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宏利基金因外汇登记违规被罚7万元; ②海通资管、诺安基金2017年均因QDII违规投资遭外汇局通报处罚; ③宏利基金近千亿的资管规模中,货币基金占超三成,二季度规模增长更是靠货币基金撑起。
财联社7月25日讯(记者 吴雨其)7月24日,上证指数收盘上涨0.65%,盘中最高触及3608.73点,最终收报3605.73点,创下年内收盘新高。这也是上证指数时隔三年半后,首次在收盘时重新站上3600点关口。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前的去年10月8日和前一日7月23日,上证指数均曾盘中突破3600点,但最终收盘跳水,未能守住这一关键位置,这背后既有经济政策提振、市场风险偏好提升的支持,也折射出投资者对未来行情的重新评估。
尽管年初以来国内外仍面临一定扰动因素,例如美国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与海外地缘局势的反复,但从上半年表现来看,A股与债市均展现出一定的韧性。上半年,上证综指、沪深300、创业板指和中证500等主流宽基分别取得2.76%、0.03%、0.53%和3.31%的涨幅;债市方面,中证全债指数同期也上涨了1.14%。
那么,站在A股重返3600点的当下,市场将如何演绎?施罗德投资在最新的观点中表示,下半年“股债双牛”的格局有望持续延续,其中,权益市场主要为拥抱新经济的结构性投资机会,而债券市场更多为“慢增长,低通胀,低利率”的资产荒行情。
权益市场结构性分化加剧,“新经济”板块受青睐
施罗德基金副总经理安昀表示,从全球视角看,基于关税冲击弱于预期和全球经济衰退概率显著下降的判断,施罗德投资集团近期调升了对于股票的评级。其中,美国权益市场的评级也由中性上调至积极,并持续看好美股金融板块。地区视角方面,欧洲、大中华区及韩国等新兴市场具备较大吸引力。
回到A股市场,安昀认为,尽管经济仍面临一定下行压力,但流动性会始终偏宽松,而政策层面也充分认识到股市对于公众信心和消费的影响,叠加中美关系紧张因素已被“充分预期”,这些因素或有助于缓解市场下行风险。因此,“对于下半年A股市场,把握结构性机会或将成为投资‘胜负手’”。
从行业来看,周期板块短期可关注有色金属的结构性机会,但板块全面共振仍需等待宏观需求出现明显改善。工业制造板块整体稳定,汽车价格战或成为主要扰动因素。其中,“整车企业估值处于合理水平,但零部件板块受主题轮动影响出现调整,波动风险值得关注”。
消费板块也将呈现新旧分化,潮玩出海成为新亮点,新消费领域机会活跃,但传统消费仍处调整阶段,整体市场风格或继续偏向结构性选股。尤其在当前流动性充裕背景下,资金更倾向于围绕“新经济”“成长性”以及科技创新等主线展开。
科技板块方面,施罗德指出,“未来或将出现明显的海内外分化格局”,其中“海外算力需求持续超预期成为核心亮点,可重点关注GPU供应链、光模块及高带宽存储等受益于全球AI基础设施建设的硬件环节”。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指数站稳3600点上方,部分机构对市场情绪的修复持谨慎乐观态度,但也有观点提醒需警惕局部过热风险。“市场并非全面普涨,板块与个股表现存在巨大分化”,而结构性选股能力将在未来一段时间持续主导超额收益。
债市慢牛格局延续,利率环境推动配置重心转向
相较于股市的波动,债券市场上半年表现稳定,并在多重宏观背景下展现出“压舱石”功能。施罗德基金固定收益投资总监单坤指出,“从全球资本市场的角度来看,两个重要变化非常值得重视。一是美元指数的大幅波动以及人民币的阶段性走强。根据以往人民币升值周期的表现,境内权益类资产通常会拥有较好的表现”。
“其二,伴随美元持续回落,全球资本不再单一青睐美元资产,越来越多地开始加大对欧洲及新兴市场国家的配置。”单坤补充道,“当前美联储降息步伐日益谨慎,这些全球资本市场的动向为中国香港及内地资本市场营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在国内层面,中国正面对人口结构的快速变化和复杂的地缘政治局势,经济正在加速转型,一系列核心政策也不断推动消费和科技成为新的增长点。与此同时,中国已经步入低利率环境,商业银行1年期定期存款挂牌利率已经来到1%以下,投资者的资产配置逻辑正发生深刻变化。
“今年下半年可适当关注对于固收+、权益资产、海外短债和黄金的配置,以期共享中国经济转型期可能带来的红利。”单坤强调,在当前环境下,大类资产配置和多元化理念将成为核心投资策略。
债券市场利好因素正在进一步夯实。“虽然债券市场的收益率一路走低,但这反映了当前较为宽松的货币环境和较低的通胀压力,预计2025年下半年宏观环境依然支持债券市场的表现。”施罗德认为,“市场资金配置正呈现积极变化,商业银行存款逐步向多元化资产‘搬家’,受地产市场调整影响,今年部分资金开始不断流入金融市场”。
尤其是“拥有低波动和稳健收益特征的债券市场,尤其是信用债市场,持续受到投资者青睐,形成了较为稳定的供需格局。”不过,施罗德也提示,债券市场当前“仍处于稳步上行的慢牛行情中,但赚取超额收益的空间趋于收窄”。