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开幕,超150台人形机器人同台亮相,创下国内最大规模纪录,展现从工业到康复的多场景落地能力。 ②宇树、智平方、傅利叶等厂商产品展示和新品首秀,人形机器人在服务、制造、康养等场景加速“真干活”。
《科创板日报》7月26日讯 美国政府临床试验登记平台ClinicalTrials.gov显示,马斯克旗下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正与加州及西班牙的研究机构展开合作,进行一项研究视觉假体的临床试验。
据悉,这项研究由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赞助。具体而言,该项目旨在“解决智能仿生眼研发中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人员表示,这款融合人工智能技术的设备将帮助视障人士实现人脸识别、户外导航及文字阅读等功能。
就在近日,Neuralink向投资者展示的一份文件显示,到2030年公司将正式推出Blindsight盲视芯片,每年的手术量将扩大到10000例,年收入超过5亿美元。
目前Neuralink在试验中的具体角色尚未明确。研究描述显示,该试验目前仅通过邀请招募患者,并将“在条件成熟时”引入Neuralink的患者数据。此次合作代表了脑机接口技术应用的潜在进步,同时也标志着Neuralink临床研究活动的显著扩展。
事实上,帮助盲人恢复视觉(盲视,Blindsight)已是Neuralink近三年产品路线图中一大重点。公司计划聚焦视觉重建,通过高通道电极刺激视觉皮层,并于2026年实现黑白轮廓感知,形成初步视觉。在更遥远的未来,这项技术或将与VR/AR功能融合,从而构建更为全面的数字视觉。
一系列案例已经证明,越来越多的脑机接口正在与外部设备联用。今年6月,全球第三位接受Neuralink脑机接口植入的患者,在渐冻症恶化前录下了自己大量的音视频素材。随后,其与团队一同使用xAI的人工智能应用Grok,结合其个人语音训练了一套AI模型。该模型能够补全其语句,并用他本人的声音实现对话。
对于Neuralink来说,探索脑机接口与AI的深度融合是公司的终极目标。马斯克曾表示,有了Neuralink,每个人类都可以用意念操控一台特斯拉擎天柱机器人,即人形机器人将跳过复杂的动作编程阶段,直接接收人脑的原始指令,实现真正的“身随念动”。
国内方面,一名41岁失去自主行走能力的患者,在外骨骼设备的辅助下锻炼行走。具体来说,脑机接口通过头皮电极接收并解码脑电信号,利用视频及指导语引导,把“运动想象”变成操作指令,指令驱动外部设备或直接刺激脊髓/腿部神经,带动肢体活动或触发肌肉收缩,完成行走动作。
脑机接口下游应用市场潜力巨大,麦肯锡预测,全球脑机接口医疗应用市场规模有望在2030年达到400亿美元,2040年达到1450亿美元。其中,以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为主的市场规模2030年预计为150亿,2040年为850亿;以情绪评估与干预为主的医疗消费市场规模2030年预计为250亿,2040年为600亿。
开源证券研报指出,医疗仍是脑机接口当前主要产业化方向,下游应用解决方案企业中医疗方向占比过半,看好政策和技术共振下脑机接口产业加速落地,受益标的包括岩山科技、中科信息、狄耐克、瑞迈特、翔宇医疗、创新医疗、诚益通、塞力医疗、爱朋医疗、盈趣科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