报》记者在本次WAIC上看到,当下,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正沿着“好用、管用”的核心导向,在商业化落地的赛道上加速奔跑。不再执着于炫技式的概念展示,整个行业更聚焦于解决实际场景中的真实需求——无论是工厂车间里的精密装配、高危环境下的巡检作业,还是家庭场景中的日常陪伴、老人照护,“能做事、做实事”成为技术突破的重要标尺。
一位具身智能业内人士在展会现场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随着 AI 大模型进化和传感器技术升级,具身智能机器人 “大脑” 更聪明、“感官” 更敏锐,能灵活应对复杂环境。曾经仅用于实验室验证和展会演示的人形机器人,如今正走出研发空间,进入工厂承担重复性工作、走进家庭提供生活辅助,从酷炫展品变成实用工具,商业化落地步伐愈发清晰。
可以说,在竞争激烈的人形机器人领域,谁先落地了标志性场景,谁就掌握了通往未来的钥匙。
当前,中国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进程迎来爆发式突破。此前,中国移动一笔高达1.24亿元的采购订单落地,可以视为这一节点的鲜明标志。
中国移动公开的采购信息显示,智元机器人成功中标7800万元全尺寸人形机器人项目,宇树科技则拿下4605万元小尺寸机器人及配套配件订单,两大订单精准覆盖不同场景需求,为行业商业化注入强劲动力。
与此同时,汽车制造领域的布局同样如火如荼。头部企业优必选已获得了车厂超过 500 台的意向订单;乐聚机器人完成了向北汽越野车的第 100 台交付;智元机器人、智平方等企业也在今年接到来自车厂的订单。从合作到批量交付,人形机器人在汽车制造场景的商业化落地正加速铺开。
摩根士丹利最新研究也显示,2025年下半年人形机器人行业将从技术狂热阶段转向关注实际商业落地,订单获取和实际应用将成为驱动市场情绪的决定性因素。其预计,随着政府持续支持,预计2025年下半年中国人形机器人订单将加速落地,同时核心技术也将有突破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