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在华锐精密承办的“2025人形机器人先进制造技术论坛”上,宇树科技、天链机器人等头部整机企业与兆威集团、埃马克、华锐精密等产业链伙伴参会。 ②参会企业代表围绕如何突破人形机器人在灵巧关节、高密度驱动器、轻量化仿生结构等核心零部件的精密、高效、低成本加工制造展开探讨。
财联社7月25日讯(财联社记者 黄路 李拥军)“在人形机器人、半导体等新赛道,我们要做的是弯道超车。”7 月 24 日,华锐精密董事长肖旭凯在接受财联社记者采访时介绍,公司坚持 “高举高打” 战略,在紧守汽车零配件、模具等传统客户基本盘刀具 “国产替代” 的同时,也密切关注像人形机器人、半导体等新兴领域中出现的机会,和一些头部企业共同研发来 “抢占先机”。
当天,在华锐精密承办的 “2025 人形机器人先进制造技术论坛” 上,宇树科技、天链机器人等头部整机企业与兆威集团、埃马克、华锐精密等产业链伙伴,围绕如何突破人形机器人在灵巧关节、高密度驱动器、轻量化仿生结构等核心零部件的精密、高效、低成本加工制造展开探讨。
肖旭凯说,人形机器人零部件最难的是丝杠和谐波减速器,加工场景非常复杂,对精密加工要求极高。人形机器人有很多应用场景,零部件生产和加工厂商要不断和主机厂适配,共同改进才能让机器人达到最佳场景使用效果。这次做东邀请多家国内机器人整机厂和零部件厂商参与本次论坛,共同探讨如何突破制造瓶颈,并满足严苛的性能与成本要求,以加快产业落地。
作为 “杭州六小龙” 的代表,尽管一上台就说 “我们还是一家小公司”,宇树科技副总经理、研发总监王启舟当天的演讲,还是备受瞩目。随着他的每一帧 PPT 的切换,参会人员总会举起手机拍照。王启舟透露,今年还将推出新的人形机器人。
华锐精密在经历前期送样测试后,目前已获得宇树科技小批量订单。为何能携手宇树科技?肖旭凯说,公司在登陆资本市场后,坚持 “高举高打”,扩产升级,密切留意一些新兴产业的机会。
“今年春晚宇树科技的机器人火了,我年后第一时间就赶去了杭州,和王同学他们探讨合作机会”。肖旭凯透露,他和王启舟两人早前相识于国家部委组织的一次民企人才培训班,“当时我是湖南省的一个学员,他是浙江的学员,我们俩还分到一个宿舍。”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人形机器人产业涉及关节模组、轴承、齿轮、精密丝杠、谐波减速器、灵巧手、驱动器等关键零部件,而精密加工在其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肖旭凯瞄准的,正是人形机器人精密加工给公司带来的机遇。
华锐精密应用技术部部长冯义超在论坛上介绍,破局人形机器人制造瓶颈,刀具需要创新。“人形机器人的先进制造,要克服高硬度和高精度两个核心问题,意味着极高的质量要求和高效加工能力。”
他举例称,人形机器人某些关键零部件的加工,需要达到微米级的尺寸公差、亚微米级的表面粗糙度,以及纳米级的表面形貌;人形机器人对细长的结构件、薄壁件的大量采用,也对产品强度提出极高要求。华锐精密切入机器人赛道后,适应客户需求,已开发一系列用于丝杠、减速器等核心零部件的精密加工刀具。
对于通用机器人未来,王启舟也给出了自己的行业看法:具身智能的发展与人形机器人的迭代密切相关。“具身智能融合了视觉感知、学习理解、智能计算等一系列智能技术,使智能体(如机器人)在环境中具备感知、决策、行动的能力。大模型算法的突破典型技术方向在 VLA(即视觉 - 语言 - 动作),但 VLA 技术仍存在推理方案待优化、数据量级和多样性不足等挑战。”
“机器人应用痛点在于智能适应差,专业依赖高,通用 + 易用成为机器人规模化应用的关键。” 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产品总监韩福长表示,人形机器人规模应用需要具备两个关键条件:长时间稳定可靠运行的强健本体和多场景多任务安全作业的通用智能。目前亟待攻关的问题主要有:大规模高质量交互数据的快速便捷获取、可跨场景跨任务的知识学习与迁移泛化、混杂场景下自主收敛行为生成、可泛化高精准技能自主学习与发育进化以及双足人形机器人快速稳定精确作业。
在肖旭凯看来,新兴产业面临挑战的另一面,恰恰也是机会所在。“你把产品做好了,控制好成本,能实实在在给客户带来效益,就不怕得不到认可。”
他举例说,去年 11 月的东京展上就收获了一个日本客户。“中国刀具进入日本是很难的,他们对产品品质要求高。” 肖旭凯说这个日本客户用了公司的产品后,感觉满意。由于客户本身是一个平台型集团,现在该客户还发展成了华锐精密在日本的经销商。
除了人形机器人赛道,肖旭凯说:“像半导体行业,硅到碳化硅的升级,都给加工环节的刀具带来机遇。我们要抓新兴产业的赛道,做高性能高价值的产品。”
他认为华锐精密高举高打有三大优势:一是一直以来潜心专业做刀具;二是民企上市公司,既有资本实力且决策执行高效;三是重视研发投入。 财报显示,华锐精密2024 年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保持在6.69%,“我们的研发投入将来会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